張讚國觀點:民調的濫調與游盈隆的亂調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資料照∕蔡親傑攝)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9月1日在臉書上,因為一項統獨民調的提問形式與内容,被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名嘴郭正亮批評「很有問題」,指控郭正亮「混淆大衆視聽」,警告他「莫信口開河」,否則「將毫不猶豫地對他採取司法行動,將其繩之以法」,一副士可欺不可辱的果決。

「繩之以法」幾個字讀起來觸目驚心,游盈隆似乎手拿上方寶劍,以國法侍候,直指待罪羔羊的郭正亮,只差没一刀劃過,看他人頭落地。他的臉書内容經過新聞媒體轉載,放大報導,昭告天下的力道不可謂不大。郭正亮隔天的反應是,「這太嚴重了!」,雖然没有棄械求饒,想必心有餘悸。

一個原本是學術與研究方法的辯證問題,雙方盡可在民意庭裏討個公道。知識分子的對決竟然演變到單方劍拔弩張(莫非負心多是讀書人?),幾乎法庭相見的地步,豈止嚴重,簡直太沉重(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坦白説,針對游盈隆民調的批判,郭正亮其實並未信口開河,而且「很有問題」的宣稱也絶對站得住脚。

就算郭正亮胡説八道,門外漢難道就不能對專家的話語,表示一點自己生活經驗或他人經驗(如看書)得來的常識和知識?這未免有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弔詭,推到極致,所有的理性對話,勢必不可能。反正你不是我,或者不是我肚子裏的蛔蟲,如何知道我想些什麽?其實,蛔蟲在乎的是(假定它們會思考),是否能在個人的肚子裏自然生存,至於「我」是誰,是社會問題,無關緊要。

民意調查再如何科學(美國社會學家C. Wright Mills 在1959年出版的《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中對民意調查大加撻伐),結果都不會是自然狀態(不然,民意到底以什麽形式存在,又存在於民間什麽地方,等待被發現?),而是人為的社會狀態(由民調專家游盈隆們建構出來的産物)。游盈隆如果不透過民意調查提問,一般人每天在柴米油鹽中打滾,或風塵僕僕,大概不會把統獨問題放在心上,更别提要掛在嘴上。

游盈隆「見笑轉受氣」,氣噗噗的想提告,説穿了,不是出自郭正亮的無理取鬧,而是自己在問卷設計上理虧,被抓到把柄,又無以有效反駁瑕疵,一時亂了調,只好先下手為强,企圖以訟止謗。他搬出胡佛和一些學術大老為自己的民調背書,頂多是一種詞窮的詭辯:權威怎麽可能出錯,名師當然出高徒。

我們不必重複游盈隆與郭正亮之間的争端細節,這不是水落石出的追究。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9月1日公布的報告,只要看題目,就不難察覺後者對前者的批判没有任何方法或學術方面的認證偏差,解讀上也十拿九穩: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柯文哲會不會選到底? 更多文章

「國內對於台灣前途問題有很多爭論,有人認為『兩岸統一』比較好,也有人認為『台灣獨立』比較好。請問您的意見是怎樣?是『台灣獨立』或是『兩岸統一』?」

白紙黑字,這根本是不折不扣的二選一問題,没有第三選項(維持現狀),或其它可能的排列次序(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台灣民衆統獨立場趨勢分佈」有六個選項)。郭正亮所説的以「統獨二分法」逼受訪者表態的評論,一點都不過分。游盈隆非黑即白的一刀切,砍掉不統不獨的空間,無疑會膨脹「獨立」的百分比,因為「統一」的人早已越來越少,而「維持現狀」的人往往是相對多數,一旦被迫劃歸為「獨立」,可能的意涵帶有濳在的戰争風險。

20230830- 風傳媒「下班瀚你聊」主持人黃暐瀚、助理主持人雪寶與前立委郭正亮(見圖)30日在「下班瀚你聊」節目對談。(柯承惠攝)
前立委郭正亮(見圖)批評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問卷陷入統獨二分法,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揚言提告。(柯承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