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開玩笑,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太美好的通常都是詐騙,因為這麼好康的事,哪裡輪得到我?所以往往天上掉下來的,多半都是看起來有一點醜的禮物,但正因為它並不完美,不代表它背後不是一種祝福。我反而將它看做一種機會的轉換,只要留意一個原則:三點不動、一點動。
「三點不動、一點動」是一種攀岩基礎,當你在攀岩前進時,雙手雙腳的四個點裡,一次最好只動一個,等到穩定之後再動下一個。如果用在人生上,可以把他想成四個變數,如果要更動,只能接受一個改變,當然,如果是變得更好,當然是多多益善。
例如,今天公司要把你調到一個海外的邊疆地區,你要不要接受?這四個變數如果是工作地點、產業、薪水跟未來發展,而其中有變化(變差)的只有地點,其他都一樣,或者微幅加薪,那麼這樣的變化就不算太大。但如果變得不只有地點,甚至連產業都變,就會有點危險。就跟攀岩一樣,一次換兩個點,除非是湯姆克魯斯(Thomas Cruise),否則不免要捏一把冷汗。如果一次要換三個,就得有救命繩索可以抓,而那條繩索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天賦優勢創造出的餘裕,才有本錢去盡情嘗試。
嘗試最重要的邏輯就是,碰撞你自己的安全邊際,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錯,摸索出什麼是你可以大膽嘗試的範圍。碰撞的過程可能多半是不好的經驗,但就是因為不好,對你而言才深刻、才有意義,甚至要主動去找新事物來嘗試,失敗也好,因為失敗就是一種收穫。
例如外派後,發現自己牽絆著父母、女友跟社交圈,或者發現自己根本水土不服,這樣的嘗試看上去是失敗,但對整個人生體驗來說卻是好事一件,它讓你知道父母在你心中的重量、愛人朋友對你而言的意義,這些體悟,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更好。
若拿經濟學的機會成本來思考,事情就更簡單了,也可以剪斷不必要的煩惱。今天當你遇到兩個選擇,只要思考:如果選擇A而沒有選擇B, 我會犧牲掉什麼?這就是機會成本。同時,也可以把風險考慮進去:當我選了A而沒辦法全程而退時,我的最壞結果會是什麼?我可以承受嗎?如果不會,那我為什麼不這樣做呢?簡單而言,盡最大努力、做最好的準備、與最壞的打算,這樣的人生,怎麼可能不精彩?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是我一直以來視為座右銘的一句話,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想要的人生絕對不是在同一個地方耗盡我八十多年的歲月,我想要看盡這個世界的各種面貌,就算不是親眼去看見,我的心靈也不能被枷鎖限制,我希望我的心靈能夠保持開放,容納實體肉眼看不見的東西。而要達成這樣的人生,我必須接住生命給我的所有禮物,好的、醜的、看起來有點破的,那都是豐富我心靈的重要祝褔。
作者介紹|謝文憲/著
行動力先行者。職場三十三年,出版過十一本書,目前為企業講師、職場作家、環宇電台「極憲彤鄉會」節目主持人、「商戰CXO學院」黑帶教練、「大大讀書」說書人、台灣運動好事協會理事長、憲福育創及台灣簡報認證股份公司共同創辦人。
擔任企業講師十八年,企業授課時數已達14,000小時,兩岸超過13萬人次學員上過他的課程,企業總授課場次達2,400場,人生使命致力推動優質企業訓練、公眾表達、弱勢體育平權、閱讀習慣等。
2023年10月,所主持之環宇電台「極憲彤鄉會」入圍第58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作者介紹|劉子寧/採訪撰文
畢業於政治大學政治系,曾擔任金融雜誌《1611》資深撰述、關鍵評論網專案副總監與《30雜誌》記者。曾獲「109年臺灣醫療報導獎」,關注科技新創、智慧醫療、社會創新與金融相關題目。現為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極限賽局:人生有限,但你能創造極限的5個心法》(原標題:天上掉下來的醜禮物,你要不要?) (相關報導: 怎麼在職場獲得好人緣?專家教學2大說話技巧,不怕得罪人還能討主管喜歡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洪生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