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俞振華 文章列表
#
俞振華
約 2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專欄
俞振華觀點: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會影響2024年總統大選嗎?
距離2022地方選舉還剩下不到10天的時間,許多選情緊繃的地區,都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畢竟根據過去的經驗,雖然大多數的選民(約七成)在選前兩個月就已決定投票給誰(或不去投票),但也有近一成的選民是在投票前一、兩天才決定。因此,針對高度競爭的選區,這一成的選民動向可能就決定勝負,各陣營候選人勢必得戰到最後一刻,只是這類型高度競爭選區不多就是了。
俞振華
2022-11-17 13: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俞振華觀點:國民黨能同時拉近對美及對中國大陸的關係嗎?
國民黨朱立倫主席上任後,積極經營「親美」路線,不但於今年六月率團訪美,更在華府重新開啟國民黨駐美辦事處,宣示國民黨重視美國的決心。不過,就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八月訪臺後,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於上個月(九月)中共軍演時期,以維持兩岸溝通為由出訪中國大陸,使得國民黨原本宣示的「親美」路線,再度受到質疑。
俞振華
2022-09-21 15: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選舉民調數字可信嗎?
選舉年一到,幾乎每週都會有不同類型的選舉民調數據出爐,讓人眼花撩亂。的確,針對候選人支持度的這些「賽馬式」民調數字,往往都能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不過,這些數字究竟有多少可信度?有多少可被操作的空間?民調真的反應真實的選舉競爭態勢嗎?選民在看到這些數字前,應該要更瞭解這些數字究竟是如何產生出來的,才不致於受到民調數字的誤導,對選情產生誤判。
俞振華
2022-07-20 13: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俞振華觀點:台灣人願戰或不願戰,你搞得我好亂啊!
近期國防安全研究院公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即使在俄烏戰爭的陰影下,自我防衛的意識仍然很高。其中針對「如果中共真的武力犯臺,請問您願不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這個問題,2021年9月的訪問中,有75%民眾願意為台灣而戰。而在2022年3月的調查中,比例並未明顯下降,仍有73%願為台灣而戰。
俞振華
2022-05-13 15:10
評論
政治
專欄
俞振華觀點:「非典型選舉」帶來的啟示
臺灣選民在過去短短兩個月內,經歷了三個非典型的「選舉」,包括未合併任何選舉的公民投票、臺中市區域立委補選、及臺北市區域立委罷免。這三場「非典選舉」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我想可以歸納以下三點:
俞振華
2022-01-12 14:50
評論
政治
專欄
俞振華觀點:不玩民調初選了嗎?
上週日民進黨的全代會通過「2022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賦予黨主席蔡英文及中執會極大的權限,來決定明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的提名人選。在這個特別條例下,會舉行初選的只有三個民進黨將執政屆滿的縣市(包括基隆市、新竹市、及屏東縣),其他縣市的人選則是由黨中央透過未來中執會訂定的徵召辦法及評選標準,予以直接徵召提名。
俞振華
2021-11-19 06:50
評論
政治
專欄
俞振華觀點:黨內競爭讓國民黨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此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原本外界預料將會是朱立倫、江啟臣的「世代對決」,但沒想到過去幾週來,殺出了張亞中這位程咬金。張教授透過便給的口才,於一場又一場的政見說明會(及辯論會)中,強調找回國民黨創黨精神,不但在黨內刮起了一陣旋風,也把整個選情吵熱,人氣聲望甚至直衝第一,也讓這禮拜六(9月25日)的投票結果充滿了懸疑性。
俞振華
2021-09-22 06:40
評論
政治
專欄
俞振華觀點:防疫三級警戒下,政治攻防誰失分?誰得分?
自從5月中本土新冠疫情大爆發後,在野黨或地方政府皆針對過去的防疫缺失及未來的防疫規畫,與執政黨及中央政府爭奪政策話語權。在這兩個多月的政治攻防裡,究竟誰失了分?誰得了分?
俞振華
2021-07-28 06:4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防疫破功後,中央與地方防疫話語權的競爭
這兩週來本土新冠疫情大爆發,不但引起民眾恐慌,更讓臺灣過去一年多來防疫模範生的頭銜蒙上了陰影。觀察這段時間國內政局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中央與地方政府開始競爭防疫話語權。而這樣的競爭,很可能會隨著疫情及後續的紓困措施延續,甚至影響明年底的地方首長選舉。
俞振華
2021-05-26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民眾對兩岸關係態度的兩難
過去這兩年來,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已到了冰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近日公佈的民調趨勢圖即顯示,臺灣人認同及傾向獨立(包括儘快宣佈獨立及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的比例皆在2020年來到歷史新高,分別為64.3%及32.6%,雙重認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及維持現狀(包括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及永遠維持現狀者)的比例則來到歷史新低,分別約只有29.9%及51.3%,更不要說中國人認同及偏向統一的比例,都只剩個位數。這段時期臺灣民眾認同觀與兩岸關係態度的變化,是否將成為未來長期發展的趨勢?
俞振華
2021-01-25 07:10
評論
國際
專欄
俞振華觀點:美國的極化政治與憲政危機
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至今已兩個多禮拜了,雖然代表共和黨參選的現任總統川普尚未承認敗選,許多州開票結果出爐後即陷入選舉訴訟當中。不過,一般認為川普翻盤的機會不大,民主黨的拜登應能順利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
俞振華
2020-11-20 06:50
新聞
政治
中共來犯,台灣靠美國?學者揭殘酷事實:美國民調僅35%贊成出兵助台
中華民意研究協會日前公布最新民調指出,若兩岸發生衝突,有58.7%台灣民眾認為美方會出兵援助,但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俞振華表示,美國做的民調只有35%贊成援助台灣,顯示台灣顯然對美國過度樂觀。
朱冠諭
2020-08-23 08: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國民黨需要重新品牌化
總統大選後這半年來的各項民調,都顯示國民黨的支持度直直落,從選前還有二十幾趴,跌到近來只剩下約十幾初頭。當然,選後沒多久就進入了肺炎防疫期,從民眾的角度來看,執政團隊面對這場防疫戰爭,表現得令人滿意,而防疫的好表現同時推升了民進黨的支持度,直逼四成大關。不過,難道民進黨政府表現得好,國民黨的支持度就一定會下降嗎?
奔騰思潮
2020-07-22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防疫戰爭下的民調數字
總統大選後至已歷今四個多月,各項調查皆顯示,蔡總統的滿意度屢創新高,近期已突破六十大關,甚至直逼七成的滿意度。這當然和肺炎防疫有功,具有很大的關聯性。
奔騰思潮
2020-05-20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認同政治進入新的局面了嗎?
過去兩個月來,幾乎所有臺灣人關注的焦點,都是新冠(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由於這項病毒是自中國大陸爆發大規模感染,我們的防疫措施從初期迅速管制中國大陸民眾來臺、討論是否應該讓武漢臺商回臺,到這項病毒應該稱作新冠病毒還是武漢病毒,都隱約可以看到認同政治的影子。究竟,在中國大陸工作或定居的臺灣民眾算不算臺灣人?兩岸的分界及關係到底是什麼?原本選前就吵得很熱的認同政治,到了選後似乎沒有消退。這不禁讓人想問:臺灣民眾的認同觀及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是否在2020年大選及這項疫情後,進入了另一個新的時代?
奔騰思潮
2020-03-24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國民黨如何從2018大勝到2020大敗?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民黨在短短十三個月的時間,從2018年底地方九合一選舉狂贏15席縣市長、選票超過民進黨約一百二十萬票,到2020年初總統大選大敗兩百六十萬票,同時讓民進黨在立法院中維持單獨過半?是什麼原因讓選舉鐘擺效用擺盪得這麼快?筆者認為以下三個主要的因素,使得2020年大選成為一次「維持性」的選舉:包括國民黨拓展選票的能力、外部因素突顯主權議題、及民眾相對保守的兩岸關係態度。
奔騰思潮
2020-01-22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俞振華觀點:選戰已進入垃圾時間?
距離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已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各主要政黨的總統、副總統、及立委參選人也已大致明朗,選戰已進入短兵相接的時期。究竟最後這段時間的衝刺有沒有用?還是如同柯文哲市長所說的,選戰已進入垃圾時間?
奔騰思潮
2019-11-20 06:50
評論
政治
專欄
俞振華觀點:訴諸情緒的選舉
2020總統大選只剩四個月不到了,各路參選人也已逐漸明朗。選戰正式開打之際,除了人選的個人特質外,什麼樣的議題將會成為選戰主軸?還是議題根本不重要?
奔騰思潮
2019-09-18 06:50
評論
政治
專欄
俞振華觀點:韓國瑜讓韓粉找到「自己人」─韓流創造新認同政治
猶記得去年(2018年)5月,韓國瑜甫贏得黨內初選,代表國民黨角逐外界視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高雄市長寶座。十四個月後,韓國瑜再度贏得黨內初選,只是這次是以高雄市長的身份,代表國民黨角逐2020年的總統大位。韓國瑜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崛起,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他出線之後,未來兩大政黨對抗的主軸又會是什麼?
奔騰思潮
2019-07-19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俞振華觀點:電話民調初選未必民主公平,只是願賭服輸而已
每當我和國外研究選舉或政黨的學者提到,臺灣主要的政黨是以民意調查做為甄補候選人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據時,幾乎所有人都不可置信。的確,許多國家都有將民調納入候選人甄補的一環,譬如我們鄰近的國家韓國。但將民調做為核心基準的,全世界大概只有臺灣而已。
奔騰思潮
2019-05-15 06: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