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經貿國是會議」今(13)日落幕,會議共同主持人柴松林表示,任何的開發,環境影響評估必須認真執行,事先預防重於事後糾正;此外,東部發展觀光應發揮原住民優勢,可安排原住民舞蹈表演,但「有些地方晚上安排卡拉OK,自從這成為風潮後,就再也聽不到美妙的聲音」。
為期1天半的「經貿國是會議」東區會議中午閉幕,擔任共同主持人的台灣觀光學院董事長柴松林、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國發會副主委宋餘俠、陳建良會後召開記者會,相關意見將併同先前召開的北、南、中3場分區會議及網路平台的意見,提報至7月26至28日召開全國大會討論。
宋餘俠在記者會中指出,經過4場分區會議後,共同點都不反對自由化、全球化,但同時要注意調適問題;各區關注議題同中有異,各有特色,東部地區在於生態、旅遊、多元文化、觀光元素,也有代表提到養生環境、農業發展等的特殊性,期盼經濟發展能永續,及區域均衡。
媒體詢問如何兼顧東部開發與環保,對此柴松林表示,東部地區發展觀光優勢在自然美景,但在開發前環境評估一定要認真執行,否則等到開發了,再去處罰或拆掉,破壞已造成。陳建良則說,交通建設不平衡,造成的城鄉落差,會中聽到許多代表對政策的期待及特殊性的需求,將拿到全國會議討論。
柴松林指出,觀光並不一定要破壞環境,像花蓮有海岸、山脈、峽谷地區,他第一次經過東部峽谷地區時,「覺得那才真正是牛奶與蜜之地,非常美麗的景緻」,但現有一些非常醜陋的建築物破壞美景,希望未來東部縣市若有開發建設,一定要嚴格管制,確保不影響環境。
柴松林表示,常有朋友反映「花蓮好山、好水,但太寂寞」,應該發展夜間文化活動,但並非把大家聚在一起放煙火,因為那並不能吸引人。他說,東部觀光應發揮原住民優勢,但現在許多地方的表演,並非少數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有些地方晚上安排卡拉OK,「自從這成為風潮後,再也聽不到美妙的聲音」。
東部交通問題影響觀光發展,也亟需改善。柴松林說,「到花東火車票秒殺」的新聞時有所聞,火車票一票難求問題需解決外,飛機票也不好買,他建議航空班次應增加。另外,宜、花、東民宿林立,占用農地也是隱憂;他希望這兩天大家提出來的意見,幾年後看到已被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