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決定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但至少可以讓自己走得漂亮有尊嚴。到底該怎麼跟最親愛的人開口,談最這忌諱的話題?什麼階段,叫作最後階段?
Q1:怎麼開口跟父母談生死?
A:專家建議,在父母身體健康時討論最好,可以充分了解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
可以跟著新聞事件、連續劇情節順勢談論,問長輩「生命真是無常,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您會怎麼辦?」引導父母談出對死亡的想像,該有什麼準備。
又或者父母談及鄰居好友重病離世的歷程時,以此為敲門磚,聽聽長輩的想法。例如,「林阿姨病情惡化時,他們一家人為了要不要急救起爭執,媽媽您有什麼看法?」
討論這個議題時,要聚焦在:你想幫助所愛的人,即使纏綿病榻時,都還能維持一個圓滿快樂的生命。
Q2:簽妥「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是不是就保障了未來的「善終」?
A:不是。簽妥後只代表在法律上是有效文件。簽完「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後,務必要與家人溝通清楚,並加註在健保IC卡。
加註在健保IC卡
加註在健保IC卡,是預防已經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的人,因為沒有隨身攜帶意願書,末期病危無法主動出示書面文件,或者家屬不知道病人的意願,醫護人員基於職責,仍會全力救治,結果發生違背病人意願與利益的遺憾事件…【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60期】
延伸閱讀:
1.愛他,讓他好好走
2.田秋堇:如此「拖磨」,真的沒道理!
3.學校倒了,我的夢想也沒了
4.台灣人平均活80歲,台北市最長壽
5. 黑立言:道歉、道謝、道愛、道別,就是祝福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