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八九民運 文章列表
#
八九民運
約 4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書頁下的戰場》在紙與物之間:從七件珍品看香港的集體記憶
在歷史的灰燼中,往往遺留下一些微不足道的碎片──一本珠算教本、一只造型奇特的錢箱、一套泛黃的剪報、一張馬票、一本相集、一盒棋盤、一冊舊雜誌。它們不是博物館鎮館之寶,卻在無聲之中訴說:我們曾經怎樣生活、怎樣盼望、怎樣反抗。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
2025-04-22 05:40
評論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欄
蘇曉康專文:收買季辛吉
按:中共在西方培植和豢養一個「熊貓派」,以及大大小小的季辛吉,乃是一種戰略部署,極其成功,是低級文明戰勝高級文明的典範,它一沒有進入中共理論系統,二沒有進入西方政治學,至今還僅是一種謀略。1998年我寫過一文《中共對美外交的步步為營》,分析以尼克森為首的「熊貓派」,如何步入中共布下的迷陣。那時我還在普林斯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沒有人相信我們說什麼,在周圍人眼裡,我們都是怪物。
蘇曉康
2023-12-03 05:5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八九腥風六四血雨,吹得中國面目扭曲
是同一的。是共業的。四十週年後,暴力主義傳統又繼續橫行了三十多年。林教授所說民運期間一度是「最好的東西」,再也喚不回來了。
李怡
2022-05-08 13:5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中國,我白白陪葬了你們幾千年
講到八九民運與六四屠城,事件本身已經有太多書、太多敘說了。我的回憶只就對我的影響和記憶最深的片段來談。
李怡
2022-05-07 13:5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專欄
廖亦武專文:人終歸塵土,書終將傳世
《子彈鴉片—天安門大屠殺的生與死》終極版問世,這是2021年7月。100年前的7月,一幫匪徒成立了他們的黨,從此,人類的災難像雪球越滾越大,逐漸鋪天蓋地,看似不可收拾。終於,他們用烈性病毒挾持了全人類。
廖亦武
2021-07-25 05:40
新聞
國際
兩岸
「港版國安法」生效後,遭港府起訴第二人:19歲青年鍾翰林被控「分裂國家」
10月29日,「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在經過接近2天拘留後,被正式起訴分裂國家丶串謀發布煽動性刊物以及2項洗黑錢罪。案件在香港裁判法院提堂,他由警車押送上庭。法庭拒絕鍾翰林的保釋申請,繼續收柙直至2021年1月初下次審訊。鍾翰林2次被捕的理由都是煽動分裂國家,但當局在正式起訴時改用分裂國家罪。
德國之聲
2020-10-30 16:10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蘇曉康專文:浩劫─好一部中國簡史!
金鐘兄(理論滄桑話八大)說「九一三」在前,稱國內史家,包括極富盛名的幾位,皆如數家珍「權力鬥爭」,而迴避尖銳實質,我應之「中國無史,史家之恥」。今次他談「八大」鑄「毛思想」、搞個人崇拜釀成惡果,乃點睛之筆,所謂「史眼」。至今,中華民族仍無機會反思這段當代史,則是一個民族的恥辱了。藉此貼一則我的「浩劫」說,採自《屠龍年代》。
蘇曉康
2020-10-04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六四31週年》永誌不忘!全球線上公祭今晚登場 林飛帆、黃之鋒受邀發言
4日是「六四」事件31週年紀念日,中國海外民運人士將舉辦全球規模的線上公祭及紀念大會,藉此提醒世人莫忘「六四」。
中央社
2020-06-04 0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6月4日──六四事件解放軍「清場」,天安門廣場化為屠宰場
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北京天安門廣場周圍,聲聲槍響伴隨坦克隆隆壓碾過北京長街,時中國政府派出大批解放軍及武裝警察,從四面八方包圍廣場內的學生及抗議群眾,對當時肇自中國改革派代表人物胡耀邦去世後,所引發持續近兩個月的「八九民運」示威活動進行血腥「清場」,事件發生30年後,那一夜的死傷人數至今仍成謎,但卻成為中國民主歷史上沈痛而難忘的一頁,史稱「六四事件」(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
黃思敏
2020-06-04 0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香港中文大學:曾是發起「中文運動」反殖民第一學府,如今遭港警鎮壓的「暴徒大學」
香港連日來「三罷」運動愈演愈烈,香港中文大學12日變為戰場,學生漏夜與警方衝突對峙,吞下上千顆催淚彈。一夕成為媒體焦點的香港中文大學,其實向來以傳揚中華文化為使命,更是反殖民「中文運動」濫觴,開放校風成為進步思想搖籃,也堅守民主自由價值。如今遭警察攻堅洗禮,更凸顯這座大學之於香港的獨特意義。
王穎芝
2019-11-13 19:31
新聞
國際
兩岸
「無大台」但仍團結、靈活、富創造力 楊建利:香港反送中體現人類最高公民素質
香港「反送中」運動延續逾3個月,每週都有百萬民眾上街呼告民主訴求,成為香港史上最大規模抗爭。歌手何韻詩、中國異議人士楊建利與香港政治人物楊政賢等9月13日在台北「奧斯陸自由論壇」分享,「反送中」沒有中心組織,仍然可以團結一新,楊建利也稱讚港人展現高度靈活與創造力,「體現人類最高的公民素質」。
王穎芝
2019-09-14 1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不敢提六四卻稱有民主》中國外交部批美國「干涉內政」 駐美大使崔天凱:中國人變長壽就是改善人權成果
1989年6月4日發生的天安門鎮壓事件,至今已過30年,但中國絕口不提,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4日嗆聲,美國以「教師爺」自居,打著「民主」、「人權」幌子干涉他國內政。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則投書美媒《華盛頓時報》表示,中國人均壽命高過世界人均壽命,是改善人權的一大成就,更稱在新疆實施「預防性防恐」措施,「恰恰是保護人權的事」。
國際中心
2019-06-05 20: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六四經歷者專訪》台灣要當中美鐵幕最前線?六四領袖王軍濤:支持中國民主化才是最佳選擇
「民主化不能靠等待,一定要自己爭取」,六四學運領袖之一的王軍濤被中共判刑坐牢13年,之後保外就醫而定居美國,現在擔任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共同主席的他,滔滔不絕地講著對於中國民運的反思,「看著中正紀念堂前那個像是小飛象的坦克人裝置藝術,台灣不是在紀念六四,反而像是『展望』六四」,強調台灣若不支持中國民運,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坦克就會在台北自由廣場重現。
簡恒宇
2019-06-03 08:4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六四30年》「中國政府是殺人犯啊,當然想抹掉自己犯罪的紀錄」失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今年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30周年。但是在六四事件曾經發生的中國大陸,那場至今仍對中國產生深遠影響的事件在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記憶中卻似乎越來越淡薄。
美國之音
2019-06-02 1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六四30年》拍下震撼全球的「坦克人」 美聯社攝影記者魏德納:中國政府必須還原歷史真相
1989年6月4日,中國北京長安街上,1名中國男子隻身阻擋迎面而來的10幾輛坦克,當時在現場的《美聯社》攝影記者魏德納立刻按下快門,「坦克人」照片隨即成為六四事件(八九民運)的代表物,而今年是六四事件30周年,魏德納直言,歐美也曾犯過歷史錯誤,但之後都正視問題並嘗試和解,「現在則是中國政府還原當年情況的時候了」。
簡恒宇
2019-06-02 0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該殺的殺,該判刑的判刑!」香港出版六四屠殺機密文件,再揭中國共產黨猙獰面目
1989年6月3日深夜至4日凌晨,中共下令軍隊鎮壓學生民主運動,用武力驅趕佔領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大學生,造成至少數百人傷亡。
BBC News 中文
2019-06-01 16: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新新聞》8964三十年:重建血腥現場,那夜到底死傷多慘?
六四天安門事件三十周年,當年中共定性為「動亂」,但之後用「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一語帶過。「八九六四」至今在中國仍是個無法公開討論的禁忌。
新新聞張家豪
2019-05-31 18: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新新聞》8964三十年:王丹、封從德、吾爾開希,三個六四人情繫台灣
王丹擔憂地指出,去年九合一大選綁公投,韓國瑜當選跟反同婚之間存在關聯的就是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台灣老百姓還需不斷啟蒙,提升全民素質,對外也能抵禦中國壓力。
新新聞張家豪
2019-05-31 15: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新新聞》8964三十年:鄧小平重建「政治恐懼」,習近平實現「高科技極權主義」
近日中國微信公眾號上流傳一篇《非京籍孩子上學到底有多難?》,深刻描述北京外來人口的孩子要上小學,即使齊備各種文件,仍會遭遇公部門各種刁難,背後凸顯中國普遍存在的戶籍制度問題,引起廣大迴響。
新新聞張家豪
2019-05-31 12: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六四30年》「銘記六四,總會改變人心」從天安門事件,看香港與台灣的民主陰霾與追求
中國北京「八九」天安門事件,對中港台三地的民主進程與運動,都有所影響,但走出的道路,卻大相徑庭。
BBC News 中文
2019-05-30 19:3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