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他的智慧和戰略謀劃影響深遠,至今仍然為人們所敬仰。最著名的智謀之一是他在五丈原的星相術,以七粒米和一盞明燈,成功迷惑了魏國的司馬懿,推遲了蜀軍的撤退,保護了蜀漢的安全。
諸葛亮去世時,為何嘴裡要含7粒米?
根據《新浪網》報導,諸葛亮死後嘴裡含7粒米的說法源自《三國演義》。在此之前,他曾運用過「七星燈續命術」,但不幸被魏延闖入帳中,導致本命燈被風吹滅,陣法破裂。
諸葛亮病危之際,擔心蜀軍無法安全撤退,他囑咐楊儀死後不得舉行喪禮,同時,他在自己腳下點燃一盞明燈,並在口中放置7粒米,「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他的計策不出所料,司馬懿夜觀天象,發現諸葛亮所留的將星閃耀未滅,誤以為是諸葛亮的誘敵之計,因而推遲了進攻蜀軍的最佳時機。直到蜀軍安全撤回漢中,司馬懿才得知諸葛亮已逝世,不禁捶胸頓足,感嘆「諸葛亮實乃奇才也」。
然而,也有另一種解釋,指出諸葛亮死時嘴含7粒米,與古代的喪儀習俗有關。根據《後漢書》的記載,「登遐,飯含珠玉如禮」,古代有一種喪儀習慣,即在死者口中放置特定物品,稱為「飯含」。死者的身份決定了口中所含物品的種類,例如皇帝含玉,諸侯含珠,而大夫和士子則分別含米和錢幣。因此,諸葛亮身為蜀國丞相,含米是符合他身份的喪儀習俗。
資料來源:《新浪網》 (相關報導: 諸葛亮設下空城計,為何安排4名士兵在門口掃地?司馬懿一看嚇得退兵,其實不是害怕有埋伏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