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典故,一個叫陳蕃的人15歲的時候,獨住一處,房間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就是你幹嘛不打掃衛生來接待客人呢?他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然後薛勤就覺得這孩子很有志氣,必成大器。結果最後這孩子真做到了位列三公,基本等於國家總理。〈滕王閣序〉中有兩句話:「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說的就是他了,非常有名。等等,你說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怎麼沒有出現呢?所以呢,大熊老師講的故事還是有些道道的,後來很多人給薛勤接了一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然後這個故事就變成浪子回頭的橋段了,從此陳蕃發憤圖強,最後位列三公,變得非常正能量了。可惜,事實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