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財報來襲,市場有多瘋狂?有人號召酒吧看直播,有人猜測引爆近10兆元波動

就在市場對於AI投資浮現質疑聲浪之際,輝達釋出營運風向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顏麟宇攝)

一群人擠在酒吧觀看球賽不足為奇,但如果他們緊盯的是一家公司的財報會議直播,這樣的情景大概前所未聞,而且唯獨貴為AI霸主的輝達(Nvidia才有此魅力。這家堪稱當代最重要的公司將於台灣時間週四(29日)清晨公布財報與財測,不僅吸引眾人目光,也將牽動市場上鉅額資金的流向。

8月股災驚魂甫定,這幾天行情走勢不上不下,市場似乎正在等待一個明確訊號,有人寄望輝達再次扮演救世主的偉大角色,但也有人擔心如果成績或展望低於預期,將會淪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無論看多看空,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大家的爆米花已經準備好了。

數據分析顧問公司Upright Analytics老闆,同時也是Tech Bros Show共同主持人的Lauren Balik在社群平台上揪團,號召志同道合的人共聚酒吧觀看輝達財報會議以及財經評論。不久之後,她宣布這場派對將於當地時間週三15時30分在紐約熨斗大廈的Storehouse酒吧舉行。

圖片來源:社群媒體平台X
圖片來源:社群媒體平台X
圖片來源:社群媒體平台X
圖片來源:社群媒體平台X

AI熱潮開始降溫?

就在市場對於AI投資浮現質疑聲浪之際,輝達釋出營運風向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根據《財星》(Fortune)的形容,這次財報會議是對AI投資和半導體產業的「公投」。

綜合多位分析師的觀點,輝達高速成長的態勢將會減緩,因為超過250%的年增幅度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尤其面臨同業競爭、總體經濟再到地緣政治等各種風險的影響,將於未來幾年逐漸浮現,但以現階段而言,還能維持一段好時光。

根據統計,輝達今年股價漲幅超過166%,若從2019年初算起,漲幅更是飆升超過3000%,目前市值超過3.1兆元,是僅落後於蘋果(Apple)的美國市值第二大公司。分析師指出,輝達股價將會往任一方向出現約3000億美元、將近10兆元新台幣的市值波動,就看這份財報開出的數字究竟是驚喜或驚嚇。

輝達第一季度營收年增262%,來到260.4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246.5億美元。當時,輝達預計第二季度營收為280億美元,也比分析師預估平均值266.6億美元來得高;截至目前的市場共識,預期第二季度營收為287億美元,甚至還有分析師喊出突破300億美元里程碑。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日前在一份報告中直言,輝達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投資人預期上升,為了讓市場滿意,這家半導體巨擘將不得不提供更高的第三季度財測指引,「假如新產品一切順利,輝達需要提供330~340億美元的營收指引,才能維持現在的股價水準。」

根據FactSet數據顯示,輝達過去5年每季的營收都超過市場預期。以獲利角度而言,輝達在過去20個季度中,也只有其中一季不如預期。

輝達在前些日子受到下一代Blackwell晶片延遲出貨的干擾,導致股價一度重挫,讓人擔心AI熱潮是否就此降溫,相關疑問勢必也將成為這次財報會議的焦點。

Raymond James分析師認為,人們沒有理由懷疑輝達的執行能力,就算Blackwell出貨短期延遲,也能刺激Hopper系列晶片的銷售,反而有助於提升毛利率。

輝達也須解決用電問題

接下來呢?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前宣布,「Rubin」將是接續Blackwell架構的次世代平台,預計2026年推出。

如果輝達維持一年一次的更新周期,可能有效化解華爾街對於AI熱潮將從巔峰走下坡的疑慮。根據FactSet數據,市場預期Rubin產品將為輝達營運動能添柴火,預期2026年度營收為1940億美元,高於2025年的1640億美元以及今年度的1160億美元。 (相關報導: AI牛股被放空,將拖累輝達、台股?放空機構直指美超微多項違規,公司治理堪憂! 更多文章

當然,持續攻頂的途中還是必須面對挑戰。Melius Research分析師在給客戶的研究報告中指出,Blackwell、Rubin的創新將有助於緩解電力短缺和空間限制,但關鍵的問題是,客戶只會買更多、用更多,「輝達需要解決供電的憂慮,以及如何協助客戶找到負擔得起而且可用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