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伊波拉病毒感染者在美國德州醫院死亡,並導致兩名護士受感染,引發恐慌。伊波拉在美國有擴散之虞,總統奧巴馬被責反應遲緩後,急任命政壇老手出任抗疫總監,把對抗伊波拉當成重大危機處理。
伊波拉(Ebola,又譯埃博拉)病毒在德州達拉斯醫院導致一個病人死亡和兩名護士受到感染,引發全美的恐慌。被輿論和政客指責反應遲緩的總統奧巴馬任命一名政壇老手出任抗疫總監,並把對抗伊波拉當成重大危機處理。
疫病專家說,伊波拉在利比里亞、幾內亞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國家流行,因當地人民愛吃蝙蝠肉、猴肉等野味而引起難以治癒且迅速蔓延的疫病,這種能夠潛伏人體三個星期才發作的病即叫伊波拉。病發後,病人發燒、頭痛、少尿,然後開始上吐下瀉,出血至死,很難醫治,估計已有四千多人病死。利比里亞與美國頗有「歷史緣份」,十九世紀有不少獲得解放的美國黑奴從新大陸渡海回到利比里亞安家落戶,從此利比里亞即成為與美國關係最密切的非洲國家,目前有大批利比里亞移民住在紐約史坦登島(Staten Island)。不幸的是,此次第一個把伊波拉帶到美國的病人即來自利比里亞。
利比里亞人湯瑪斯.艾力克.鄧肯(Thomas Eric Duncan)於九月二十五日到德州達拉斯的德州衛生長老會(Texas Health Presbyterian)醫院就醫,這家醫院被公認是德州最好的醫院之一,但在這次伊波拉危機中卻表現極差,樣樣無能,令人搖頭,院長只好出面道歉。鄧肯就醫當天,醫生未察覺他有伊波拉症狀,叫他回家,三天後複診。結果,鄧肯在十月八日死亡。醫院一開始先歸咎電子病歷系統有問題,後又認為醫護人員操作電腦不當,最後才承認醫療全程有缺陷。
有兩名護士因參與治療鄧肯而感染伊波拉,其中一名二十六歲的護士是德州出生的越南裔范妮娜(Nina Pham,譯音),已被送至馬里蘭州全國衛生總署(NIH)醫院治療,她所養的一隻可愛的查爾斯國王種小狗亦遭隔離。最早被感染的護士文森則轉移至喬治亞州艾默利(Emory)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有一名美國婦女月前在利比里亞工作而被感染到伊波拉,即緊急轉送至艾默利大學醫院治療,已出院。
達拉斯衛生長老會醫院擔任第一線醫護工作,卻有虧職責,而使伊波拉變成全美人人談「伊」色變的流行病疫,但擔負疾病對抗任務的全美疾病防控中心(CDC)更要負失職與失策之責。該中心經常改變說法,不能把握重點,缺乏對策,而使奧巴馬極為不悅。全美疾病防控中心主任是做過紐約市衛生局長的猶太裔費和平(Thomas R. Frieden,中文名字是他自己起的),紐約人,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畢業,父親亦為醫生。費和平每天花很多時間上電視向民眾保證伊波拉不會蔓延,呼籲大家不要慌,但他所領導的疾病防控中心卻未拿出有效方案。一名德州衛生長老會醫院護士回克利夫蘭探親,她向防控中心請示是否可以搭飛機回達拉斯,她說她沒有症狀,防控中心說可以,結果現要追蹤當天和她同機的旅客,這件事足證防控中心本身卻無「防控」可言。
疾病防控中心的顢頇表現以及媒體和兩黨政客的批評,再加上眾議院的聽證會,終於促成奧巴馬決定要任命一個統籌處理伊波拉的負責人。他任命曾做過前副總統戈爾和現任副總統拜登幕僚長的猶太裔克雷恩(Ron Klain)出任抗疫總監,負責主導、協調和執行各種抗疫措施。今年五十三歲的克雷恩已離開公職,現在一家證券公司上班。一些共和黨政客認為克雷恩欠缺醫學背景,不應出任斯職。但克雷恩嫻熟政府運作、擅長管理執行、又具豐富官僚體系作業經驗,許多人認為他是最佳人選,定能勝任愉快。
據《紐約時報》十月十八日頭版頭條報道,奧巴馬雖向美國人民保證政府有能力遏制伊波拉的蔓延,在公開演說和發表談話時,顯得信心十足,但私底下卻對疾病防控中心和其他政府部門的表現非常不快。奧巴馬一直向民眾表示,不必擔心,不要恐慌,政府擁有最佳的防控機制與抗疫體系,請大家安心。但在達拉斯醫院護士相繼出事(有個護士甚至跑去坐郵輪遊加勒比海),政客唯恐天下不亂地吼叫後,奧巴馬始感覺到事態嚴重,馬上取消前往康乃狄格州等地的募款活動,而留在華府指揮抗疫。
新上任的抗疫總監克雷恩將直接向國安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及國安會中的防恐顧問兼國土安全專家麗莎.莫納科(Lisa Monaco)負責。國防部已派出數千名部隊到西非協助設立防治營房,又另行成立一支由三十人組成的快速防疫部署特遣隊,負責執行緊急任務,這支特遣隊將在日內開始受訓。
政論家表示,接二連三的國際危機使奧巴馬政府疲於應付,而奧巴馬的領導風格是對許多問題保持「若即若離、不冷不熱」的態度。甚至對一些兩黨國會領袖亦持這種態度,而導致他的許多政策和方案未能在國會獲得青睞。但亦表示他的國安團隊的能力大有問題,遠不如六十年代甘迺迪總統時代的國安團隊。其時古巴飛彈危機乃冷戰時代最白熱化的國際大危機,但在白宮國安助理(當時稱助理而非顧問)麥克喬治.彭岱(McGeorge Bundy)的領導下,國安會表現得可圈可點。蘇珊.賴斯和她的前任湯姆.唐尼龍(Tom Donilon)皆表現平平。小布殊時代的國安顧問康迪.賴斯(Condi Rice)更是乏善可陳,甚至幫助無能的小布殊誤國。
醫學家強調,美國不像西非人嗜吃山中野味,不可能有伊波拉的病原,因此不會在美國本土蔓延伊波拉。伊波拉不是經由空氣傳染,而是接觸傳染,亦即只有直接接觸患者或死者的身體、體液、血液和他們用過的物品,才會被傳染。曾在達拉斯接觸鄧肯的四十三人被隔離二十一天後,十月十九日已無事出院。白宮國安顧問賴斯已打電話給西歐幾個國家,請他們加強預防伊波拉,勿使其蔓延。西班牙的病患已治癒出院。不少衝動的政客,包括二零一六年想選總統的德州州長瑞克.裴里(Rick Perry),以及一些共和黨國會議員力主頒布旅行禁令,禁止西非三國人民坐飛機出國,更不能來美國。但醫學專家和奧巴馬政府皆反對這項呼籲,他們認為旅行禁令有害無益,只會幫倒忙,使受害國得不到醫藥援助,情況會更糟。
醫生出身兼受過人類學訓練的前達特茅斯(Dartmouth)學院院長、現任世界銀行總裁韓裔金墉(Jim Yong Kim)日前公開指責香港籍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女總裁陳馮富珍沒有盡到防範伊波拉的職責,並稱世衛表現一塌糊塗。世衛組織已公開認錯。但據世銀內部人士透露,金墉做人霸道,不講理,非常不得人心。《紐約時報》說,他「非常不受世銀職員歡迎」。
國家貧窮但醫療水平很高的古巴,也自動派出四百多名醫護人員前往西非救援,大獲國際社會讚揚。最近力主與古巴恢復關係的《紐約時報》更發表社論,大力表揚古巴。古巴強人卡斯特羅亦呼籲美古合作對抗伊波拉。
繼二零零三年非典型肺炎(SARS)引起全球恐慌後,伊波拉又開始肆虐,世界各地人心惶惶,各國海關變成第一線防護站。大家只能多加小心,注意衛生,以期伊波拉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