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三黨不過半 文章列表
#
三黨不過半
約 4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三黨不過半未讓民進黨學會謙卑」 柯文哲:只會關上大門、鞏固基本盤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臉書表示,「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改革會成功,我們繼續為台灣民主深化努力。」柯文哲指出,走過漫長的30年,國會改革終於三讀完成,能在三黨不過半的國會完成這項任務,歷史將留下紀錄;從今天開始,台灣將擁有更健全的政府體制。
羅立邦
2024-05-28 21:34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少數總統」的「霸道總裁」夢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自豪地強調「台灣已經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此話所言不假,連日來立法院裡裡外外的拳打腳踢、聲嘶力竭,確實讓台灣成為世界鎂光燈的焦點。猶記2022年斯洛伐克國會議員到訪我立院議場,現場模仿起扭打橋段,民進黨立委在旁笑得合不攏嘴,原來「全武行」已是深植世界人心的「台灣之光」。如今立法院再度迎來「高光時刻」,人們究竟該哭還該笑?
主筆室
2024-05-24 07:10
新聞
政治
520就職演說》「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賴清德談國會衝突:應遵守程序正義
第16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宣誓就職,賴清德演說時表示,當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這代表著朝野政黨都能分享各自的理念,也將共同承擔國家的種種挑戰,政黨在競爭之外應有合作信念,國家才能踏出穩健步伐。他將致力於行政立法協調合作,而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才能避免衝突,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
中央社
2024-05-20 11:50
評論
政治
專欄
汪葛雷觀點:與柯文哲談判必成豬頭
今年1月31日,民眾黨團在多次高調要求韓國瑜、游錫堃前來面試後,又開記者會宣布要推派黃珊珊參選立法院長。而對於「保送韓國瑜」的指控,黃國昌則怒嗆要民進黨支持黃珊珊當院長,這樣就不會保送韓國瑜了。
汪葛雷
2024-02-06 06:40
評論
政治
專欄
張光球觀點:民眾黨成關鍵少數,立院未來有得亂
新一屆立法院正副院長終於如選前預期,由代表國民黨的韓江配勝出,但在競選龍頭的過程中,跑票謠言四竄,加深三黨互不信任的因子,未來四年立院恐有得亂了。
張光球
2024-02-05 06:40
評論
政治
風評
風評:柯文哲的豆腐少吃
民眾黨果然「關鍵」,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結束,當選的開心,落選的祝賀,沒想到,不沾藍綠的民眾黨事最多,投出一張院長廢票不說,還冒出「電話門」,逼得民眾黨二十四小時危機處理,最終,還是「解密」,公布了黨主席柯文哲和「穿梭人」陳永興的簡訊:維持原定計畫(綠白不交易)、不投新潮流(不會支持蔡其昌);民進黨嘴硬二十四小時,還是不得不承認,確實有兩撥「話事人」,與民眾黨「善意溝通」。
主筆室
2024-02-03 07: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置之死地而後生,辣個男人何以有機會歸來?
韓國瑜於2月1日正式當選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因其過去有著正反極為不同的評價,所以招致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韓國瑜的當選簡直是一場災難,有人卻認為韓國瑜並未如他們想像的如此糟糕。
黃凱祥
2024-02-03 06:00
評論
政治
專欄
夏珍專欄:韓國瑜「重開機」,「大協商時代」來臨?
新國會報到日,一如預期,最多席次的國民黨韓國瑜和江啓臣當選正副院長,然而,朝野歷「長年抗爭」,這樣「不出意外」的平靜順利,倒頗有點特殊的況味,就像才結束的大選,沒有贏家也說不出輸家,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當選的國民黨必須戒慎恐懼,落選的民進黨失落得理所當然,而扮演「關鍵八席」的民眾黨可累了,因為他們在未來的每一役裡,都得殫精竭慮比藍綠都聰明多一點點,算計多一點點,才能一以貫之的「關鍵」下去。
夏珍
2024-02-02 06:10
評論
政治
專欄
夏珍專欄:韓國瑜「回歸」第一課─跟「韓粉」告別
立法院開議在即,為國民黨護住政黨票的不分區立委第一名韓國瑜能不能當選「新國會」的立法院長,猶在未定之天,他出席趙少康主持的「立委戰鬥營」精神講話,提醒立委當選人,「認真問政,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國民黨千萬不可以丟臉。」這是國民黨「國會改革」的第一步,也是韓國瑜重塑被民進黨摧毀的人設的第一步。
夏珍
2024-01-26 06:10
評論
政治
風評
風評:柯建銘駡黃國昌─賴清德默許與支持?
「新國會」即將開議,就在各黨聚焦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和「國會改革」之際,民進黨永遠的總召柯建銘,連續駡街數天,砲火集中在黃國昌和他所屬的民眾黨,順帶一腳再跩跩國民黨,除了他和黃國昌的「往日恩怨」,實在很難想像,面對少數總統與少數國會的民進黨,用這種攻擊國會多數在野的招式,能達到「少數執政」的目的嗎?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同意柯建銘駡街嗎?
主筆室
2024-01-25 07: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謹記內閣制的承諾,強化在野黨的力量
選戰結束了,基本上大家也回歸正常的生活步調,但政治是我們生活重要的選項,總是有形或無形的影響著我們,因此即使我們在選後可以輕鬆一點看待政治,卻不要就此不關心政治,否則只會形成被少數人掌控的畸形情況,尤其臺灣在選後出現前所未有的政治生態,如果民眾就此出現政治冷感甚至是政治無感的情緒,那對於我們政治的發展甚至是民主的落實,絕對是弊大於利,更可能是有害無益的。
李坤隆
2024-01-25 05:30
評論
政治
專欄
汪葛雷觀點:還在貶低柯文哲?你可能忽視了以下幾點
選舉結束了,柯文哲未如同他聲稱的至少是第二名,最終還是「柯老三」,但也沒有如國民黨期待般被棄保。事實證明,柯在20~29歲的得票還是非常穩,約拿到五成得票。
汪葛雷
2024-01-23 05:40
評論
政治
風評
風評:國民黨的「承諾」─給我一個院長韓國瑜?
十天之後,「新國會」就要進行立法院正副院長改選,不像過去十五年,立法院有明確的「過半多數黨」,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擁有八席左右藍綠的關鍵少數,讓行禮如儀,每四年改選一次的正副院長憑添「變數」,從「藍白合」、「綠白合」到白色袖手,都可能寫下不同的結果,更值得玩味的是,三黨對「合(縱連橫)搞權力」的戒慎恐懼,反應朝野立委對所謂「新國會新政治」完全沒底。
主筆室
2024-01-22 07:20
評論
政治
專欄
蘇永欽觀點: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異哉所謂「民主大同盟」
三黨對「聯合政府」近乎一無所知,再從選後即開啟的立法院正副院長人事爭議,就知道面對三黨鼎立的新局,朝野已經進入沒日沒夜、無固定對象的摸黑亂鬥!
蘇永欽
2024-01-22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李震華觀點:立院龍頭爭奪戰,建請三黨將司改列為最優先
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後,選民的激情雖告一段落,但政黨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由於這次立委席次三黨不過半,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台灣政壇前所未見。恰好,民進黨在總統蔡英文連任之後,就特別強調司法改革的重要性併進行部分改革,日前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黃國昌也打著我國還需要司法改革而進入國會,未來的國會對司法改革來說,儼然是一個改變的契機。
李震華
2024-01-22 06:40
VIP
評論
政治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顏厥安專欄:另類選擇的抉擇
少數政府的主戰場在國會,很難期待三黨政治人物不照三餐搞權謀,不過如果等到不義結構把另類選民轉成了街頭群眾,女性拒絕生育(也許已經開始),男性拒絕服役,時機可能就有點太遲了。
顏厥安
2024-01-22 06:20
新聞
政治
國會三黨不過半如何合作?詹長權獻策「聯合內閣」:以政黨得票為基礎
2024總統大選落幕,國會呈現三黨不過半局勢,正副院長由誰出任備受矚目。針對綠、藍、白三方應如何合作,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19日指出,綠藍合為104席、綠白合則是59席,若朝野對立,則是民進黨51席面對在野席次;若聯合內閣成功,可先整合出合作兩黨的政策,並依照政黨得票數列出聯合執政優先政策和法案。
許詠晴
2024-01-20 12:56
評論
政治
專欄
夏珍專欄:魔怔變詛咒─民眾黨存在的意義,不是為國民黨贏回政權
大選結束,國民黨總統敗選,國會成為「第一大黨」,但席次未過半,檢討之聲起,黨的權力圈外人劍指朱立倫,黨的權力圈中人(包括立委和縣市長)則為朱立倫緩頰,朱立倫在中常會表示,「會忍辱負重到任期結束。」言下之意,笑駡由人,黨主席我自為之。朱立倫或國民黨的問題,不在朱立倫辭不辭,而在辭與不辭,其實關係不大,也沒太多人在意。
夏珍
2024-01-19 06:20
新聞
政治
立法院長不能質詢 媒體人:不解韓國瑜為何去搶寶座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韓國瑜今(18)日表態角逐立法院長,並邀請立委江啟臣擔任副院長組成「韓江配」。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質疑,立法院長不能質詢或上國是論壇,在此情況下爭奪立法院長寶座的目的為何?他更強調,政黨力量的強大與否,和院長頭銜已經無關,不過仍靜觀韓國瑜未來4年在立法院的表現。
石睿涵
2024-01-18 17:46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台灣政治新篇章,政治制度改革的契機!?
隨著台灣大選落幕,也開始很多聲音檢討,在多數民意期待政黨輪替的結構下,民進黨依然透過四成民意完成執政延續,而國會的版圖,也從過去民進黨連續兩屆的絕對多數結構下,變成國民黨重返國會多數黨,但是三黨不過半的情況,未來執政黨想要像蔡政府時期強硬立法的情況,將不復存在,都需要高度協商的機制,因此未來黨團協商、行政內閣的溝通性將會變得非常重要。
黃廷宇
2024-01-18 06:1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