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400條管線上 陳菊催中央設石化專區

高雄去年發生石化氣爆災難,救災工作雖已大致完成,但傷痛仍未平復,市區內4百多條石化管線何去何從,依然沒有可行方案。圖為高雄市長陳菊出席氣爆受難者追思會。(林韶安攝)

高雄市長陳菊高票連任,但2014年年中的高雄大氣爆,仍是陳菊與高雄市民揮之不去的巨痛。陳菊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經過全市清查,19條經過箱涵的金屬管線已全部遷移,第二危險的是PVC材質的管線,也將於3月底前遷移;陳菊提醒,「我們幾乎是用血跟淚去讓大家知道石化專區是必要的」,但這不是地方政府可以做的,希望中央能與高雄好好溝通,討論石化業何去何從。

陳菊表示,高雄這個城市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景觀確實改變很多,不然灰濛濛的不能看,但壞處是,大家忘記高雄本質上還是重工業城市,「即使我們讓這個城市轉變,適合居住,變得明亮、有綠地空間,但本質上這個城市還是被石化業重工業包圍」。陳菊表示,過程中也很努力要翻轉,卻在此時不幸發生石化爆炸,讓高雄市政府更堅定面對這個問題。

陳菊無奈的說,中油整個過程好像和他們無關,荒謬到極點,真是一言難盡,高雄市民每天生活在這裡,每天要面對市民認為這個城市沒有安全感,歷經爆炸,就像戰爭的廢墟一樣。「我們有4百多條管線,想到很難睡覺」。

所有管線建立圖資以備急用

高雄市副市長陳金德表示,上次榮化爆炸,但榮化是在接收端,不知道壓力下降,輸出端是華運和中油,知道壓力下降的是中油,中油受到工業局的壓力,11日向高雄市政府報告,以後會要求通報到雲端,資料分享,下降到某個幅度就警報(ALARM),就會更安全。

目前所有管線(包括中油及瓦斯)都已建立圖資系統,未來面臨緊急事件時,那裡發生漏氣,通報1999,各單位都已分享圖資系統,只要看地點,就知道50公尺範圍內是什麼管線,是什麼公司,工安室值班電話是誰,可以緊急馬上處理;或是相關人員到現場,用平板、GPS定位,就知道底下有多少管線,目前使用起來緊急應變非常好用,已試了兩次。

19金屬管線經箱涵已經遷移

 

至於石化管線管理,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表示,所有的管線要區分公用還是非公用,包括發電用、瓦斯管線等公用管線還是要留著,那3條是石化用,不是公用的,所以就物理性的切斷,因為氣爆的創傷巨大,那3條管線不宜留在災區。至於其他市區管線,先透過管線和箱涵的圖資套疊,只要有管線和箱涵接近的地方,人就下去看,人沒有辦法下去看的,用移動式的攝影下去探測,看真正有多少管線,這裡面又分作幾群。金屬管線最危險,因為金屬管線會腐蝕,有19處,已全部遷移;另外一類是PVC管,比較不會腐蝕,算是第二危險,希望在3月前處理,不能通過箱涵,以免再度發生腐蝕爆炸的悲劇。

第三類其他石化管線,沒穿過箱涵,暫時沒有危險,但是否留在高雄市區,則要和中央及業者溝通。

石化管線馬上遷移憂心石化業倒

「不留在那裡,所有的石化業就倒了」,陳菊無奈的說,理想上說的很容易,但這些管線在高雄超過30年,總不能立即把他們趕走,但必須有效管理、嚴格監督,環保局等有建立一定的標準,SOP程序,要求中油及業界建立一個安全機制。

陳菊批評中央,在氣爆第2天早上她和總統馬英九舉行視訊會議,陳菊當場問到,未來在人口密集地區,是否管線不要經過,結果總統當日下午透過聯晚公開答覆她,說管線的管理是高雄市政府公務局下面的企畫處下面的一個管線科的責任,將責任推給科長。

事實上,當時管線是以輸送柴油名目設立,柴油是民生用,才能經過市區,這次市政府將災區管線斷管,就是以申請和實際使用不符;可以說,非法存續那麼久,又是台灣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面對這樣一個存在非法的怎麼辦,希望進一步和經濟部和業者找出可行方式,共同向社會做溝通,在這之前,短期內有風險的處理完,再來面對比較大的課題,包括台灣石化業何去何從。

陳菊表示,高雄市民幾乎是用血跟淚的代價讓大家知道石化專區是必要的,277萬市民生活在高雄,當然比中央更焦慮,石化專區必須遠離住宅市區,離海港近一些,就不需要長途管線,但這不是地方政府可以做的,問題是,「今天經濟部中油要規畫石化專區,有很多必要過程,他們做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