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奧運奪牌數量輾壓全球?經濟學人:考慮兩個變項,這個加勒比海小國才是第一

牙買加短跑選手湯普森-赫拉(Elaine Thompson-Herah)。(取自湯普森-赫拉instagram: @fastelaine)

2024巴黎奧運開幕倒數,今年將有來自206個國家、約1萬500名世界頂尖運動員將競爭329個項目的獎牌。這不僅是為了實踐個人理想,更是為了國家的榮耀而戰。根據《經濟學人》24日發表的統計數據,豪不意外地,美國累積奪牌數長年穩居冠軍;有趣的是,一旦加入人口數和國內生產毛額(GDP)這兩個變項比較,牙買加可是狠狠地把美國甩在後頭。

奧運獎牌數

部分歸功於雄厚的體育投資,美國是獲得最多奧運獎牌的國家。根據加拿大媒體「Visual Capitalist」,自2000年來,美國奧委會和帕委會向各個國家體育機構提供了超過7.5億美元(約合台幣245億)的資金。在2000年至2021年的夏季奧運中,美國運動員獲得的獎牌數量佔所有獎牌數量的11%;緊追在後的則是中國和俄羅斯,分別佔8%和7%,其中俄羅斯的獎牌統計包括以「中立運動員」身份參與並獲獎者。若將時間軸拉長並同時合計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獎牌數,可以發現美國的表現更是獨霸全球。

奧運奪牌數排行榜:安理會五強歷年奪牌數
 

自1896年以來,美國在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總共獲得2959面獎牌,遠遠高於擁有1204面獎牌的第二名——蘇聯。值得注意的是,蘇聯僅參加過18屆奧運,卻仍穩坐第二名的位子,可以看出國際體育賽事對於共產、極權國家,在展示國家實力與意識型態的重要性。與蘇聯一樣,儘管中國在1950年代首次參加奧運後就缺席了隨後的30年,它的奧運獎牌數量仍位居世界第五,並在體操、跳水和羽球項目表現亮眼。

回到夏季奧運,美國隊的稱霸氣勢看來會在巴黎奧運持續下去。根據學者溫德利希(Linus Wunderlich)和施倫巴赫(Christoph Schlembach)所建立的預測模型,美國隊有望在今年摘下115面獎牌,略多於2021年東京奧運的113面;中國則有望拿下87面獎牌;接著是英國與法國,可能分別獲得67面和46面獎牌。

加入GDP和人口數變項,老大哥瞬間不威了

美國囊括最多獎牌或許不讓人意外,畢竟它不僅是人口大國,也是世界第一的經濟體,自然能比貧窮國家投入更多資金在體育基礎設施和教練培養等。2021年《經濟學人得出,自1960年以來,GDP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各國奪牌數量的差異,像是在2021年東京奧運中,佔全球GDP四分之一的美國,在奧運中獨得十分之一的獎牌。《經濟學人》更發現,在其他變項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國家在全球GDP佔比提高2%時,它在奧運奪牌的份額就會多出3%。

為了比較GDP和奪牌數之間的關係,《經濟學人》分析了在21世紀至少累積贏得20面獎牌的52個國家中,若將其實際GDP與獎牌數的關係換算成每1000億美元GDP能有多少獎牌,則加勒比海島國——牙買加以69面獎牌奪冠,隨後是喬治亞、古巴、白羅斯(又稱白俄羅斯)和亞塞拜然;反觀中國和美國,其排名則分別跌至第40名和第50名,而墊底的是印度,該國在奧運的表現本就不太亮眼。 (相關報導: 奧運大哉問:壯盛軍容縮水只剩十分之一,俄羅斯運動員還能參賽嗎? 更多文章

奧運奪牌數排行榜:GDP加權。
 

人口規模同樣影響各國在奧運中的表現,按理而言,大國應該擁有更豐富的人才庫。於是《經濟學人》再次將本世紀累積獲得20面奧運獎牌的國家拿來比較,並以「每一百萬人的奪牌數量」進行分析,發現人口數不足300萬的牙買加又再度以平均每100萬人口有3.5面獎牌奪下第一,接著是紐西蘭、澳洲、斯洛維尼亞和古巴。而美國和中國在這裡同樣表現平平甚至吊車尾,分別獲得第35名和第49名。

奧運奪牌數排行榜:每百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