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紐約時報》 文章列表
#
《紐約時報》
約 28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川普低頭了?傳對中關稅這天起「砍到50%」白宮最新回應來了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在關稅政策上出現明顯轉變。根據《紐約郵報》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目前的145%大幅下調至50%至54%,最快可能在下週實施。這一舉措與即將在瑞士舉行的美中高層貿易談判同步進行,顯示出美方在貿易戰升級後尋求緩解緊張局勢的意圖。
周育信
2025-05-09 09:19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龍應台說的不全對─台獨的時間不多了
最近,作家龍應台在《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應邀刊登投書「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clockistickingforTaiwan);而面對美國川普的「狂人稅」,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卻要「脫中入北」,即要台灣脫離整個中國後,進入全球北方國家也就是美國,這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其實意謂著:台獨末路,近了…,兩岸終將會有實現和平統一的那一天。
孫榮富
2025-04-18 05:30
新聞
政治
鬧翻了?封殺馬斯克聽取對中作戰計畫 川普傳爆粗口:他在那幹嘛
和美國總統川普有「兄弟情誼」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他們近期因為關稅政策產生歧見,令外界質疑2人關係是否出現生變。最新又有外媒爆料,稱馬斯克原定3月下旬赴五角大廈,聽取美軍針對中國的作戰計畫,但在消息提前曝光後,川普親自下令封殺,還爆粗口說「他X的伊隆在那裡幹嘛?」
李孟恩
2025-04-17 17:21
風生活
即時
台灣時間不多了!龍應台《紐時》文竟用Dcard民調:多數學生選擇投降…
前文化部長、作家龍應台近日應《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邀請撰寫專文,以「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clockistickingforTaiwan)為題,主張美國難以信賴,台灣應尋求與中國和解,其中更引用台灣社群網站Dcard的匿名民調,稱「台灣多數學生選擇投降」,可信度引發爭議。
林瑩真
2025-04-04 11:34
風生活
即時
龍應台憑什麼說台灣時間不多了?投書《紐時》稱年輕人願意投降 學者打臉:你根本誤導全世界
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近日投書《紐約時報》論壇版,以「台灣的時間不多了」為題,直言中國實力日益壯大、美國可能轉身不顧,台灣要靠強化軍力與中國「某種形式的和解」,才能保住和平與自由。她強調,歷史已證明這樣的路徑並非不可能走通。此言一出,立刻在國內社群與政壇引爆激烈論戰。
周育信
2025-04-02 12:46
新聞
國際
軍事
《紐約郵報》替代《紐約時報》!五角大廈輪換駐點媒體,布萊巴特新聞網也來了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1月31日晚間宣布,將把紐約時報、全國公共電台、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和Politico從五角大廈的專用辦公區撤出,理由是希望為其他媒體騰出空間,此舉前所未見。
中央社
2025-02-02 21:30
風生活
旅遊
新知
台灣哪個旅遊景點最值得去?遊客全推它「美到像置身仙境」,紐約時報認證此生必訪
台灣最強旅遊景點是哪?「紐約時報」8日公布2025年全球值得去的52個地方,包括英格蘭、尼加拉瓜與保加利亞等都獲推薦,台灣的阿里山因「搭乘古老車廂進入蒼鬱高山」的景致,表列第19。
中央社
2025-01-09 12:33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跟普羅旺斯、格陵蘭齊名!阿里山憑什麼登上「全球52大勝地」?外媒認可台灣這項特色
紐約時報公布2025年「全球最值得拜訪的52個地點」,涵蓋自然奇觀、文化熱點與歷史名城,知名推薦地包括法國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日本大阪的都市魅力、中國黃山的壯麗景色以及格陵蘭的極地奇觀!
周育信
2025-01-08 15:3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文化
高齡九十依舊熱衷且不留情面的美食評論家:《您的桌位已準備好》選摘(2)
儘管餐廳出乎意料的成功,但巴茲・奧基夫的心中還是留有一絲恐懼,不,不是每天上門收帳款的工人和供應商,奧基夫是出了名的不愛付帳,弄到有人心生不滿,甚至還帶人來拆樓梯,威脅他再不付帳就要拆掉整間餐廳,他離開餐廳前留下了一張支票。這分恐懼也不是源於那個老是忘記取下雞生蠔的笨蛋服務生,也不是向員工兜售古柯鹼被抓到的酒保,或者不斷更改的廚師名單,或者冷凍庫和倉庫的食物不斷遭竊,以上都不是造成他恐懼的主因。他真正恐懼且不斷提及的是一名來自布魯克林、五呎高的女性,她的名字叫咪咪。
麥可徹奇亞佐立納
2024-12-07 05:10
新聞
國際
「川普2.0」最高外交官是誰?紐約時報:很可能是魯比歐
《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11日報導了川普即將提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比歐出任國務卿的消息。不過《紐時》也強調,川普還沒完全拿定主意,因為還有好幾人正在遊說爭取擔任國務卿,不過川普確實欣賞魯比歐,甚至一度考慮讓他擔任自己的副手。
國際中心
2024-11-12 12:41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VIP
大國博弈
川普重返白宮,台灣得付出更高代價尋求支持? 《紐約時報》:美台關係將更微妙、更緊張
川普將重返白宮,對比他2016年當選後與前總統蔡英文通電話,總統府、外交部都否認賴清德總統尋求與川普通話的媒體報導。《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這種對比說明,台灣當局似乎正準備與川普建立更微妙、更緊張的關係。
王秋燕
2024-11-10 14:49
新聞
國際
不滿CEO「只幫自己加薪」30%!《紐時》IT部門硬起來,600人「在大選前一天罷工」
正逢美國總統大選即將開票前夕,知名媒體《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5日卻傳出,旗下科技部門600多名員工,因為不滿他們提前告知的訴求,絲毫沒有被理會,決定選在媒體最忙碌的這個時間點,發起罷工行動以表達抗議。代表員工的工會透露,他們早在數月前,就將通知遞交管理層,但公司並沒有即刻處理,讓員工們決定發動罷工施壓《紐約時報》。
李靖棠
2024-11-05 18:52
新聞
國際
財經
遭「爬取」偷文章 《紐約時報》警告AI業者
人工智慧新創公司Perplexity說,接獲《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寄發的警告函,要求他們「停止並終止」將《紐約時報》報導和文章用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目的。這是最新一起報業與人工智慧企業之間的齟齬。
中央社
2024-10-18 08:50
新聞
政治
國際
紐時公開挺賀錦麗「唯一愛國選擇」 砲轟川普若當選恐傷害民主
「紐約時報」編輯委員會今天刊登文章,表態支持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Harris),稱她在這場與共和黨籍對手川普競爭的選舉中是「唯一愛國的總統選擇」。
中央社
2024-10-01 12:01
新聞
國際
國內
軍事
藝文
如果中國犯台怎麼辦?《紐約時報》談台劇「零日攻擊」與台海危機
預計2025年播出的《零日攻擊》除了在國內引發關注,《紐約時報》25日也刊出探討這部台劇的專文〈如果中國入侵怎麼辦?對台灣而言,電視劇提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WhatifChinaInvades?ForTaiwan,aTVShowRaisesToughQuestions)。在這則發自台北的報導中,《紐時》記者儲百亮與張簡如閔也指出了《零日攻擊》在台灣引發的政治爭議。
國際中心
2024-08-26 13:49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紐約時報》再次槓上法輪功!踢爆團員被虐醜聞,神韻藝術團回應「相關指控都是污衊」
由法輪功創辦的傳統舞蹈團體「神韻藝術團」近日陷入醜聞風波,《紐約時報》的深入調查揭露年輕團員遭到虐待、操控的現象,包括嚴重傷病無法得到及時治療、以及低工資長時間工作。受訪團員指控遭到法輪功利用,而且這個宗教團體只想傳播其觀點與教義、同時通過銷售門票賺錢。神韻則在公開聲明中回應,受訪者以「古怪誇張的方式」扭曲事實,並且對他們的信仰進行「充滿偏見的攻擊」。
國際中心
2024-08-20 13:57
新聞
國際
國內
財經
台積電「賣肝文化」在美碰壁 鳳凰城廠區轉向大學尋找「新鮮的肝」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的第1期晶圓廠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始生產4奈米晶片,不過美國「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台灣管理人員與美國員工之間的文化衝突讓雙方都感到沮喪。
中央社
2024-08-09 22:19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川普回潮歐洲恐懼 蘇宏達:台灣應利用美國支持達到兩岸和平
2024美國總統大選,隨著川普(DonaldTrump)遇刺、拜登(JoeBiden)退選,變數越來越多,熱度也越來越高。美國以外的地區如何看待這場大選,又該如何自處?台灣與歐洲應是首當其衝。歐洲研究專家蘇宏達表示,歐洲人對於川普的回潮是相當恐懼的;至於台灣,應該利用美國的支持,達到兩岸和平與和解的目標。
張鈞凱
2024-07-23 12:24
新聞
國際
財經
軍事
經濟
《紐約時報》:G7公報有28處提及中國,北京被描述為「邪惡力量」
七國集團普利亞峰會14日發表公報,《紐約時報》強調其中高達28處提及「中國」,「幾乎每一處都把北京描述為邪惡力量」,顯示七國集團與中國的對抗性。但專家懷疑,七國集團真能對中方施加足夠的痛苦,使其從根本上改變對俄羅斯的政策。
國際中心
2024-06-17 12:02
新聞
國際
亞馬遜部落「A片成癮」不是真的!《紐時》報導惹議,遭馬斯克斥責「不尊重部落」
「紐約時報」近日一篇報導提及亞馬遜部落接觸網路的弊病,但在全球媒體轉載後卻變成「馬魯博人對A片成癮」。部落領袖出面闢謠相關報導子虛烏有;紐時也做出後續報導,澄清未暗示部落年輕人因網路沉迷A片,僅描述長輩憂心科技對傳統文化造成衝擊。
中央社
2024-06-13 13: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