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通常都是移民城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尹立在臉書上表示,認識不少從台北「漂」來高雄的朋友,他們各有不同的理由。
他說,日治時期高雄曾有大量澎湖人與台南北門人移入,多是從事勞力與運輸等工作;而後,高雄被定位為重工業城市,二級產業讓勞動人口的移入大量增加,使高雄成為台灣在長時間的唯二直轄市。然工業結構與汙染所帶來的外部成本實在過高,所以產業轉型有其必要性,不管各項軟硬體的建設,人才的留用與移入都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文創人才回流計畫 孫介珩「漂」進駁二
「北漂」議題引發討論之際,駁二藝術特區分享了「看不見電影工作室」孫介珩的故事。來自台北、喜歡海洋與電影的孫介珩,總騎著單車,一頭飄逸長髮,若有所思的注視遠方,彷彿正在構思著與這片大海、港口有關的影像故事。
透過文創人才回流計畫進駐駁二的這段時間,孫介珩與駁二不斷嘗試許多推廣獨立影像的方式,並將他進駐的空間打造為一處獨立電影放映與交流的沙龍,駁二也因此完成了第一次的「屋頂電影夜」。
孫介珩關注社會、環境議題時的堅定,溝通時積極而溫暖的態度,都成就了每一部影片所訴說的故事。被問到為何將工作室取名為「看不見」,孫介珩笑笑的反問,我們是否常因自已的經驗或視野,框架了世界呢?其實這個世界還有好多好多的「真實」,只是我們看不見罷了,而非不存在。 (相關報導: 台企大喊缺人才,自己卻不花錢培養!台大教授沉痛點出台灣高教「最大困境」,實在很艱難 | 更多文章 )
孫介珩,一個30歲出頭的年輕人,正試圖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看見高雄,看見世界。
駁二:強者我朋友。孫介珩。今日強者:看不見電影工作室孫介珩孫介珩,來自台北。二伯記得剛認識介珩時,他還在中山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喜歡海洋與電影的他,總騎著單車,一頭飄逸長髮,若有所思地注視遠方,彷彿正在構思著與這片大海、港口有關的影像故事。透過文創人才回流計畫進駐駁二的這段時間,孫介珩與我們不斷嘗試許多推廣獨立影像的方式,並將他進駐的空間打造為一處獨立電影放映與交流的沙龍,駁二也因此完成了第一次的「屋頂電影夜」。孫介珩關注社會、環境議題時的堅定,溝通時積極而溫暖的態度,都成就了每一部影片所訴說的故事。二伯曾好奇地問介珩,製作影像的工作室為什麼取名為「看不見」,他笑笑地反問,我們是否常因自已的經驗或視野,框架了世界呢?其實這個世界還有好多好多的「真實」,只是我們看不見罷了,而非不存在。雖然我們總說著眼見為憑,但當我們背對一切,世界依舊運轉不止。我們越經歷世事,越能理解,或許看不見的,往往更接近真實。孫介珩,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正試圖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看見高雄,看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