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總統大選》解析賴清德、侯友宜外交國防政策 學者提出這些疑問

2023年1月1日,112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柯承惠攝)

我國總統暨國會選舉進入倒數階段,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亞洲事務研究員塞克斯解析各黨總統候選人的外交及國防政策,指出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擁抱該黨傳統政策,可能面對提升國防與進行兩岸對話的先後問題,且當中國發現侯友宜和大多數台灣人想維持現狀,兩岸蜜月期恐怕很快會結束。

塞克斯(David Sacks)曾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負責政軍事務,之後加入外交關係協會(CFR),並當過負責研究事務的會長特助。擁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和國際經濟碩士學位的他,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美中關係、美台關係、兩岸關係、中國外交政策和國關學者摩根索(Hans Morgenthau)的政治思想。

塞克斯分別解析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的總統候選人外交和國防政策,而關於前2黨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的分析文章已於20、26日刊出。塞克斯指出,國民黨稱這次大選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民進黨則定義為民主和獨裁之間的選擇。

2023年12月3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支持者在台北參加造勢活動。(美聯社)
2023年12月3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支持者在台北參加造勢活動。(美聯社)

塞克斯稱,賴清德和民進黨視提升國防為確保兩岸和平的最有效方法,並提到賴清德接受《日本新聞》(The Japan News)專訪時強調:「我們不希望有戰爭,也不會自行開啟戰爭...... 但不畏戰,並在承平時做準備,這能預防戰爭,且我們能有和平。」《日本新聞》為《讀賣新聞》發行的英文日報。

賴清德的副手蕭美琴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也說,我國對兩岸對話抱持開放態度,但實力基礎上進行的對話才有意義,「這是為何我們要投入許多來建立自身實力」。此外,賴清德在《華爾街日報》(WSJ)的投書表明,國防是和平計畫4大支柱的第一支柱。

賴重視國防 侯強調對話

塞克斯說,比起侯友宜和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賴清德的國防政見相較模糊,可能是選民已知他會延續現任總統蔡英文的政策,像是必須增加國防預算、維持義務役訓練時間延為1年、持續轉向不對稱作戰能力,並發展國內國防產業。

20231211-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11日出席國防外交政策記者會。(柯承惠攝)
2023年12月11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出席國防外交政策記者會。(柯承惠攝)

「對侯友宜和國民黨而言,兩岸對話是主要,且許多該黨成員認為是最主要的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支柱」,塞克斯指出,侯友宜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的投書強調威懾(deterrence)、對話(dialogue)、降低緊張(de-escalation)的3D策略,即試圖把進行對話和強化嚇阻結合在一起。

塞克斯表示,侯友宜認為有效威懾對穩定兩岸關係能發揮效用,這是與同黨的馬英九政府明顯不同之處,且侯友宜已表明要以有實力的狀態和中國接觸,並為最糟情況做準備,更曾引述《孫子兵法》說法稱:「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塞克斯指出,侯友宜把威懾放在3D策略首位,曾表明「台灣最重要的優先要務應是強化國防,以及嚇阻中國大陸動武」。另外,侯友宜提出的國防政見包括養成不對稱作戰能力、建立各軍種共同作戰圖像(common operating picture)、強化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安全、組成都會戰專業小組等。 (相關報導: 2024台灣總統大選》前區議會議員徐百弟參選立委 盼提升台灣對香港關注度 更多文章

20211230-後備戰力革新政策之一的「全民防衛動員署」30日上午舉行揭牌典禮。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國防部提供)
2021年12月30日,後備戰力革新政策之一的「全民防衛動員署」舉行揭牌典禮。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國防部提供)

侯友宜的國防政見還有開發警報系統,並成立內閣層級的全民防衛動員委員會,監督防衛準備和動員的跨部會合作。我國2022年1月1日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AODMA),隸屬國防部,任務包括提升後備部隊戰力、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及修訂後備動員計畫,是蔡英文政府推動的後備戰力革新政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