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中央政府面對離心離德的東部地區,日前大張旗鼓展開「反恐行動」,派軍前往親俄羅斯民兵盤據的城鎮,結果反而遭遇重大挫敗:一支裝甲縱隊被民兵擄獲,拱手讓出6部裝甲車;另一支部隊則是被民兵包圍,官兵繳出彈匣之後才勉強脫身。
被甕中捉鱉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烏克蘭東部有眾多俄裔與說俄語的民眾,自從基輔親俄派政權垮台、克里米亞投入俄羅斯懷抱之後,東部各主要城鎮的親俄派紛紛展開行動,要求修憲改行聯邦制,以獲取更大自治權;更激進者則要求效法克里米亞舉行公投,決定是要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聯邦。
斯拉維揚斯克的親俄派民兵(美聯社)
親俄派除了發起示威抗議,還攻佔10個城鎮的公家機關。在此同時,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境駐防4萬大軍,聲援烏東親俄派,一再警告基輔當局不得軍事鎮壓。但烏克蘭政府仍然決定出兵綏靖東部局勢。
16日在烏東城鎮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烏克蘭陸軍一支由6部裝甲車組成的縱隊,被親俄民眾與民兵包圍,動彈不得。民兵將車上人員繳械後俘擄,送往聶伯城(Dnipropetrovsk)拘禁。
無路可走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另一支烏克蘭軍方車隊則是在普丘奇諾(Pchyolkino)落難,14部軍車被民眾與民兵團團包圍,經過一番談判,烏軍官兵得以脫身,但條件是將突擊步槍的彈匣全部繳出。
眼看這場「反恐行動」即將一敗塗地,烏克蘭代理國防部長柯瓦爾(Mykhailo Koval)已前往東部,親自坐鎮指揮。
另一方面,北約(NATO)擔心俄羅斯複製「克里米亞模式」,藉機尋釁出兵,目前正全力戒備,祕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宣稱會「派遣更多的飛機、部署更多的船艦、提高陸軍的戰備。」
北約28個成員國之中,位於波羅的海的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特別敏感,這兩個國家不但曾經是蘇聯加盟共和國,而且國內有相當可觀的俄裔人口,因此非常擔心俄羅斯搧風點火、擴張勢力。
歐盟與美國一再警告莫斯科當局,不得染指烏克蘭東部。烏、俄、美、歐的四方會談17日在瑞士日內瓦登場,但各方並不看好能夠達成具體協議。
美國國務卿凱瑞16日抵達日內瓦(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