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能源逾96%以上依賴進口,台灣的電價屬於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比新加坡低了4成以上。中央研究院院士、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教授謝長泰直言,「超低電價其實是最昂貴的。超低電價使台電從一個危機陷入另一個危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台電還有未來嗎?」
根據台電官網資料,近年來台電平均售電價格一直低於成本,2022售電價格每度平均2.7246元,2023年平均3.0727元,2024年(截至10月底)平均3.4686元。由於電價長期未能反映成本,每賣一度電,就增加虧損,過去兩年合計虧損4249億元。行政院兩年來提撥預算共3000億元挹注台電。這些虧損最後由納稅人補貼,引發諸多後遺症。
謝長泰:最便宜電價其實是最貴
台灣近年停電次數增加,限電與停電危機讓企業界憂心忡忡,其中,電力價格長期偏低,是關鍵因素之一。台灣偏低的電價,真得便宜嗎?謝長泰18日在「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中直言,「台灣超低電價是非常短視的,長期來看,超低電價是最貴的。」
台灣的能源幾乎依賴進口,如果未來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台電有能力因應嗎?謝長泰指出,台灣電價每度約新台幣3塊多,新加坡電價相當於新台幣7塊多,台灣的電價比新加坡便宜4成以上,比許多主要國家便宜6成以上,如此偏低的電價對台灣真得好嗎?
台灣超低電價是因為發電效率特別好嗎?謝長泰說,「當然不是。主要來自國庫大量補貼。長期偏低電價會造成台電巨額赤字,同時影響台電對未來的投資與規劃,在巨額虧損的情況下,台電沒有能力擴大投資,也無力擴大電網承載的能量。」今年台灣的電價雖有上漲,政府將提撥1000億元挹注台電,但這只是解決短期問題,長期來看,台電陷入重重危機。
謝長泰:最貴的電就是沒電的時候
「最貴的電就是你沒有電的時候。」謝長泰分析,台灣長期偏低的電價引發諸多後遺症,台電無法決定電價,而台灣的能源幾乎全依賴進口,台電發電成本受到國際能源價格大幅影響,台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於是從一個危機陷入另一個危機。
其次,台灣偏低的電價,能源使用效率也偏低,容易形成浪費,企業或民眾有什麼誘因節電呢?謝長泰分析,在這個情況下,台灣要邁向淨零,所遭遇的困難更大。
台灣家庭電價偏低,無法成為家戶節電的誘因。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台灣人均年度用電量約1.1萬度,在全球排名屬高用電量國家,遠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與歐洲先進國家如英、法、德、義等。
新加坡電價由公式自動計算 沒有補貼
「新加坡的電價以公式自動計算,沒有補貼,沒有電價審議委員會。」謝長泰分析,新加坡的電價由公式自動決定,即發電成本加上一定比率加成,這樣的電價決定方式可以去除不穩定因素,讓電力公司有能力投資未來。此外,對於低收入戶或中小企業,新加坡政府另外訂定專案直接給予補助,這樣的做法好處是可以照顧到低收入戶與中小企業,並且鼓勵他們有效地運用資源,不必透過電力公司來進行補貼。 (相關報導: 王伯輝觀點:非核家園,值得驕傲嗎? | 更多文章 )

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評比,新加坡國際競爭力過去10年來一直名列前茅,今年居冠。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新加坡亞洲商業與金融研究院創會會長楊賢18日在論壇中分享新加坡的經驗指出,新加坡法令規定審慎的財政原則,政府支出不能超過收入,必須維持平衡。2015年,當時的財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目前為新加坡總統)提出前瞻的指示,新加坡要成為智慧國家,要投資未來,增加研發預算,投資物聯網,培訓人才,同時照顧底層人民、退休族與窮人。政府決定加稅2%,高所得者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