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擠特定廠商?中科院採購列管軍品 供應商獲得認證卻無法參與招標

審計部揭露,中科院採購列管軍品,卻未依採購辦法規定導致獲得認證廠商無法參與招標。(新新聞資料照)

為強化國防戰力,國防部編列逾2300億元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委由中科院結合國內廠商一同強化國防安全與發展國防產業,不過審計部則揭露,中科院自2022年起至2023年4月底止,將329項採購標的納入產發條例列管軍品公告徵求廠商,其中5項列管軍品已有廠商取得資格級別認證,中科院卻未依上述採購辦法規定,將相關廠商納列該院合格供應商,導致獲得認證廠商,卻無法參與中科院選擇性招標購案。

政府為有效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產業,達成國內研發、產製武器裝備及後勤支援為優先的目標,以落實國防獨立自主基本方針,於2019年6月19日制定公布《國防產業發展條例》,並自2021年6月18日施行,以列管軍品分等、廠商管理認證,佐以獎勵措施等作法發展國防產業。

國防部「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自111年至115年度,預算共新台幣2369億5000萬餘元,分5年編列,用於採購「海軍高效能艦艇」、「岸置反艦飛彈系統」、「海巡艦艇加裝戰時武器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雄昇飛彈系統」、「萬劍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等。

根據審計部近日發布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國防部主管預算部分,審計部指出,國防部為快速提升我國防衛作戰能力,結合國防自主政策,編列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2372億元,自111至115年度委由中科院結合國內產業承製各式精準彈藥及量產高效能艦艇,期達成強化國防安全與發展國防產業目標。

未被中科院列合格廠商 獲認證卻被擋在招標大門外

審計部表示,國防部為使海空戰力提升計畫與產發條例相互結合,訂定執行海空戰力提升計畫一定金額以上採購辦法,明定中科院應主動檢討國內廠商具有研發、產製及維修能力的品項,建議國防部納入列管軍品清單,及將級別認證合格廠商納入選擇性招標合格廠商名單。

審計部揭露,中科院自2022年起至2023年4月底止,雖已將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標的329項納入產發條例列管軍品公告徵求廠商,惟僅有43項列管軍品經由廠商提出申請認證,其中5項列管軍品已有廠商取得資格級別認證,中科院卻未依上述採購辦法規定,將相關廠商納列該院合格供應商,致獲證廠商未能參與該院列管軍品選擇性招標購案,且上述列管軍品中尚有286項無廠商申請取得列管軍品廠商資格級別認證。

國防部回應,已督促中科院藉由主動邀商及提供諮詢等方式,邀請業者參與列管軍品級別評鑑,並修頒作業規定,將取得列管軍品級別認證合格證明廠商納為該院合格供應商,優先以選擇性招標對其進行採購。

國內廠商興趣缺缺 申請認證成效不佳

此外,審計部也說,具列管軍品研製修能力的國內廠商多未申請資格級別認證。審計部表示,國防部自2021年至2023年4月底止,計辦理6場次廠商申請級別認證說明會,共454家廠商參與。惟僅38家廠商提出申請級別認證,占參與說明會廠商家數8.37%。且申請廠商家數中,僅9家廠商取得13項列管軍品級別合格證明;2家刻正辦理評鑑中;2家未通過安全查核;4家評鑑結果未達級別標準;餘21家廠商退件後未再重新提出申請,占比55.26%。

審計部提到,上述廠商於110及111年度提出申請認證者分別為20家及15家,申請家數有下滑趨勢,另國防部公告的列管軍品清單,計有718項屬國內廠商已具備研製修能力(已完工及合格的真實系統能通過測試與展示的水準)者,惟其中僅92項經廠商擇選申請資格級別認證,占12.81%,顯示具備上述列管軍品品項研製修能力的國內廠商多未向國防部申請資格級別認證。 (相關報導: 政治獻金總盤點》投桃報李?賴清德政治獻金名單 赫見陳菊人馬、公股企業高管 更多文章

對此,國防部表示,經持續宣導,廠商申請案數漸有成長,且113年度已陸續有新增數家廠商(如雷虎、碳基、芳興、傑霖、澄茂等公司)提出申請,後續將參酌歷次申請案件及各界建言, 修正列管軍品廠商資格級別認證辦法及評分基準表,以貼切廠商技術能力等業界實況,提高廠商申請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