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會考上場 27萬白老鼠實驗展開

首屆會考今天開始,27萬白老鼠上陣!(余志偉攝)

今天,「享受」第一屆12年國教德政的27萬隻白老鼠上陣了,27萬名國中畢業生參加首屆會考

如果家中沒有孩子要上高中,一定搞不清楚這個會考與過去的基測有什麼不同;即使家中有孩子應考,也一定搞不懂,因為新制極度複雜─甚至,那些要協助學生上高中的國中老師們,也未必能全盤掌握。而新制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甚至國家教育與人力政策的影響,更是個未知數。

12年國教從提出到實施已20年,期間因爭議太大及政府財政難支應等問題而不斷延後,到2011年才由馬總統宣布要在2014年正式實施,教育部也開始落實推動。

基測變會考,學生感覺得出差異嗎?(余志偉攝)

20140517-SMG0019-024-國中會考考生-余志偉攝 05-17-2014

雖然教育部列出12年國教的幾大願景、幾大目標,但落實到實際執行,還是難逃考試與明星學校制。號稱「免試」的12年國教,在5月辦理全國會考,6月「免試」入學報名,如果該校名額已滿就要「比序」,雖然比序項目不少(甚至包括品德、服務、社團…..),但會考成績是其中一項─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項。

結果,一切又回到原點─跳脫不了明星學校思維的社會,大家拚命擠「好學校」,最後又是要靠一次考試拚出高下。

而在規劃過程,教育部終究也是向現有的「明星學校」低頭,一個「特色招生」、「特考」,讓明星高中「繼續明星」,建、北等傳統明星學校,都有超過7成學生是由特色招生而來,師大附中的特招比例被訂為50%,還讓校長與校友們大聲抗議,認為這是蓄意打壓。

這代表這些學校透過特考,還是可收到學業成績最佳的學生,如果倒楣,教育單位給你的特招比例低,如附中的50%,遠較建、北的70%以上低,就可能「影響學生素質」,讓明星學校不再明星。對學生而言,如果學生與家長都跳不出明星學校的思維與誘惑,那就只有可憐到底了─考完會考再考特考吧!會考加特考,一考再考,只會讓教育部一直想終結掉的補習班更旺。

而教育部為貫徹讓學生根據志願選填學校的「理想」,原本不公佈部份選填志願的分數落點,但對學生而言卻如瞎眼選校,家長對此情況的焦慮可想而知。台北市政府由市長郝龍斌親自出馬與教育部溝通,要求公布分數級距人數,以利考生選填志願,避免考生高分卻低就、甚至高分落榜。

坦白說,教育部是該為難了,不公布,讓學生無所適從,那些高分低就、高分落榜者,一定恨死教育部,民怨再起;但如詳細公布各級距人數供學生參考,豈不完全回到基測模式?

現在要對12年國教的成敗蓋棺論定嫌早,但首次上路,許多情況堪稱「史無前例」,必然會有許多問題、狀況,大家只能寄望教育部與家長團體、老師能一起檢討改進,降低負面影響。既然都已正路了,也只能儘量把車修好、調整到最佳狀態,好好跑上一程吧。至於那些首屆的白老鼠們,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