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台灣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而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也曾作證告訴國會:「他擔心中共最快於2027年犯台」。再加上共軍機、艦日復一日的環島擾台,甚至共機距離基隆僅41海浬(約74公里),目前是台海自1996年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因此,兩岸兵棋推演更在美國、日本民間智庫形成風潮,各方兵推結論仁智互見。不過,武力乃是國家維護核心利益特有的手段,他們在兵推想定軍事狀況設訂上常見被忽略的盲點,分述如後。
一、忽略中共掌握戰略主動權
中共深知若欲使力量平衡發生決定性的改變,軍事奇襲是主要的選項,大規模之奇襲一向是共軍在開戰初期的慣用戰法,如1950年韓戰、1962年中印戰爭、1979年懲越戰爭都是如此。假使中共決意對台灣動武,很可能會突然發動奇襲,以提高武力犯台的成功公算。換言之,「不宣而戰」是中共的慣伎,在共軍掌握戰略主動權下,若在福建平潭週邊之海峽中線附近,採取海、空聯合演習直接轉為實戰攻台的奇襲方式,先以火箭軍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東部戰區的遠程火箭砲癱瘓台軍指管中心與機場、港口等設施,再發動三棲登陸台灣本島各要域,恐不利台軍防衛作戰之遂行。這些可能發生的實況不易仿真設定在兵推中,致使兵推結論往往過於主觀。
二、低估中共決勝武器之影響
就軍事層面來說,近年中共軍隊的裝備更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列裝--空軍的殲20隱形戰機(配備射程300公里霹靂15空對空飛彈)、殲16(配備射程500公里霹靂17空對空飛彈)、轟6K(配備射程2500公里長劍20巡弋飛彈)等;海軍的航空母艦及兩棲攻擊艦、殲15T彈射型艦載機(配備射程300公里鷹擊62反艦飛彈)、055A大型水面艦(配備射程1500公里鷹擊21反艦飛彈)、093B核動力攻擊潛艦(配備射程1300公里攻陸巡弋飛彈)等;火箭軍的高超音速東風系列中長程彈道飛彈(17型射程2500公里、26型射程4000公里、27型射程5000公里以上)、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B型配備電磁脈衝彈頭癱瘓電子設備、C型配備鑽地彈頭擊穿地下堅固工事)、東風100超音速巡弋飛彈(射程2000公里)等;陸軍遠程火箭砲(衛士3型最大射程480公里、PHL-191最大射程500公里)、各型無人飛機等。換言之,中共這些龐大的傳統決勝武器戰力在兵推時不易量化,其造成對方的戰損也很難加以裁判,自然會影響兵推之結果。
(相關報導:
風評:中國「凌遲」ECFA,加深台灣不平衡風險
|
更多文章
)
三、中共情監偵優勢被片面化
中共是全球第二大太空強國,擁有各型衛星約420枚,目前刻正部署新一代衛星,強化對台灣周遭衛星偵察能量,再結合北斗衛星全時域定位,已可掌握台灣及台灣週邊海空域的所有動態。而「中共太空白皮書」內容也指出,中共將在2025年時完成「高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衛星之組建,在亞太地區可於30分鐘更新一次圖資,因此號稱能夠偵測「連級」部隊的行蹤,可進行戰場精密測繪、即時標定軍事部署,這些中共衛星科技優勢對台海戰場之勝負影響很大。不過,在兵推中也僅能做片面式的口頭討論,易碎化太空對戰爭影響的重要性。
2024年4月25日,中國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火箭搭載神舟十八號太空船升空。(美聯社)
四、狀況設計「為奇而奇」不符常理
美國某知名民間智庫在一次台海兵推時,演習紅隊出乎意料之外的在夏威夷外海試爆核武,結果造成演習藍隊參演人員的大震憾。平情而論,這種「為奇而奇」的狀況推演並不符合常理。美軍曾於1946年在太平洋進行一項水下核試,以了解核武對船艦的打擊威力,結果試爆點正上方的水面靶船瞬間蒸發於無形,同時在核爆威力範圍內的所有靶船及船上放置的動物全部被摧毀。換言之,若在夏威夷外海試爆核武等同於直接攻擊美國領土,而其造成週邊海域生態環境的核污染必然遭致各國的抨擊及干預,在真實情況下中共應不會採取犯眾怒的行動而自陷不利。另於1963年8月5日,美國、蘇聯和英國三國曾在莫斯科簽訂了《禁止在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這個情況亦會使擁核國家不會冒然進行水下核試。
五、推演共軍航母部署過於主觀
兵推狀況設計經常會主觀的把共軍航母部署在台灣東部外海,以對台灣行「顛倒正面攻擊」或對美國行「反介入作戰」。唯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日「中途島海戰」,日本4艘航母皆遭到擊沉的經驗教訓得知,航母不宜部署在敵方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之內,故中共戰時派遣航母戰鬥群至該海域的可能性不高。
平情而論,台灣東部海域之上方有美軍駐守日本的陸基飛機和各型軍艦及航母;右方有美軍部署於關島的陸基飛機和各型軍艦及航母;下方是菲律賓的蘇比克灣軍港,目前雖無美軍駐防,但雙方有協議於戰時美軍艦艇及航母可以進駐該港。以此觀之,倘若中共戰時派遣航母戰鬥群至台灣東部海域作戰,恐將陷入美、日、台空中戰機和水上、水下各型船艦四面圍殲的危局,共軍不可能視而不見。更何況共軍若以093-B核動力攻擊潛艦在台灣東部海域水下發射攻陸巡弋飛彈,再結合大陸本土各型陸基彈道飛彈的輔助攻勢,仍然可以達成對台灣行「顛倒正面攻擊」或對美國行「反介入作戰」的目標。
六、角色扮演者應具備基本認知
民間政軍兵推一般分為三個項目,第一是指揮中樞的平、戰緊急轉換;其次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演練;第三是針對各項危機狀況想定、研析及處理的「政軍兵棋推演」階段,依慣例會邀請國會民意代表、民間專家學者及社會賢達人士,分別模擬扮演紅、藍軍及友邦官員,在不同的狀況想定中進行角色推演。唯扮演紅軍者應對中共的戰略文化、政治軍事思想、唯物辯證邏輯等具有基本的認知,比較能推論出接近實況的心得,俾供政府相關部門研擬對策之參考。
小結
通常兵棋推演依性質(研討式、對抗式、訓練式、驗證式兵推)來界定其目的,唯就台澎防衛作戰政軍兵推而言:小單位在於模擬交戰時的數據來判斷勝敗;大單位則在於預先推演戰爭政軍局勢的發展,以找出相關問題、研擬對策方案。固然兵棋推演可以事先設計雙方勝負,俾達成特定政治意圖--例如安撫社會民心、引領輿論方向、爭取國防預算等,不過若如此設計演習想定及推演狀況,反而容易限縮兵推的真正價值。
基此,美國或日本民間智庫多次的台海兵推,並不能真正反映出中共的實際作戰舉措,如果兵推的想定或假定事項設計有盲點,那麼整個兵推的結論也會有很大爭議。職是之故,台灣須知爾後兩岸的安危,其實不完全繫乎於軍事、外交、經濟、政治的實力,而在於有沒有洞悉歷史上「和」、「戰」的概然法則。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台灣無法在美、中對抗的這盤棋局中置身事外,台灣必須在「扈從」及「抗衡」之外,思考有無第三條道路可以選擇。因此,台灣如何藉由政軍兵推集思廣義地總結出兩岸和平相處方略,這才是政府國安單位當前之要務。
(相關報導:
風評:中國「凌遲」ECFA,加深台灣不平衡風險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