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就在2018台灣地方選舉日趨白熱化的時候,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處長莫健 (James Moriarty) 接受台灣媒體TVBS專訪表示,「外境傳來的假新聞訊息,確實在影響選舉,十分危險。」然而,TVBS在短時間內撤下這段影片。隔日美國在台協會於其社交媒體網頁重新刊登此專訪影片。
在台灣地方選舉投票前接受BBC中文採訪的專家認為,美國官方就台灣選舉的發言舉措,乃是美國、台灣、中國複雜三角關係中的一種外交手段。如何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選擇自己的定位,將決定未來台灣的走向。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教授對BBC中文說,這次選舉是一年多以後台灣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可謂重要。
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則表示,在中美台三角關係中,台灣不會只是一個「商品」或「棋子」。
過往台灣選舉歷史顯示,美國與中國就台灣每次選舉都發表過程度不同的各種言論。這也意味著,台灣的每次大型選舉,都被中美兩國外交角力的背影籠罩。
APEC讓美中台三方複雜關係再次浮上檯面
日前落幕的2018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中美兩國難以就經貿政策達成共識,APEC峰會自1993年開幕以來,首次無法整合各國意見並及時發表會後宣言。在這場外交交鋒中,台灣外交部於會議期間發佈其代表張忠謀(Morris Chang)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會面敘談的現場照片及訊息,這令美中台三方的複雜關係再次浮上檯面。
Morris Chang, @iingwen’s representative at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 in #PapuaNewGuinea, met with @VP today in #PortMoresby. Talks will strengthen regional connections in promoting inclusive growth & shaping the digital future. #APEC2018 pic.twitter.com/DiZ9ye9PrI
—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 (Taiwan) (@MOFA_Taiwan) 2018年11月17日
川普上台後,美國政府與台灣的多項互動都被評論為台美關係升溫的舉動。今年以來,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蔡英文及前任總統馬英九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新辦事處落成典禮,台灣向美國提供擬採購F35隱形戰鬥機的軍購清單……台美雙方的多項新互動,皆讓外界評論川普政府對台灣的友好程度似乎前所未見。
川普推出的政策中,包含最受各界矚目的《台灣旅行法》,允許台美政府高層官員互訪。這引來中國政府嚴厲抨擊,認為美國干預中國內政,挑起爭端。
之後,美國海軍擁有的科研船艦「托馬斯號」(Thomas G. Thompson)於十月停靠台灣高雄港,又讓美中台三方關係再起波瀾。台灣政府雖然申明此艦到來純為學術研究,但其隸屬美國海軍的「半軍艦」身份仍然引發口角。去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時,中國官方代表曾作出強烈表態稱「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
台灣是「商品」或「棋子」嗎?

在美中外交貿易對抗中,台灣政府的角色也引來眾多評論。其中,一觀點直指,川普對台灣連續釋放的友善政策,並非真正關注台灣的地位,意在中美貿易戰爭,讓中國分心,於氣勢上取勝。台灣只不過是美中貿易戰中,美國外交現實主義上的棋子。 (相關報導: 家暴.德國之癌》全國有十幾萬男性毆打、虐待女性伴侶 每3天就有1名女性遇害! | 更多文章 )
台灣政治明星,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稱,中美角力已經制度化,台灣不過是其中的商品,只能期盼自己努力增加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