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美斷交 文章列表
#
中美斷交
約 3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黎蝸藤專欄:客觀評價卡特外交—「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Carter)日前(2024/12/29)在百歲高齡去世。他年事已高,而且最近兩年已進入臨終關懷階段,其去世早在預期之內,對世事無甚影響。但輿論對其功過,總不免也要重新評論一番。
黎蝸藤
2025-01-03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他是中美建交的推動者和決策者,我們對此高度評價!」卡特在美逝世,中國外交部:深切哀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0日表示,美國前總統卡特是中美建交的推動者和決策者,中方對其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國際中心
2024-12-30 18:41
新聞
國際
歷史
BBC看卡特:一位懷抱「中國情結」的美國總統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Carter)於當地時間週日(12月29日)下午在喬治亞州的普萊恩斯(Plains,Georgia)家中逝世,享年100歲。卡特中心(CarterCenter)宣佈了這一消息。
BBC News 中文
2024-12-30 13:30
新聞
國際
歷史
VOA專訪美國前總統卡特,親自解答「為何要與中國建交」
在美中建交四十週年之際,美國之音特約撰稿人格萊塔·范·薩斯特倫2019年1月17日在卡特中心專訪了前總統吉米·卡特。卡特回憶了他當時決心與北京建交的動機並且談到了他對已故中國實際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的印象。這位前總統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還談到了對當前美中關係及兩國關係未來走向的看法。
美國之音
2024-12-30 11:30
新聞
國際
歷史
決定與中華民國斷交的美國總統走了:詹姆斯・卡特在喬治亞家中逝世,享嵩壽100歲
美國前總統卡特創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卡特中心」宣布,卡特29日在喬治亞州平原鎮家中逝世,享嵩壽100歲。這位美國總統的辭世,勾起許多人對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難忘回憶。卡特1999年訪台時表示那是正確決定,也不認為應為此向台灣道歉,當時說法引起諸多爭議。
國際中心
2024-12-30 08:37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顧立民觀點:賴清德的「結盟抗中」是保台?還是毀台?
最近台灣最大的政治黑色幽默,莫過於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我當總統,兩岸發生戰爭機率是最低的」。筆者第一時間還以為是媒體搞錯了人名,細讀報導後才恍然大悟,賴清德是要與其他民主國家共同結盟,發揮威懾力量對抗大陸來確保國家安全,也就是要靠「結盟抗中」來降低台灣陷入戰火的機率。
顧立民
2023-11-29 06:40
新聞
政治
台灣關係法制定見證人之一!前國安會副秘張旭成辭世 享壽86歲
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旭成26日去世,享壽86歲。
中央社
2023-08-30 12:44
VIP
國際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美中建交」讓台灣政府一度有意打「蘇聯牌」
在總統蔡英文訪美、同時間前總統馬英九訪中,在其他國家可能是朝野合作分進合擊拓展外交空間的情形,在台灣卻明顯是親美和親中勢力的角力。面對台灣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和傾向與中國統一的比率都持續走低,在台的親中統派不顧總統大選成敗焦躁地狂炒疑美論,但這種對美國的不信任,源自於1978年美國拋棄國民黨政權,與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林三畏
2023-04-15 17:1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大國博弈
「中國統一台灣令人毛骨悚然!」二十大前夕談台海危機 經濟學人:民主台灣讓美國不能不挺
「台灣戰爭將是一場災難。中國對於統一的執念讓通往和平的無痛選擇日益減少。70多年來,台灣的命運一直是亞洲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自由主義的政治秩序也岌岌可危。」
李忠謙
2022-10-13 03: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歷史
觀點投書:不應以單一事件,去脈絡化地評價蔣經國
我國第一座總統圖書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於上周揭幕。同時也開放蔣經國生前的居住地「七海寓所」,予民眾參觀。蔡英文總統受邀出席,引起政壇議論。藍營說她冒用了小蔣總統的神主牌;綠營則批評此舉不妥適,愧對民主先賢。無疑呼應了蔡英文總統在致詞時所言,「…否則,在台灣,蔣經國前總統永遠只是一部分人的蔣經國。有些人記得他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與安全感,而另外有些人,則記得他所代表的威權體制。」
黃上賓
2022-01-27 14: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可能性不低?
面積約當台灣18倍多,人口近1.7倍的「西南亞」不環海內陸國阿富汗,國家長在亞洲心臟地帶,處於西亞宗教戰爭「鬧區」邊陲,想「明哲保身」談何容易。
呂蓬仁
2021-08-22 05:30
新聞
政治
台美斷交因國民黨獨裁又不受歡迎?趙少康嗆美國:現在就跟中共斷交
美國國會關係前助理國務卿的阿特伍德(J.BrianAtwood)日前投書媒體《TheHill》投書,提到台美斷交的背景除了中國崛起、美國欲借之對抗蘇聯共產政權外,國民黨獨裁不受歡迎也是其中一項因素。對此,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反嗆,台灣現在這麼好,美國不就應該跟中華民國復交、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再立個《中國PRC關係法》,嗆阿特伍德大可不必為美國的戰略考量擦脂抹粉。
郭怜妤
2021-04-18 16:48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軍事
AIT前主席卜睿哲:美軍若重返台灣,可能引發中美斷交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中美關係日益低盪、台美關係卻快速升溫,美軍恢復駐紮台灣的呼聲也始終沒有停過。從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Bolton)呼籲將駐守沖繩的美軍移防台灣,到美國陸軍大學的《軍事評論》(MilitaryReview)刊文呼籲「唯有駐軍台灣,方能嚇阻北京動武」都曾引發國內高度關注。不過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Bush)22日警告,美國要是重新駐軍台灣,可能會引發中美斷交。
李忠謙
2020-10-23 11:13
新聞
國際
「美國跟誰交朋友,不需要中共同意!」美眾議員提案美台建交、終止「一中幻想」:台灣就是自由民主的獨立國家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帝芬尼(TomTiffany)17日正式提案,要求美國恢復與台灣的正式外交關係,停止過時且適得其反的「一個中國」政策,肯認台灣就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獨立國家。蒂芬尼也在這份決議案中要求行政部門,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啟動與美台自由貿易協定的雙邊談判。這是美國國會議員力挺台灣的最新行動,不過帝芬尼所提出的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Resolution)僅須國會兩院通過、無須總統簽名生效,對於政府部門也不具拘束力。
李忠謙
2020-09-18 11:18
新聞
政治
兩岸
美台復交有望?美駐北京大使館館徽刪中國2字惹議 官方上火線解答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日前更換館徽,舊館徽的「北京.中國」被簡化成「北京」二字,引發中國民眾揣測,甚至產生美中斷交、美台復交的聯想。但館方今(12)日澄清,這只是美國駐外使館的統一作法。
中央社
2020-08-12 20: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胡為真專文:回首中美斷交屈辱,記取外交定要審時度勢的教訓
看完清龍兄介紹經國先生在中美斷交前後的日記,令我產生無限的感慨和傷感,因為我們實在不知道、也不能體會他為了國家利益,竟然經歷了如此的痛苦。謹為歷史存真,補充數點如下:
胡為真
2020-07-13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棄子?炮灰?
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5月10日在中國時報發表專欄文章稱,經過一場疫情,台灣「仇中」、「謀獨」原形畢露,觸發大陸武統聲浪高漲,兩岸擦槍走火隨時可能引爆。而美國近來看似高調「力挺台灣」,實質只是為阻擋正在崛起的中國。如此背景下,台灣將成為「棄子」,甚至可能成為「炮灰」。
陳觀樂
2020-05-18 05: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供應鏈「去中國化」、還是中美斷交?川普「斷絕與中國一切關係」能做到什麼地步
新冠病毒疫情正在進一步加劇華盛頓對北京的不滿,「脫鉤」呼聲不斷加大。美國總統川普總統星期四(5月14日)在華盛頓說,美國可以切斷與中國的「一切關係」。華盛頓和北京「去中國化」的努力究竟能走多遠?疫情過後,中國會被孤立於美國領導的全球經濟秩序之外嗎?
美國之音
2020-05-15 12:40
新聞
國際
兩岸
川普放話「全面切斷美中關係」 環球時報反嗆:為選舉打腫臉充胖子,由他去!
美國總統川普在福斯財經頻道14日播出的專訪中表示,新冠病毒人讓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他現在完全不想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話,甚至可能「切斷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一切關係」、「這樣還可以省下5千億美元」。《路透》分析川普的發言暗示了美中斷交的可能性,但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對此回應「他之前才建議患者注射消毒劑」,認為川普是因為抗疫成果太差、加上總統大選將屆,才會「打腫臉充胖子」,「由他們去」、「讓華盛頓去瘋狂吧」。
國際中心
2020-05-15 11:24
風影音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從美國副國務卿來台被打,到台灣關係法誕生:台美斷交紀錄片《驚濤拍岸40年》
《驚濤拍岸40年》(中)延續上集「台灣會生存下去」,揭開美台斷交的幕後秘辛,回首美台關係風雨飄搖的來時路,並通過美國前總統卡特、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前美國眾議員沃爾夫等親歷者的口述歷史,帶您回顧當年美台斷交之後,一連串戲劇性的發展,包括美國代表團在台北遭到攻擊,美台雙方多達20個回合、繁瑣有如離婚協議的「調整關係」談判,鄧小平訪美旋風和《台灣關係法》石破天驚的立法過程。
美國之音
2019-04-17 15: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