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國 蝦農 文章列表
#
中國 蝦農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宏都拉斯白蝦出口雪崩還未到盡頭!與台斷交後慘況曝光,業者嘆「已失去台灣市場」
宏都拉斯自2023年與台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建交後,原本預期將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白蝦出口,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根據宏都拉斯水產養殖協會(Andah)的最新報告,該國白蝦出口量已連續12個月呈現大幅下滑,光是在2024年9月的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就減少了近300萬磅,且未來短期內恐難見回升跡象。機構執行長也感嘆,「宏國已經失去台灣市場了」。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0-20 18:03
風生活
商業
經濟
即時
世界
中國就算漲價買也買不到!宏都拉斯白蝦「遭遇1慘況」全沒了…蝦農怒批政府:完全不管不問
台灣曾是宏都拉斯白蝦的最大出口市場,但在2023年和宏國斷交後,對白蝦的購買量大幅下降;然而宏國在轉向中國建交後,後者卻遲遲未兌現諾言,導致當地白蝦產業面臨嚴重挑戰,直到今(2024)年7月才進口第一批36噸白蝦,當時每公斤的價格卻比台灣低了3美元(約新台幣96元)。不料,如今傳來宏都拉斯遭遇水患,導致許多養殖場慘遭淹沒,讓本就岌岌可危的蝦農欲哭無淚。
古靜兒
2024-09-30 11:34
風生活
即時
宏都拉斯白蝦「終於出口中國120公斤」!數量差太大「是台灣10萬分之1」蝦農超無感
宏都拉斯去年與台灣斷交,決定與中國建交,然而與中國談判5次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都毫無進展,不僅白蝦生意一落千丈,現在也傳出,近期將出口120公斤白蝦到中國,但僅不過是台灣去年進口量10萬分之一,相差巨大。
林瑩真
2024-05-25 15:40
風生活
即時
斷交台灣「中國白蝦開價曝」差距太離譜!宏都拉斯蝦農1原因表態:免關稅也不賣
中國承諾宏都拉斯進口白蝦並給予金援,以此要求建交並與台灣斷交。然而宏都拉斯蝦農出面表示,中國將白蝦開價砍至每公斤4美元,比台灣還低50%,實在太欺負人,氣到直呼就算中國免除關稅,也不太可能進入中國市場。
林瑩真
2024-05-13 15:36
風生活
即時
斷交台灣「出口雪崩60%」虧慘了!宏都拉斯蝦農活不下去「點出中國1惡行」:太欺負人了
宏都拉斯去年3月與台灣斷交後,白蝦生意大受打擊,光是台灣去年1至4月,出口量就從846萬磅跌到340萬磅,跌幅幾乎是雪崩般的60%,也讓蝦農出面直呼「快活不下去」。
林瑩真
2024-05-10 11:41
風生活
即時
斷交台灣、建交中國「白蝦產量反跌90%」人民不敢信了!宏都拉斯面臨3致命打擊
宏都拉斯在去年3月斷交台灣,隨後轉向與中國建交,怎料中國不如承諾般購買白蝦、提供金援,導致宏國白蝦產量崩跌9成,這導致人民不敢信任,甚至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從事養蝦行業。
林瑩真
2024-05-04 17:08
風生活
即時
說好要買宏都拉斯白蝦「承諾全落空」!中國蝦自身難保「Q1利潤跳水66%」拚不過東南亞
宏都拉斯和台灣斷交、轉向中國建交,台灣減少對宏國的白蝦進口量,中國卻傳出只打算用「台灣出價的一半」向宏國買白蝦,導致雙方FTA遲遲談不攏,宏國蝦農無以為繼、大量養殖場倒閉。如今傳出中國蝦業也自身難保,價格今年以來暴跌4成,可能就是北京為保護本國蝦業,遲遲不買宏國蝦的原因。
陳怡穎
2024-05-01 16:25
風生活
即時
世界
宏都拉斯斷交台灣一場空!中國「一隻白蝦都沒買」Q1銷售暴跌25%…恐釀4萬人失業
台灣曾是宏都拉斯白蝦的主要出口地,自從去(2023)年斷交後,間接衝擊宏國蝦農生計。由於中國與宏都拉斯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尚未達成共識,開價卻比台灣還低50%,導致宏都拉斯蝦農不太願意賣給中國;再加上墨西哥對宏國祭出白蝦禁令,3大因素導致宏都拉斯的白蝦今年第1季的出口量暴跌至少25%。
陳怡穎
2024-04-07 10:48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又有神秘病毒大流行,廣東蝦農遭受嚴重打擊 日媒憂心:難保不會發生突變
一種被稱為「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IridescentVirus1)的新型病毒,今年2月以來對中國廣東的養殖蝦農帶來嚴重打擊,從感染病毒到整池蝦子全死只需兩三天時間,這種病毒已經蔓延到中國東南沿海省份與東南亞地區。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病毒對人類的影響與危害,但日媒《NewsPostSeven》(Newsポストセブン)擔憂,難保不會出現類似新冠病毒的突變與人傳人現象。
李忠謙
2020-04-30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