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已經出版百餘年,被改編成許多不同的電影、戲劇與動畫,成為跨世代的經典知名作品。繼1994年改編的版本後,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Celeste Gerwig)於2019年再次將它搬上大銀幕,且依時代的演進,用更貼近如今女性的思考方式,給予了它不同的詮釋,讓《小婦人》再次受到眾人的喜愛。
從台灣的電影譯名可以看出,《小婦人》變成了《她們》(Little Women),以全新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眼前。《她們》選擇用插敘的方式,讓大家跟著角色穿梭在現實與回憶之間,體會她們經過時間淬煉後,心境的轉變。
愛情與麵包,梅格選擇了愛情
「我的夢想跟妳不同,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
大姐梅格(Meg)的形象在當代應該最符合世人對於「大家閨秀」的定義,美麗、溫柔又婉約,對於家中的大小事務都能面面俱到,對於嫁入上流社會有憧憬的她也十分享受參加社交活動,對於時下的流行也會有慾望和追求,雖然有一個演員夢,但對於身為大姐的她來說,嫁入豪門相夫教子,改善原生家庭的生活才是她的優先順位。
從她與姐妹的相處中可以觀察到,她享受照顧家庭、被愛包圍的感覺,最理想的狀態便是像童話裡的公主一樣,嫁給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從此無憂無慮。
不過現實當然沒有那麼美好,她愛上了羅禮(Laurie)的家教布魯克(Brooke),最終兩人也成功結婚。從喬(Jo)想帶著她逃婚的那刻,便能看出她對於愛情與婚姻的堅定,甚至視之為依歸。
但現實終究是骨感的,在現實的時間線裡,梅格與布魯克過得拮据,梅格沒抵過其他太太的慫恿買了昂貴布料,回家後悔恨不已。
關於兩人的婚後生活其實電影種並沒有多著墨,此事件後兩人也說開互相體諒,但在漫長的婚姻中,若經濟狀況沒有改變,缺少麵包的愛情最終也難逃消磨的命運。
喬害怕的不是婚姻,而是逝去的青春自由
「我只是覺得,女人不只有心靈,也有思想和靈魂;女性不只有美貌,也有抱負和才華,我真的受夠了人們說女人只需要談戀愛,然後結婚生子,但似乎這麼想的只有我一個人。」
在此版本中,二姐喬(Jo)成了主角,她個性堅毅獨立,總夢想著跟男人一起上戰場;擁有寫作天份的她,從小便堅定地追逐夢想,且希望能夠憑著自己的力量,撐起整個馬區家。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喬非常排斥婚姻,在她與馬區姑姑的對話中,她和她爭論著婚姻的價值。馬區姑姑認為對當時的女性來說,結婚是當時女性最輕易能獲得財富的方式,但對喬來說非常不以為然,因為她相信她自己。
然而除了天份以外,筆者認為支撐喬寫作的還有愛的力量,因為愛讓她情感豐沛,才得以有充沛的創造力。 (相關報導: 影評解析/Netflix《刺激1995》絕對不是越獄爽片!6細節揭人性醜陋與絕望,影史最佳神作當之無愧 | 更多文章 )
梅格結婚,加上羅禮告白失敗的決裂,讓喬逃離家鄉踏上紐約的追夢之路,她也因此體會到了世道的險惡,作品必須符合大眾的框架,編輯的所有要求照單全收,加上貝絲(Beth)的病情惡化過世,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童年裡的大家一一離她而去,開始害怕孤單,甚至開始考慮接受羅禮的告白,然而媽媽一再地提醒她:「被愛不等於愛。」便是希望喬不要因此而妥協,因為不平衡的關係不僅不會幸福,這樣的婚姻關係也正是喬對於愛情的恐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