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美台關係 文章列表
#
中美台關係
約 22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際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經濟
國際熱議》川普找了兩個「親台派」入閣,賴政府對美已經穩了一半?馬斯克、保護費之說,已無關緊要?
上周,隨著川普新執政團隊的組建,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以探索合作策略。
金牛幫幫忙
2024-11-22 12:0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中美聚焦》川普2.0對華政策將更激進
川普(DonaldTrump)以贏得普選票和選舉人票的政治優勢重回白宮,加上共和黨控制國會兩院的優勢,他在組建團隊和推行內政外交政策方面將更加自信,包括對華推行一些更強硬的政策。由於川普自認為他的第一任期是成功的,所以他會延續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與此同時,如果他希望更成功以及自己的歷史地位,就會加大對外施壓的力度。
陸岑
2024-11-09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川普可以是合法向台灣索討保護費的角頭?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7日表示,針對川普的「保護費」一說,台灣應正面看待,因為這代表川普願意保護台灣,況且鄰近的日本、韓國也都有支付美國費用。
風中絮
2024-11-09 06:10
新聞
國際
川普登全球最紅Podcast 再提台灣應付美國保護費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全球最熱門podcast節目「喬羅根體驗」(TheJoeRoganExperience)於10月25日訪問時再次提及,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
中央社
2024-10-27 10:1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美國共和黨新政綱沒提台灣》外交部:聚焦內政 方恩格推測川普團隊會有很多「抗中保台」人士
美國共和黨將於15至18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照例在會前發布政綱,而8日公布的版本隻字未提台灣,對此國際趨勢專家方恩格告訴《風傳媒》,這次政綱沒有單獨提到任何美國盟邦,但在強化聯盟的承諾部分稱會支持「印太地區強健、主權且獨立國家」,這可能包含台灣,意味把台灣視為獨立國家。
簡恒宇
2024-07-10 13: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重磅專訪
VIP
大國博弈
專訪》「台獨需要流血烈士!」楊開煌:中共「政治紅線司法化」,扣押澎湖漁船向國際實體化「一中」台海管轄權
近期兩岸關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陸方先是公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下稱《意見》),7月2日又發生澎湖漁船「大進滿88號」被大陸海警登檢扣押事件。如何解讀北京對台一系列動作?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中共透過《意見》將「政治紅線司法化」,具體做法就是「行政管轄涉及台海」加上「司法獎懲涉及台人」,澎湖漁船扣押事件就是其實化「一中原則」台海管轄權的第一樁。
張鈞凱
2024-07-06 09:0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重磅專訪
大國博弈
專訪》在聯合國工作30年的台灣人 花俊雄:美國從未替台灣「入聯」講過話
日前「青鳥行動」包圍立法院期間,時逢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瑞士日內瓦登場,江啟臣等跨黨派立委組成「視導團」飛往日內瓦發聲,強調證明台灣有能力參與國際衛生合作。台灣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的議題年年發酵,宣稱「挺台」的G7峰會,則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非以國家身分為前提的國際組織」。看在曾於聯合國工作長達30年的台灣人花俊雄眼裡,他說「台灣人對於聯合國的知識是0」,「就聯合國而言,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這就是國際秩序的組成部分」。
張鈞凱
2024-06-27 08:2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預測川普2.0政策》經濟衝擊比安全影響大 仍會給台灣外交軍事支援
美國將於11月舉行總統大選,共和黨預計由前總統川普參選,基於他之前任內採取外交政策,美國盟友和亞洲的理念相近國家對他可能回歸感到憂心。德國智庫專家海杜克與達斯共同撰文稱,川普若重返白宮,台灣應會繼續得到外交及軍事支持,而亞洲國家在經貿領域面對的衝擊會比安全領域大。
簡恒宇
2024-06-15 13: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VIP
大國博弈
幕後》國安兩大智庫看美國臉色 「聽話」是高層人事布局最高原則
520賴政府國安團隊早已全數底定,幾乎是蔡英文人馬「大風吹」,唯獨國安局外圍兩大智庫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與遠景基金會高層人事「不動如山」。內部知情人士透露,兩大智庫「人事不動」,也傳出「一動不如一靜」的說法。何以致此?台美消息人士告訴《風傳媒》,背後原因與美國要求新政府在兩岸和對外問題上「聽話」有直接關係。
張鈞凱
2024-06-09 08:5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拜登第五度表態「派兵護台」!《時代》專訪唱衰中國:沒人願接習近平爛攤,中國經濟已瀕臨崩潰
美國《時代雜誌》(Time)4日刊出拜登專訪,他強調與習近平共處的時間比世界上任何領導人都多,兩人的關係也非常坦誠。不過拜登對中國與習近平並沒有什麼好話,他強調沒人想接習近平的爛攤,因為中國經濟根本已經瀕臨崩潰。對於「美軍會保護台灣」的公開承諾是什麼意思?拜登不排除實際派兵,但也說實際怎麼做「還要看情況」。
國際中心
2024-06-05 14:00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尹麗喬談美中台》兩岸因這事難建互信 成功威懾要有這3要素
對於應對中國進犯的嚇阻能力,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1日強調,成功的威懾要具備傷害力、傷害決心及信任3個要素。他亦稱,中國對「台獨」定義模糊不清,又經常傳遞混雜訊號,使得兩岸難以建立互信,也讓台灣和美國難以維持現狀。
簡恒宇
2024-06-01 1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布林肯訪中》如何衡量美中關係改善?中國學者:看美國是否改變對台言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中國訪問,25日曾出席與布林肯會見的中國學者表示,布林肯此行訪中台灣議題是關注點之一,而衡量中美關係是否改善,需關注美方是否改變對台灣議題的消極言行。
中央社
2024-04-26 2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美國強化盟友防衛能力 台灣在多邊網格戰略架構「沒缺席」
中國近年強勢擴張引發鄰國不安,美國強化盟友防衛能力與其抗衡,近日更與日本、菲律賓提升同盟關係。白宮官員形容為「多邊網格戰略架構」,孤立中國,讓中國宛如「邊緣人」。
中央社
2024-04-13 13:0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美中競爭的最終輸家,可能是台灣!林夏如:我們困在兩個不可靠的夥伴之間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創辦人兼主席林夏如12日在《紐約時報》GuestEssay版面談台灣大選,她表示13日登場的選舉關於台灣能夠保存與維持已經取得的成就,畢竟台灣擁有世界上最開放的社會之一、令人羨慕的高生活水平,台灣也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中心。然而隨著美中這兩個全球競爭對手陷入不信任與激烈競爭,台灣所倚重的美中穩定關係正在迅速消失。
國際中心
2024-01-15 15:23
新聞
國際
國內
美國務卿布林肯、眾議院議長賀賴清德勝選 歐盟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我國總統暨國會大選13日登場,結果由執政的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賴清德當選。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同日祝賀賴清德勝選,並強調美國致力於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和平解決差異,免受脅迫與壓力。他還說:「我們相信台灣將持續做為所有爭取自由、民主、繁榮者的榜樣。」
簡恒宇
2024-01-14 00:05
新聞
國際
兩岸
政治
2024台灣總統大選》解析柯文哲外交政策 學者:立場互相矛盾令人難懂
針對將於1月13日投票的我國總統暨國會大選,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亞洲事務研究員塞克斯解析各黨總統候選人的外交及國防政策,提到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稱美國是最重要盟友,卻暗批美國對中國政策使台灣陷入困境,而強化國防是唯一與其他競爭者無異的部分。
簡恒宇
2024-01-06 19:0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2024台灣總統大選》不論誰當選對美國都是挑戰 這因素恐降低美國會挺台力道
我國總統暨國會選舉進入倒數階段,《路透》5日直言,不論哪黨總統候選人勝出,都為美國帶來挑戰,且若新政府和國會多數席次控制權分屬不同政黨,台灣任何國防政策癱瘓會恐怕會讓美國驚愕。此外,對於中國升高對台灣的軍事、經濟和外交壓力,部分美國官員已做好準備。
簡恒宇
2024-01-05 18:30
新聞
國際
兩岸
美國盼兩岸分歧和平解決 駐中大使伯恩斯:希望台灣大選不受脅迫、干預
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15日表示,華府沒有、也不會介入台灣明年大選,也期待台灣選舉不受恫嚇、脅迫或干涉,期盼各方採取負責任行為。對於未來的美中關係,他則不樂觀。
中央社
2023-12-16 0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2024台灣大選不會是美國兩岸政策轉折點 學者:他才可能對中國有利
我國將於2024年1月舉行總統及國會大選,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沙特撰文直言,隨著美國加強應對中國帶來的嚴峻挑戰,以及台灣在其中的關鍵角色,美國在台灣選舉後仍會延續當前兩岸政策,而在中國無止境地展示武力情況下,台灣新總統不太可能有挑釁行為,且可能為了強化威懾而繼續傾向與美國合作。
簡恒宇
2023-12-12 17:0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平衡應對軍事、非武力威脅至關重要!美國學者:這因素會是兩岸開戰主因
隨著中國侵擾台灣漸成「新常態」,且台灣總統大選2024年登場,對於兩岸是否會走向衝突,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專案主任葛來儀1日稱,中國對台灣是否獨立的認知會是引發主要衝突的唯一因素。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認為,為了獲得半導體技術和人才是中國想和平解決的原因之一。
簡恒宇
2023-05-03 0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