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九月十七日空降代理花蓮縣長,但他認為「看守」不該是死守、空等時間流逝。外界質疑縣府運作過於神祕,他乾脆喊出「百日維新」口號,強勢推動改革,即使遭遇不小阻力,仍強悍地剝開縣政見不得光的祕密,為縣府帶入以往不曾有過的領導風格。十月十七日上任滿月,他接受《新新聞》專訪時,已對縣政大小事如數家珍,不像是第一次當縣長的樣子。
九月十五日中午,行政院長賴清德約蔡碧仲到行政院密談,結果只花了十多分鐘,就讓他點頭接任花蓮縣代理縣長,這個人事案公布時,一度跌破眾人的眼鏡。蔡接下「後山不可能的任務」,兩天後就匆促上任。一個月後,蔡碧仲回顧當時這個決定說:「我欣然接受,因為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
空降「夢鄉」花蓮當戰士
以法務部政務次長的姿態空降花蓮,蔡碧仲一開始就被扣上「替綠營進行司法追殺」的大帽子,但其實他從來沒有入過民進黨。「我是無黨籍,這次是為花蓮縣而來!」他反駁說,如果真要查,國民黨的資料裡倒是有可能找到他的名字,不過他十幾年來都未交黨費,「國民黨應該早就剔除我了。」
其實三個月前,他隨著法務部到花蓮進行公務參訪,當時參觀花蓮地檢署的檢察長舊宿舍時,他曾說了句:「如果能來住這裡該有多好?」沒想到三個月後他真成了花蓮縣的大家長。「花蓮是我作過夢的地方,十幾年前我就想過,人生裡若有段時間長駐花蓮就沒遺憾了。現在回想起來,一切可能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學當縣長一個月,前輩蘇治芬放心
空降縣府是生命中的偶然,當然也夾雜著風險。傅崐萁在花蓮執政九年被封為「後山王」,因此蔡一上任,花蓮縣警察局立刻提高維安層級,將縣長隨扈從四人提升到六人,也讓花蓮的空氣裡瀰漫著一股緊張感。但讓蔡最為憂慮的並非維安問題,而是在這段傅崐萁遭解職的空窗期裡,縣府的運作幾乎陷入停擺狀態。傅崐萁遭解職後,縣府二十個局處就發生人事大地震,共十二位一級主管走人。蔡碧仲上任當天走進縣長室發現空空盪盪,原本在縣長室的秘書統統離開,只剩四個臨時找來的新人。「我拚命找幕僚,還解凍不少因『不符上意』被冰在參議室的優秀人才。我覺得有為有守的公務員才敢跟當權者對抗,他們明知三個月後的執政者可能還是原班人馬,還是甘冒被整肅的風險幫我。」這個「戰士軍團」在倉促中成軍,蔡碧仲感受到滿滿的幸運。蔡碧仲上任剛滿月,但說明政策時已信手拈來,看得出他下足了苦功。他自信地說:「我的三個月不是拿來挑前朝毛病,而是要讓花蓮人感受不一樣的執政風格。」他也不諱言,一開始親朋好友都非常擔心他。 (相關報導: 宣示「傅式王朝滾出去」!蔡英文讚劉曉玫:最好縣長人選 | 更多文章 )
縣府諸多「奇特」標案讓他火氣上升
「上任二十天左右,立委蘇治芬(前雲林縣長)來看我,說她知道這件事時嚇一大跳。她問我,你怎麼可能會做縣長?我來告訴你要怎麼做……。」蘇治芬苦口婆心地教半天,蔡聽完後默默把上任後的媒體剪報及縣政資料整疊遞給蘇看,再簡述處理流程。菜鳥縣長用不到一個月的成績單,向資深縣長請益,沒想到蘇治芬聽完以後安心地回了句:「我應該不用再講了,看起來你當得還不錯!」「最重要的是穩住縣政,我在每一次的主管會報裡都一再強調,公務員要受人尊重就必須要中立。」蔡碧仲強調。他像個醫生般「診治」出縣府六大案。他將涉及理想大地案的縣府官員移送政風處調查、撤回「日出觀光香榭大道」標案、暫緩青年國宅後續工程、否決重金籌辦的五教合一開閉幕活動、暫停採購震災廢棄物處理案等,另決定公布「○二○六震災善款」(受限委員會規定,僅公布縣府公款部分)。除了標案,他還停辦不必要的活動,「節省三萬、五萬、一百萬到八百萬元,累積下來省掉不少錢,這些都是維新。」他堅定地說,不大刀闊斧地這麼做,縣民不會知道這三個月裡他究竟做了什麼,更不會知道在前朝九年執政期間有哪些問題可以重新被檢驗。他的努力成果逐漸在花蓮地方上發酵。「我去打網球,那些老先生看到我大喊『縣長到了』,原本不敢靠近我的縣府員工也開始主動打招呼。有些人,我很清楚他心裡其實是支持我的,只是怕秋後算帳才不敢明講。我向他們承諾會努力,但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就得離開縣府,他們還反過來鼓勵我,人生盡力而為就好。」除了忙於行政事務,蔡碧仲喜歡走入人群,每天趕行程得握手好幾百次,他從握手中感受到花蓮縣民逐漸接受了他。談起人,他的表情充滿欣喜;講起縣府裡諸多「奇特」的標案,檢察官、律師出身的他開口卻略帶著火氣。他第一個開炮的對象就是青年國宅!縣府發包七棟共八○九戶的青年國宅(包括店鋪),廠商最後以十八億元得標,縣府更豪擲兩千八百萬元廣告費,吸引了四千多人搶著抽籤,但最後繳交保證金的人居然只有一六七戶(收取一六七○萬元),讓這個剛起步的案子立刻損失一千多萬元。至於為什麼沒人想買?蔡碧仲研究後才知道,當初縣府只規畫十幾坪大小,根本不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