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余紀忠 文章列表
#
余紀忠
約 2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文化
《一座總統圖書館的誕生》喚醒篳路藍縷的共同台灣記憶
「七海園區的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這裡沒有高聳的紀念碑,沒有頌詞,只有和他的權力不成比例的樸素房舍,靜靜地站立,等待後人的注視。」政論家、作家陳文茜在《一座總統圖書館的誕生》書中寫道:「這本書記錄的不是一座圖書館的落成,而是台灣走過、彎曲、耐人省思的路。」
林庭瑤
2025-04-29 08:3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俞國基專文:政治黑手無情,報業紛往海外
上篇談到蔣經國當選總統後,對媒體的控制迄未放鬆,但臺灣當時整體的局勢,民主、開放已箭在弦上,勢所必行,民間的民主運動幾乎遍地烽火,所謂的「黨外」浪潮已勢不可擋,民營報紙除了聯合、中時兩大報外,高雄的臺灣時報、臺中的臺灣日報,言論均偏向「黨外」,即使言論空間狹小,對於「黨外」人物的活動、主張,以及民間對他們的支持,仍不吝刊載,甚至偶有大篇幅的報導。
俞國基
2024-04-07 07:10
新聞
政治
「6G生態圈是下座護國神山!」前中華電信董座喊話政府:把資源放在對的地方
全球5G、6G的發展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而台灣在地緣政治與美中角力的影響,下一代的關鍵產業會在哪裡?也影響台灣整體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今(19)日舉辦「打造電信生態系統—守護護國群山」研討會,前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指出,電信生態系統很重要,是隱形的護國神山,影響著台灣ICT產業的發展。他點出後5G、6G發展其實有很多關鍵領域,業者都很清楚,他呼籲政府在資源分配的時候,要把資源放在對的地方。
張庭維
2023-07-20 11:00
新聞
國內
余紀忠基金會「數位發展講座」來了 產官學專家25日台大開講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25日將舉辦「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座談會,基金會指出,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民間力量也應盡一己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羅立邦
2022-10-15 01:36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謝錦芳專欄:張安平的兩本護照
新冠肺炎與失控的碳排放有如大洪水來臨,為人類帶來毀滅,也帶來機會。展望未來的世界局勢,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未來有兩本護照很重要,第一本是疫苗護照,沒有疫苗護照,出不了國;另一本是碳排放護照,必須詳細記載碳足跡,才能做生意。
謝錦芳
2021-10-03 06: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下班經濟學
謝錦芳專欄:氣候政治經濟學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推出綠色振興方案,重返《巴黎協定》,預定4月22日舉行線上的氣候高峰會,邀請全球40位國家領袖,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國總統普丁等,透過這次氣候峰會,美國企圖重新掌握氣候治理的主導權。
謝錦芳
2021-04-18 06:40
新聞
政治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新新聞.李登輝紀實08》官邸發動奇襲,江山一夕變色
李登輝前總統結束了他98年的風雲一生。
廖福順
2020-07-31 20:30
新聞
政治
調查
一個記者眼中的蔣經國時代:一場死刑大審震撼全台,「叛亂犯」自白讓法庭現場全掉淚
「民主絕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我們現場見證歷史軌跡,一步一步,真的是很不容易……」1979年尾聲高雄一場「國際人權日」遊行,誰也沒想到最終會變成8人被以「二條一」(懲治叛亂條例)起訴、可處死刑之「美麗島大審」,而當時於《中國時報》擔任記者的林聖芬,便見證了歷史一刻。40年過去的今日,歷經被監控、被停刊之風波的林聖芬與昔日被告姚嘉文於國家人權博物館同台演說,談起蔣經國時代之所見所聞,林聖芬給這時代年輕人的最深盼望,仍是守住民主:「我還是很深的感觸說,我們要珍惜這些……」
謝孟穎
2020-03-15 12:45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徐宗懋觀點:獨樹一幟的日本人書寫保釣全紀錄
1960年代末期,當美國決定將琉球群島以及釣魚台島的行政管理權移交給日本的消息傳出後,激起全球華人強烈抗議,一場浩浩蕩蕩的保釣運動於焉展開,歷時半世紀以上。期間出現許多相關書籍,不過較零散,直到最近完整的保釣全紀錄才問世,而且作者是旅台日本作家本田善彥。
徐宗懋
2019-11-30 05:50
風生活
世界
倫敦政經學院真的是酸民說的學店?其實它優秀校友一籮筐,連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也是其一
近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因總統蔡英文學位事件,大幅度佔據台灣媒體版面。不過,有關於這所學校的大小事,你知道多少呢?
胡睿顏
2019-09-20 17:33
新聞
政治
嗆蔡衍明「媒體不能搞成政治宣傳機構」 柯文哲:余紀忠死後有知,一定痛哭流涕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受訪自曝,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原本跟他關係良好,但因「不願配合」指令而失去支持。對此,蔡衍明發聲明回擊,要柯說清楚「你、我跟國台辦之間的關係」,柯文哲今(18)日則回應,還沒看聲明,他還說,《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如果死後有知,一定痛哭流涕,「當年的《中國時報》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朱冠諭
2019-08-18 15:31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黃榮村專文:好大一場異域風雲
好友天瑞兄是一位常懷忠義之心,眼界跨越敵我的媒體界大老,但人在江湖,卻不免有常遭誤解甚至被背叛的浩然之嘆。最能體現他這種風格、貢獻、與困境的,應該就是這本三十幾年後重拾回憶真心告白的《報紙之死:我與美洲《中時》的創生與消逝》。就像在法庭之上的誓詞:「我說的是事實,全部的事實,除事實之外無他」(Isweartotellthetruth,thewholetruth,andnothingbutthetruth),天瑞兄已無所顧忌,帶著反省的心情,振筆直書為歷史留下紀錄。
黃榮村
2019-08-04 06:10
新聞
國內
余紀忠夫人蔡玉輝辭世 享壽98歲
《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夫人余蔡玉輝女士於今(25)日辭世,享壽98歲。余紀忠與余蔡玉輝的4名子女,余範英、余啓成、余似華及余建新均隨侍在側。余家友人表示,余老夫人辭世時相當安詳,福德圓滿。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18-04-25 19:22
地方新聞
中大余紀忠講座 劉遵義:經濟全球化下,不應有輸家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7-05-10 08: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蔣經國路邊吃茶葉蛋,嚴家淦談經濟只談憂不談喜:《金庸傳》選摘(6)
萬事不如書在手,一生常見月當頭。─金庸,《明報月刊》三十三週年賀詞。
傅國湧
2016-03-06 06:20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邱坤良專欄:難遣人間未了情
大理街聳立半世紀的C報館,談不上「雕樑玉砌」的建物猶在,朱顏已改,面目全非,連大招牌旁的小招牌也人間蒸發,昔日的員工不忍,讀者不捨。
邱坤良
2015-09-17 06:40
評論
風書房
李鴻源專文(1):政府決策缺少一顆「腦袋」
擔任內政部長不久,有次去探訪空勤總隊三位在莫拉克風災執行任務時犧牲的弟兄家屬。
李鴻源/時報出版
2015-01-07 05:32
評論
建構安全、永續與韌性的都市(5):永續都市盤整規劃案例
都市為一活的有機體,各個環節互相關聯,也相互影響,一個永續發展的都市需同時為高涵容城市、優良治理城市、智慧城市、生產力城市、韌性城市及綠色城市之綜合體,不同地方和文化下有不同的實踐計畫、不同設計的手法,以讓城市能不斷地發展。過去談都市規劃一直沒有看到地下的問題。維繫一個都市成長時「基礎設施」非常重要,近日的氣爆事件損害的是一個城市賴以維生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出了問題,基礎設施是建構城市的基盤,但老舊或管理不當的基礎建設反形成都市最危險的網絡系統。
陸曉筠/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4-09-14 05:04
評論
建構安全、永續與韌性的都市(2):FEMA案例 防災整合體制
從過去災害經驗發現,極端氣候已是常態,過去思維已無法處理現在的問題,事實證明,只要住在不安全的地方或是工程設施在不安全的地方,再多的工程手段都無法解決。如何明智的使用這塊土地、北中南東各適合住多少人、精緻農業區、工業區在哪?最近熱門的石化園區要在哪,科學依據在哪裡?
李鴻源/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4-09-11 05:01
評論
建構安全、永續與韌性的都市(1):檢視氣爆與石化工安
工安、勞安與環安
沈世宏/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4-09-10 04:5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