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開幕倒數,今年將有來自206個國家、約1萬500名世界頂尖運動員將競爭329個項目的獎牌。這不僅是為了實踐個人理想,更是為了國家的榮耀而戰。根據《經濟學人》24日發表的統計數據,豪不意外地,美國累積奪牌數長年穩居冠軍;有趣的是,一旦加入人口數和國內生產毛額(GDP)這兩個變項比較,牙買加可是狠狠地把美國甩在後頭。
奧運獎牌數
部分歸功於雄厚的體育投資,美國是獲得最多奧運獎牌的國家。根據加拿大媒體「Visual Capitalist」,自2000年來,美國奧委會和帕委會向各個國家體育機構提供了超過7.5億美元(約合台幣245億)的資金。在2000年至2021年的夏季奧運中,美國運動員獲得的獎牌數量佔所有獎牌數量的11%;緊追在後的則是中國和俄羅斯,分別佔8%和7%,其中俄羅斯的獎牌統計包括以「中立運動員」身份參與並獲獎者。若將時間軸拉長並同時合計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獎牌數,可以發現美國的表現更是獨霸全球。
自1896年以來,美國在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總共獲得2959面獎牌,遠遠高於擁有1204面獎牌的第二名——蘇聯。值得注意的是,蘇聯僅參加過18屆奧運,卻仍穩坐第二名的位子,可以看出國際體育賽事對於共產、極權國家,在展示國家實力與意識型態的重要性。與蘇聯一樣,儘管中國在1950年代首次參加奧運後就缺席了隨後的30年,它的奧運獎牌數量仍位居世界第五,並在體操、跳水和羽球項目表現亮眼。
回到夏季奧運,美國隊的稱霸氣勢看來會在巴黎奧運持續下去。根據學者溫德利希(Linus Wunderlich)和施倫巴赫(Christoph Schlembach)所建立的預測模型,美國隊有望在今年摘下115面獎牌,略多於2021年東京奧運的113面;中國則有望拿下87面獎牌;接著是英國與法國,可能分別獲得67面和46面獎牌。
加入GDP和人口數變項,老大哥瞬間不威了
美國囊括最多獎牌或許不讓人意外,畢竟它不僅是人口大國,也是世界第一的經濟體,自然能比貧窮國家投入更多資金在體育基礎設施和教練培養等。2021年《經濟學人得出,自1960年以來,GDP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各國奪牌數量的差異,像是在2021年東京奧運中,佔全球GDP四分之一的美國,在奧運中獨得十分之一的獎牌。《經濟學人》更發現,在其他變項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在全球GDP佔比提高2%時,它在奧運奪牌的份額就會多出3%。
為了比較GDP和奪牌數之間的關係,《經濟學人》分析了在21世紀至少累積贏得20面獎牌的52個國家中,若將其實際GDP與獎牌數的關係換算成每1000億美元GDP能有多少獎牌,則加勒比海島國——牙買加以69面獎牌奪冠,隨後是喬治亞、古巴、白羅斯(又稱白俄羅斯)和亞塞拜然;反觀中國和美國,其排名則分別跌至第40名和第50名,而墊底的是印度,該國在奧運的表現本就不太亮眼。
(相關報導:
奧運大哉問:壯盛軍容縮水只剩十分之一,俄羅斯運動員還能參賽嗎?
|
更多文章
)
人口規模同樣影響各國在奧運中的表現,按理而言,大國應該擁有更豐富的人才庫。於是《經濟學人》再次將本世紀累積獲得20面奧運獎牌的國家拿來比較,並以「每一百萬人的奪牌數量」進行分析,發現人口數不足300萬的牙買加又再度以平均每100萬人口有3.5面獎牌奪下第一,接著是紐西蘭、澳洲、斯洛維尼亞和古巴。而美國和中國在這裡同樣表現平平甚至吊車尾,分別獲得第35名和第49名。
雖然加入GDP和人口數的比較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奧運排行,但這些變項也不是衡量一國體育實力的完美指標,《經濟學人》指出像是人均奪牌數往往對小國有利,舉例來說,如果印度想在巴黎奧運與牙買加在東京奧運中的人均得牌數相匹配,那他們需要贏得5千500枚獎牌——而奧運根本沒有頒發這麼多獎牌。
儘管GDP和人口數不是完美的指標,但仍是一個有趣的切角,以下將介紹三個上榜的小國——牙買加、古巴和白羅斯。
牙買加:世界上最快的國家
牙買加一直是田徑賽事的常勝軍。在2021年東京奧運的田徑賽事中,牙買加總共拿下87面獎牌,排名第8。另外,男子100公尺短跑的世界紀錄保持人、歷史上唯一連3屆奧運包辦男子100、200公尺金牌的最速傳說——波特(Usain Bolt)也來自牙買加。
牙買加短跑名將波特(Usain Bolt)。(美聯社)
牙買加為什麼能跑這麼快?《賽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指出對牙買加而言,賽跑不只是興趣,更是民族認同;在牙買加,人們不僅熱愛賽跑,更是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則提到這與牙買加的社會因素有關。艾普斯坦(David Epstein)在《運動基因》(The Sports Gene)一書中寫道,生物學家皮茲拉迪亞(Yannis Pitsiladis)認為牙買加之所以主宰世界短跑項目,是因為他們有成功的人才選拔系統。簡而言之,牙買加能夠識別每個具有世界級短跑運動員天賦的孩子,並將他們培訓成田徑好手。
艾普斯坦表示,短跑在牙買加非常受歡迎,以至於光是招募年輕短跑選手進入高中校隊都是場瘋狂的競爭。正因如此,每位具有潛力的孩子都會被球探或教練挖掘,沒有人會被遺漏,並且這些被招募的年輕選手都會被好好地培訓成短跑選手。
牙買加短跑運動員佛瑞塞-普萊斯(Shelly-Ann Fraser-Pryce)。(取自佛瑞塞-普萊斯instagram: @realshallyannfp)
《商業內幕》表示,儘管這聽起來很簡單——找到所有跑得快的孩子,並讓他們成為田徑選手——但若一國沒有對短跑非常著迷,尤其是向牙買加這種小國,實際上並不容易辦到。除了要有足夠的田徑基礎設施以支持選手培訓,短跑也必須在該國被視為比其他運動更有利可圖的職業道路,而牙買加擁有這一切,這就是他們稱霸田徑賽場的原因。
古巴:社會主義下的體育發展
儘管古巴只是一個人口約1千100萬的小國,但綜觀其奧運表現,它總共護得了84面金牌、69面銀牌和82面銅牌,總計235面獎牌,在全球夏季奧運獎牌數量排名中,位居第18名。
2021年東京奧運。古巴選手洛佩斯(右,Arlen Lopez)在輕重量級75-81公斤級拳擊比賽中擊敗英國選手。(美聯社)
「Peoples Dispatch」指出,古巴在體育中的好表現,與該國制度有關。在1959年革命後實施的新社會主義政策中,大力投資運動正是其中一個核心計畫,包括在全國各地興建數百個體育中心;改善國民健康,包括在營養攝取方面有顯著改善,從而使身體能夠更好地發育;同時與社會主義陣營的其他國家合作,將許多運動員送往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地方進行訓練。
因此,古巴的體育表現正是其刻意推動的制度所帶來的結果,正如同1971年卡斯楚(Fidel Castro)向古巴體育代表團的運動員說道:「有人說古巴把體育作為政治工具;事實恰好相反:政治是體育的工具⋯⋯體育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正因如此,與蘇聯和中國的體育政策一樣,體育被視為人民的基本義務,因此國家也必須保證提供最理想的運動環境。
白羅斯:只能以中立運動員身份參賽
白羅斯短跑運動員齊馬努斯卡婭(krystsina tsimanouskaya)。(美聯社)
對比上一屆東京奧運,白羅斯總共派出107名運動員參賽,然而在今年,根據國際奧委會公布的名單,目前只有11名白羅斯的運動員符合中立運動員資格,得以前往巴黎。此外,這些選手在巴黎贏得的奧運獎牌也都僅被視為個人的成就,並不能被視為白羅斯的勝利;國際奧委會也禁止這些選手與其他運動員一起參加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