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拙文較長,但所述多為歷史經驗,以史為鑒,必有助於台灣面對川普2.0的兇險!我希望賴清德和朝野政治人物能讀它。
因為,政治人物一念之間,可能左右台灣經濟一世代的興衰,對台灣生存發展影響至大,政治領袖和知識份子不可不慎!
主文:
有人説,川普2.0,任用的核心幕僚都是反中鷹派,對台灣有利。
我不這樣認為,我由於曾擔任工商團體理事長,是台灣極少數曾親身面對並且對抗過1980年代美國逼迫台幣升值的人,瞭解美國的決策思維只以美國利益為惟一優先,台灣產業的生死存亡,和對台灣經濟可能造成的傷害,完全不在其考量範圍之內。我提醒賴清德和台灣人民,對川普2.0,絕不能盲目樂觀。
我的看法,川普就是個重利商人,是亂世梟雄,觀其言行,能以粗鄙言語駡台灣是小偷,説他是企業家都是溢美。但是,他很務實,他不管是非正義,也不講仁義道德,在乎的只有美國利益,關心的核心議題有兩個,其一,幫美國人找工作,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其二,幫美國找錢,減少聯邦政府財政赤字。他很清楚,沒錢,美國不會再次偉大(MAGA)。
美國財政困窘,緣自1970年代,因貪圖台、日、韓廉價又勤奮的勞動力,產業大量外移,或以OEM、ODM委外生產,造成鉅額貿易逆差;與此同時,政府存在大量的貪腐和浪費(依據馬斯克的調查),財政連年赤字,只能利用美元霸權,靠印鈔和發行國債支撐。累計至2024年7月,聯邦政府負債已超過35兆美元,每年仍以近2兆美元增加,始終難以逆轉,猶如失速列車,令人心驚!
要解決美國眼前的財政困境絕非易事,但是川普敢於用非常手段治亂世之弊,這也是他能勝選的原因。對內,他任用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可以預期,政府會大量裁員,費用也會大幅縮減,但難免哀鴻遍野。
而對外,他的做法簡單粗暴,兩岸都將難免失血,台灣得支付保護費;他對所有進口產品課徵10-20%關稅;對中國加碼至60%以上;而更令人訝異的,他拿盟友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刀,課税25%,美加墨自由貿易協議可能成為廢紙。但課税存在通膨隱憂,而通膨又將引發聯準會(Fed)升息,升息不利經濟,是七傷拳。
川普心中的美中對抗,只是透過國務卿盧比歐等人對中國極限施壓,為美國獲取最大的利益,賴清德和台灣人民不要錯誤解讀為「美中對抗,證明川普愛台灣」。
其實,台灣在川普眼中,只是一棵搖錢樹,他不僅説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搶走美國人的工作;還説,台灣很有錢,他為自己日後找台灣要錢,預先做了鋪陳,因為,在川普心底,「被偷的總是要還」,他對台積電虎視耽耽,政府不可大意。
我執筆,重提以前的經驗,希望有助於賴政府面對川普2.0的兇險。歷史悲劇不可重演,政治人物一念之間,可能左右台灣經濟一世代的興衰!
(相關報導:
楊艾俐專欄:瓊瑤的時代意義
|
更多文章
)
1986-1992年,美國以301法案逼迫台幣升值,短短數年間,台幣對美滙率由1:40升至1:25,外銷產業無法承受。我當時先後擔任青創會和工商建研會理事長,我反覆推估,台幣過度升值,將迫使外銷產業因無法生存而外移,而產業外移之後,企業與台灣經濟都存在高度風險。
我不斷向李登輝政府反應,媒體報導恐不止千次。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政府無力也許無心抗拒美國壓力,反而指責台灣產業自己不升級,造成製造業除半導體外,幾乎全面外移,台灣經濟因此失落了30年。
產業空洞化之後的台灣,年輕人前途茫茫,沒有合適的發展空間,薪水在24K上下掙扎多年。
所幸,天佑台灣,晶片產業是經國先生為台灣人民留下的福澤。1980年代,經國先生任用孫運璿、李國鼎等先賢,派曹興誠、史欽泰等人赴美學習半導體;請回張忠謀,1987年,在政府財政並不寬宥的年代,篳路藍縷的創立台積電。40年後,在疫情之中,以台積電、聯發科為首的晶片護國群山雄起,在風雨飄搖中支撐了台灣經濟。對於先人遺澤,台灣人民應感恩,惜福。更重要的是不能重蹈外移覆轍。
台灣人民不要誤以為,美國是泱泱大國,其決策必縝密周延,實則其「美國優先」的決策思維,往往急功近利,害人而不利己。美國從來認為,「打壓別人,可以壯大自己」,而不去檢討自己競爭力衰退的原因,台灣如果盲目屈從美國政策,只會害慘自己。我回顧當年同時面對301法案壓迫的台、日、韓三國,由於應變的方法迥異,其結果差之千里。
應變最好的是韓國,韓國政府與企業一起面對,聘請公關公司,遊説白宮和國會,述說韓國經濟的困境,所以韓圜升幅最小,產業雖仍外移,但不如台日;韓國經濟趁勢崛起,在1990年代,GDP超越台灣,之後,三星等半導體產業力壓日本。
台灣的失策,是政府站在企業的對立面,企業界努力升級對抗台幣升值,也對美國的壓迫主張強力抗爭,工商團體幾度到AIT抗議,我也曾要求政府仿效韓國,與企業合力聘請公關公司在美進行遊説,但政府選擇對美國順從而不作為,造成產業包含當時先進的筆電,幾乎全面外移,多數企業在海外找到一片天,反之,台灣經濟卻失落30年。
而政府與企業都最聽美國話的日本,下場最慘!日本同時面對1985年的廣場協議和1986年的美日半導體協議,日幣對美匯率在三年之間由1:260升值至1:121,不僅造成產業大量外移,而且半導體輸美受限,甚至承受100%的高關税,使當年晶片產業世界第一的日本,從此一蹶不振。日本經濟因此失落了不止30年。
以結果觀之,美國逼迫台、日、韓貨幣升值,並未緩解美國的貿易逆差。反而造成台日韓的產業外移,中國是最大受益者,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趁勢崛起成世界工廠,美國無心插柳,中國柳卻成蔭。中國經濟自1990年代起持續30年高速成長,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美平均每年有超過3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國也是美國第二大債權國,對習慣做老大的美國如芒刺在背,因此拉幫結派,制裁中國,從此世界經濟分兩極,美中對抗,已成新常態。美國壓迫他國的手段也多樣化,由301法案到關税制裁、科技封鎖、要求赴美投資、收保護費。我不認為這些措施一定能使美國再次偉大,但台灣最重要的是「顧好自己」,賴政府要做好準備。
(相關報導:
楊艾俐專欄:瓊瑤的時代意義
|
更多文章
)
台灣需要美國市場,但是台灣人民不要認為經濟站隊美國就很平安。日本的晶片產業被美國封殺;法國的阿爾司通電力設備部門超越美國,被迫讓售給美國奇異;華為5G領先美國,先進晶片被封鎖,知美國打壓對手是「不分敵我」,誰是出頭鳥,美國就打誰。今天台積電晶片科技遥遥領先美國,必然存在危機。做美國的朋友,一樣很危險。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面對川普2.0的不確定性,賴清德應沈穩以對。川普雖然把台灣當摇錢樹,但台積電的晶片科技,和鴻海等電子五哥的製造工藝,都是川普的「美國製造」所不可或缺。政府與美對談,心態上要平起平坐,任何決策都應以台灣利益為優先,不要誤以為對美國惟命是從,川普就會輕輕放過。李登輝政府當年面對美國逼迫台幣升值,所犯「壓迫台商,屈從美國」的政策錯誤,賴政府不應再犯。
我認為,政府應學韓國,不要讓企業去獨力面對美國政府的投資壓迫,政府應整合產業,預先評估美國製造的風險與對策。必要時,聘請有能力的公關公司,對白宮和國會進行遊説,自己開不了口的,讓他們去説,以確保台灣的最大利益。經濟部長郭智輝出身企業界,處理這些並不容易,但會比法律人順手。
總結以上,我對眼前最迫切的台積電和晶片產業的外移,給賴清德如下兩點建議:
1. 嚴格管制晶片產業外移,立即停止「晶片外交」
產業外移並非全然不可,但只能在專業代工或勞力密集產業台灣勞動力不足時為之。且外移存在技術機密外洩的風險,並非經濟發展的必然。
我盤點曾經發生過產業大量外移的國家,全都因產業空洞化而導致母國經濟失落。無論是最早產業外移的美國;或是和台灣同時發生外移的日韓;以及1990年代汽車產業投資中國而風生水起的德國;甚至連為逃避美國關税制裁,而外移東南亞和墨西哥洗產地的中國,如今經濟全都遭受外移反噬,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所幸中華民國是天選之國,是舉世惟一的例外,台灣在歷經第一次產業外移,經濟失落了30年之後,幸有以台積電為首的晶片產業鏈,救台灣經濟於危難,也讓台灣年輕人重新看到希望。
政府應記取產業外移的慘痛教訓,不僅對先進晶片製程外移必需管制,即便是成熟製程,也不可任意放行,眼前來自中國的競爭已經過激,何苦再加印度?
張忠謀曾説:「晶片在美生產,成本是台灣的1.5倍,投資不符效益」;既然不符效益,卻仍然投資,只能解讀為台積電無力抗拒美國政府的壓力。讓台灣企業去面對美國政府的壓迫,這是政府的失職,政府不能只享受税收利益,卻無能挺身捍衛台積電!
其實,晶片在日、德生產亦然,其投資和製造成本都超過台灣,也都不符投資效益,是犠牲台灣人民的利益。政府之所以鼓勵台積電投資,主要原因應是拿晶片做外交。
我認為,「晶片外交,就是賣台!」政府不能因迷戀外交虛名,把台灣賴以生存發展的晶片科技「白玉當白菜」到處送人。
台積電投資美國,因其國防晶片需在美國生產的安全考量,以及重要客戶顧慮台海戰爭的風險,我們可以理解並謹慎配合,但大量外移,不僅不利台灣經濟,矽盾保台功能也將消失,反不利台灣安全。
日本對台灣從來就技術封鎖,台灣沒有義務協助日本重建晶片產業;政府更不該認為印度在印太和藏南抗中,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而鼓勵業者協助印度蓋晶片廠,舉世皆知印度是外資墳場,台灣應避免養虎為患。
(相關報導:
楊艾俐專欄:瓊瑤的時代意義
|
更多文章
)
晶片產業的外移,對台灣造成的傷害,將遠超過李登輝年代的台灣第一次產業外移,賴清德應小心謹慎,並立即停止小英政府「晶片外交」的錯誤政策!
2. 政府應立即建立戰略物資管制機制,慎防台積電變成美積電
我認同學者郭正亮所言「川普當選,極可能會要求台積電在美註册,變成美積電!」
雖然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一再強調台積電會根留台灣。但是,如果台積電在美註册變成美積電,川普肯定會要求「美國製造,美國優先」,台灣的工廠只能任其擺佈,遷廠關廠都有可能,魏哲家能否續任董事長都成問題,他根留台灣的保證也根本沒用!
可以確信,川普2.0上任後會想盡辦法撈錢,台積電是一塊肥肉,只要有機可乘,川普絕不會手軟。
眼前美國「木馬」已經進入台積電董事會,正在準備「屠城」,台積電存在高度風險!2024年6月,台積電董事會的改選,10席董事,中華民國籍董事減至4席,外籍董事增至6席(美5席英1席),台籍董事有1席雙重國籍,且長期以來對台積電虎視耽耽的美國商務部,據説已有代表進入董事會,我相信,曾霸凌台積電交出商業機密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已盤算過木馬何時屠城?只因拜登卸任在而即時不我予。川普2.0,屠城行動只會加劇。
根據網路上公開的訊息,台積電國人持股約佔28%,國發基金佔6.38%是台資最大股東,其它股權主要分散在1千多家國際法人,台灣人民實際掌握核心技術和經營,股東最在意的是企業是否獲利?政府只要有心,掌控董事會絕無問題,而政府竟然放手讓美英籍人士掌握台積電董事會,原因令人不解?應向國人説明。
張忠謀曾説「台積電是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美英籍董事在關鍵時到底聽命於誰?今天台海兵兇戰危,如果董事會通過台積電轉移美國註册,不僅是工廠可能被迫搬遷;美國智庫主張,一旦台灣失守,美國要將台積電炸燬,再用末班飛機把工程師撤走,只留給中國一群難民,如果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美國會向世人宣稱,他炸燬的是自家的東西,外人無權置啄,這些嚴重後果,政府可曾為台灣人民想過?台積電是中華民國的公司,美國憑什麼炸燬?
其實,郭正亮的擔心,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台積電明年2月董事會將在美國召開,在敏感的時刻,它所釋放的訊號,讓國人心驚,政府應告訴國人,到底是誰的主意?原因為何?政府不能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如果台積電董事會通過將台積電轉移到美國註册,美國肯定會逼迫台灣依法行事,台灣會亂成一團,賴清德將如何面對?知識份子對此憂心忡忡!眼前緊急解套之法,只能援國際慣例,以管制戰略物資之名,進行行政干預,我提供淺見如後。
半導體是影響地緣政治的戰略物資,世界各國都在管制。德國政府限制中國企業併購德國晶片廠ELMOS和ERS。英國政府要求中國公司讓售它在英國NEW PORT晶片廠86%的股權,強制降低其持股;2021年4月,英國政府也曾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黃仁勳的NVIDA 收購ARM,即便英美是盟國,也照樣管制。
(相關報導:
楊艾俐專欄:瓊瑤的時代意義
|
更多文章
)
美國的晶片法案限制持有綠卡者在中資晶片企業工作;管制其國內業者投資中國;禁止輝達、AMD等先進AI晶片對中國銷售;更以長臂管轄,限制台、日、韓、荷蘭半導體製造、材料、設備進入中國市場。
全世界都在管制,台積電是中華民國的公司,政府是最大股東,雖不涉入經營,但對所有權和對外投資,理所當然應出手管制。關於如何避免台積電變成美積電,我對賴政府有三點建議,也希望朝野政黨能有共識,儘可能趕在川普上任之前,完成必要之行政和立法準備。
其一,政府應立即建立戰略物資審核機制,必要時立法,審慎管制台積電和晶片產業的外移
晶片產業外移對台灣人民傷害至大,不能黑箱作業,應接受全民監督。
其二,政府應建立晶片產業危機處理小組,對台積電有可能被迫在美註册,預作防範
政府應預防台積電董事會在美國壓力下,可能會出現的錯誤決策。必要時,以行政干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立場堅定的防止台積電變成美積電。
其三,長遠之計,台積電董事會中華民國籍董事必需過半,以避免不必要的危機發生
我認為,以歷史評價觀之,張忠謀對台灣的貢獻,應是經國先生之後第一人,台灣政經兩界無人能出其右。
看張忠謀的自傳,知道他對接班人的選擇極其慎重,今天台積電之所以成功,證明張忠謀過去的決策正確,是台灣人民可以信賴的企業領袖,我們也相信魏哲家是正確的接班人。但是,由眼前台積電外籍董事過半,使台灣和台積電都存在隱憂,政府應立即找張忠謀、魏哲家瞭解其中原因,是否有不為人知的外力介入?對於可能產生的危機應預做防範。長遠之計,台積電台籍董事必需過半,以安台灣民心。
(相關報導:
楊艾俐專欄:瓊瑤的時代意義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青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