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不酒也有可能罹患肺阻塞!現年65歲不吸菸也不喝酒的賴太太,懷孕時因感冒誘發氣喘,從此肺功能就比常人差,本身不是吸菸者,卻因長年在公園汽機車入口處售票,歷經多年久咳不癒,在10多年前確診中重度肺阻塞;甚至全台88萬肺阻塞患者,仍有半數未就醫治療,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鶴健提醒,肺阻塞若未及早發現,依循病況做治療,恐有死亡風險。
王鶴健指出,研究顯示,台灣首次因肺阻塞住院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 ,因此提醒大家應提高警覺。想要緩解或預防肺阻塞的危害,戒菸或是盡可能遠離空氣汙染都是好選擇,但肺阻塞肺部功能受損不可逆,「早期確診、早期介入」更是維持肺功能的不二法門。
除了吸菸易增加肺阻塞罹病率外,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也會加重肺阻塞的嚴重度 、PM2.5濃度每增加5μg/m3,更會使肺功能降低0.21% FEV1/FVC 。國內3分之1空污來自「交通污染源」,加上秋冬季節將至,民眾更是易暴露於嚴重空污之中。
王鶴見強調,肺阻塞致病因子包括長期吸菸、空氣污染及老化等,其中又以「抽菸、空污」為最大致病危險因子。而根據國外調查也發現,長期暴露在交通廢氣中的人力計程車(類似台灣的機車)司機罹患肺阻塞的風險比一般人來的高,可見交通廢氣對於民眾的威脅如同菸害一樣不容小覷。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因此與台灣大車隊合作,從公益篩檢中,發現近3成的司機為可能罹患肺阻塞的風險群、超過4成的司機有咳、痰、喘症狀,其中,更有近2成有肺阻塞風險的人為無抽菸者。
晨間咳嗽、呼吸急促 恐都是肺阻塞早期症狀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說,為提高高危險組群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率,今年醫學會將擴大於全台六都打造「肺阻塞風險評估衛教山」,更透過台灣大車隊的力量,讓「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在全台走透透,落實肺阻塞篩檢生活化。

邱國欽強調,肺阻塞的早期表徵如晨間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易與氣喘、感冒混淆,多數患者走沒2步,爬沒3階就喘不停,仍未覺察不對勁。 (相關報導: 美駐中使館監測空汙滿10年 中國網民齊聲道謝:讓我們知道什麼是「PM2.5」! | 更多文章 )
而為了提高民眾對於肺阻塞的認知,邱國欽表示,今年秋冬醫學會將擴大陸續在台北象山、新北觀音山、桃園、台中大坑10號步道、高雄壽山、台南虎形山打造肺阻塞衛教山,並同步在台灣大車隊計程車上播放「1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衛教資訊,讓民眾隨時隨地、邊爬邊測肺阻塞,真正落實篩檢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