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經濟好到祇剩小確幸

蔡英文政府官舌最近接連高調對外響聲宣示,台灣經濟績效表現大好,但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真切的「體感景氣」狀況,與政府官方發佈的推斷,根本大相逕庭(資料照,顏麟宇攝)

蔡英文政府官舌最近接連高調對外響聲宣示,台灣經濟績效表現大好,不但必可保一,甚至超二也無不能;祇是民間百姓大眾以及產業企業經濟部門領袖高管,卻對「如此佳績」根本無感,甚且若有也祇會是對台灣前景越來越覺暗淡的痛感。

經濟好到可以保一甚至可以超二?

在台灣天候遽然間轉進溽暑夏至,且執政屆滿一周年的蔡英文施政不滿意度,已然正式突破6成2的惱人時刻,行政主計總處及長期接受政府資助為主要財源的3大國家級智庫,幾乎都在很短時間之內,賡續發布對當前臺灣經濟成長情勢現況的評價,以及未來一年經濟信心展望,亦都給予極其良佳的判斷分數,無非都是為了鼓舞民間士氣信心而為。這幾個官民機構甚且信誓旦旦指稱,2017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但可以安全保1成功,甚至從上半年第一、二季實績表現看,順利跨越2%門檻的良嘉情勢,也完全可以肯定期待;對2018年展望,則更幾乎可以肯定會延續2017年好氣勢的展望。

主計總處2017年5月26日公布經濟預測,已將2017全年成長率上修至2.05%,較2月預測的1.92% 上修了0.13個百分點。但令人弔詭的是,原本初估2016年第4季GDP相對2015年同季成長率修低為2.79%,較原先的2.88%下滑0.09%,併計前3季,全年成長率1.48%,也較初步統計的1.50%,減少0.02個百分點,每人GDP為2萬2,540美元;對於2017年第1季GDP成長率,初步統計僅2.60%,調整後按上季增率直接折成年率為3.82%;使得2017全年經濟成長達到2.05%,較2月預測值1.92%向上修高0.13個百分點,使每人GDP達到2萬4,222美元,消費者物價指數則上漲0.95%。

難以取信庶民百姓的無感無覺

主計總處堅定認為2017年內需、出口動能都較原先好,對外界評估台灣經濟是外熱內冷,不表認同,更以下半年基期偏高,加上iPhone 8製程延後,大膽推斷下半年的臺灣經濟,還有一定程度的動力在,可以擴張進步的空間還很大。細審最近這次預測,主計總處上修幅度最大的是民間消費,也認定就業市場改善、失業率降低,均有助益於內需經濟,而且,祇要政府能夠積極督促所屬公營事業、加強落實預算執行,其所挹注固定資本形成的可能表現,都是經濟推升大力道。

不過,一般庶民百姓及多數民間公正獨立智庫機構,對於如此硬抝的上修理由,咸表難以認同,尤其對於迄今所見政府及附屬機構所釋放的各式各樣利多訊息,幾乎無一不以「無感」「無覺」,來相予回應。

至少,台灣社會大多數人真切的「體感景氣」狀況,與政府官方發佈的推斷,根本大相逕庭。反倒是,普遍感受都認為,與既往近十年「悶」經濟情境的困頓,相較起來,今日景況與昨日的昨日,根本上並無太大兩樣的感覺,甚至在今天當下,卻反而越來越有「每下愈況」的超悲觀預想,一一重壓所有庶民百姓心頭。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蔡英文的經濟政策正在重蹈過去十年失敗的經驗 更多文章

四大最務實的可觀察指標

要想真正體驗認知臺灣經濟究竟有多好?或者究竟有多麼不好?不妨可以從現代宏觀經濟學理的觀察,以及過往70幾年的實證經驗來為理性客觀之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