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人口結構 文章列表
#
人口結構
約 2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60年人口結構變化分析與恢復健康社會之對策
從1960年代至今,台灣歷經快速的社會轉型與經濟發展,人口結構亦發生了劇烈變化。從嬰兒潮時期的人口激增,到今日生育率全球最低的窘境,台灣社會走過了由「人口紅利」到「缺人缺工」的劇烈震盪。本文從社會風氣、價值取向、個人婚育、社經壓力與文化涵養等五大面向,分析台灣60年來的人口變遷與問題根源,並針對恢復人口健康與社會活力提出具體策略與可行方案。
黃夏成
2025-05-04 05:30
風生活
即時
台灣人口一個月少1.1萬人!已經連14個月負成長,速度還會越來越快
內政部最新公布的2025年2月戶口統計顯示,儘管新生兒人數較1月有所回升,台灣整體人口仍持續下滑,已連續14個月呈現負成長。2月底全台總人口數為2338萬4614人,較1月減少1萬1435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減少3萬3439人,相當於平均每天減少91人。
龔渝婷
2025-03-12 14:42
新聞
國際
軍事
戰爭與人口危機兩難:明知前線缺兵難守,為何烏克蘭堅決不願降低徵兵年齡?
過去三年面臨俄羅斯攻擊的烏克蘭,拒絕效仿多數戰時國家的做法,徵召18歲成年男子入伍,此一決定讓不少西方盟友感到困惑,但事實上、這在烏克蘭國內卻是一個極為敏感且幾乎不能觸碰的議題。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Zelensky)更曾透過顧問對外表示,烏克蘭政府絕對不會用徵召年輕人的方式,來填補武器、航空或長程攻擊能力的不足,「西方各國要求烏克蘭這麼做是不公平的。」
李靖棠
2024-12-10 15:4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看人口報告,勞保基金靠撥補難永續終將破產
3年一次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明年初公佈,因政府撥補加上基金績效好轉,破產時間預估會延後,勞動部應該可以鬆一口氣。
主筆室
2024-11-05 07:2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呂紹煒專欄:人口浪潮下台灣註定的衰弱
千呼萬喚、再三延期後,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報告上週終於公佈,縱然細節有小幅變化但人口減少與老化的趨勢不改,這個人口趨勢恐怕讓台灣註定是要「日益衰弱」。
呂紹煒
2024-10-23 06:20
風生活
理財
什麼資產可以抗通膨?專家曝光投資策略,老了也不怕碰上通膨危機
說完存錢的話題,接著要討論資產運用。
晴好出版
2024-04-24 13:44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歷史
下班經濟學
經濟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一胎化」總設計師誤判局勢,如今中國人口結構面臨崩潰危機
中國出現生育低谷的速度比許多人預期的要快,這引發了對中國人口結構崩潰的擔憂。而且,由於40多年前的誤判,如今應對這種生育低谷的形勢可能變得更加複雜。
Liyan Qi
2024-02-15 11:00
新聞
政治
總統大選三腳督 詹長權分析人口結構將影響一族群投票行為
2024總統大選倒數7天,由民進黨「賴蕭配」、國民黨「侯康配」、民眾黨「柯盈配」競逐正副總統,選情呈現三強鼎立的狀態。對此,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今(6)日表示,2000年總統大選也有三組較強的候選人,但2024年青壯世代面臨的問題和2000年有所不同,因此今年青壯族群的選舉行為將會很不一樣。
許詠晴
2024-01-07 08:10
風生活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中國政治轉型可能性愈來愈低!人口結構是關鍵:台灣過去也是「青年潮」帶動民主化
專家表示,中國社會越來越僵化,主因之一是青年潮退去,目前青年比例只有17%,而青年比例低於20%的社會很難實現政治轉型,人口結構決定中國今後將是「小亂不斷,大亂沒有」。
中央社
2023-11-02 09: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蔡壁如觀點:除了巴氏量表,總統大選被忽略的長照議題
上個星期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出放寬「巴氏量表」之後,最熱門的政治話題變成「巴氏量表」,顯然這個議題困擾國人已久。選舉季到,執政已經7年的民進黨政府立刻拿香跟拜,當然,好的政策能夠跟進是很好,但是,長照的議題不是只有「巴氏量表」。
蔡壁如
2023-09-05 06:3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銀行家觀點:當金融助推高齡化社會轉型—給後代最佳禮物
高齡化議題一向被視為國安層級的挑戰,但社會探討這項議題時,卻仍多以傳統的銀髮思維主導政策與產業方向,亦即聚焦對經濟負面衝擊、退休金不足等。事實上,金融才是健全高齡化社會的關鍵觸媒。
蘇偉華
2023-07-19 05:5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人口結構老化,企業怎麼做?
聯合國提到全世界人口,在11月中正式達到80億,預計印度在2023年就會超越中國。依趨勢而言,印度人口分佈,未來會是以年輕人為主的比例是高的,年輕人口多的印度,將為印度帶來人口紅利,也就意謂著未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是可預期的。顯而易見,人口結構是國家發展的基本要件,而人口數量及年齡結構的變化方向更是決定未來國家發展的關鍵要素。
呂梨萍
2022-11-20 13:30
國際
兩岸
財經
經濟
房市泡沫破裂、人口結構老化 中國經濟是否會重蹈日本覆轍?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成長急速下跌,觀察人士對於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官方制定的年度GDP成長5.5%的目標並不樂觀。目前大多數國家已經放鬆新冠疫情防疫控制,而中國當局仍繼續執行「清零」政策,加之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地緣政治衝突加劇,有分析人士將當前中國經濟狀況與1990年代日本相比較,認為中國經歷改革開放後持續幾十年的高速成長後,經濟將長期處於停滯狀態。人口老齡化同樣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
美國之音
2022-07-28 01:0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少子化、老齡化會造成台灣的房市危機嗎?專家提人口統計數據給答案
內政部甫公布了2021年的台灣人口統計,人口數為2337萬5314人,比2020年的2356萬1236人,減少18萬5922人,全年出生數為15萬3820人,死亡人數為18萬3732人,出生數比死亡數少了29912人,是連續2年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呈現負成長。而遷出的人口數則達156010人,主要可能是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外國遷入人數大幅減少,加上戶籍法規定,只要出境2年以上未回台灣,戶政機關得直接辦理遷出國外登記所致。
胡偉良
2022-06-16 16:52
新聞
地方新聞
桃園
協助中高齡勞工精進職能 考取證照再創職場高峰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勞動部為支持中高齡者穩定就業,並協助企業接軌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推動「在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穩定就業訓練補助實施計畫」及「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訓練補助實施計畫」,鼓勵雇主指派所僱用之中高齡(45歲至64歲)者及高齡(逾65歲)者參加職業訓練,由勞動部補助70%的訓練費用。
陳逸群
2022-06-01 22:36
國際
兩岸
解放軍欠缺實戰經驗、擔心政治局勢複雜化 專家推測:中國並不急著入侵台灣
隨著歐美一致對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祭出制裁,身為俄羅斯盟友的中國,其態度受到全球關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特聘教授布蘭茲直言,歐美加大制裁力道,會讓中國處境更艱難。另外,美國《新聞周刊》北京分社長劉美遠認為,中國不急著武力統一台灣,因為烏克蘭戰爭是個警醒例子。
簡恒宇
2022-04-17 20:00
風生活
心理
低薪、高房價讓年輕人不敢生?最新研究揭真相,原來「台灣生育率慘跌」問題出在這
1950年代,臺灣每位婦女平均生育數曾高達7人,但近年生育率卻呈現雪崩式下滑,一再探底。為何生育率好似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頭?「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鄭雁馨副研究員,她透過數據與生育指標指出,臺灣生育困境並非來自年輕夫妻只生一胎,而是因為未婚人口持續上升,低生育率的背後,與東亞的家庭和婚育文化密切相關。
研之有物
2022-01-19 23:03
風生活
人口連兩年負成長!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統計,新生兒跌破16萬「創歷史新低」
內政部今(10)日公布2021年人口統計,人口數為2337萬5314人,較2020年減少18萬5922人。全年出生數為15萬3820人,創下史上新低;死亡數則為18萬3732人,是連續兩年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
中央社
2022-01-10 22:50
新聞
國際
調查
歷史
文化
美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爐:過去十年白人數量首見減少,人口南增北減撼動兩黨政治版圖
美國政府12日公佈10年一度的最新人口普查結果,除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之外,過去10年是1930年代以來人口成長最緩慢的10年。而且白人人口首度出現下滑,美國的人口組成變得更加多元,人們更願意向都市地區遷移,南部與西部各州則是許多人屬意的去處。美國各州將依據人口普查結果重新劃分選區,因此人口變化趨勢也將對美國政治來深遠影響。
國際中心
2021-08-13 16:02
新聞
國際
財經
日本食品漲價偷偷來!消費稅調升、人口結構改變 食品業減量不加價形同「變相漲價」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及共同社日前針對食品消費情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自2012年實施「安倍經濟學」相關政策以來,受少子高齡化、消費稅調升、家庭組成人口及消費習慣改變等因素影響,多數食品出現單價不變但內容量減少的「變相漲價」情形。專家認為,這種情形未來恐將導致市場供需再度失衡。
詹如玉
2020-11-27 08: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