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北韓問題 文章列表
#
北韓問題
約 3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當「川普風險」已成現實,東北亞秩序恐急劇變化!韓媒建議「別再幫烏克蘭跟台灣」
「只要還有力氣,我就不會休息,直到創造出一個強大和繁榮的美國!」川普自行宣布當選的演說除了打破「對手承認敗選才宣告勝利」的慣例,他更重申「美國優先」原則,讓盟國忙於判讀該如何應對明年1月20日之後的新時局。韓國媒體也紛紛提出建言,要求尹錫悅政府為新局勢及早擬定對策、並且為國家利益從「價值外交」轉向「靈活外交」。
國際中心
2024-11-09 17:27
新聞
國際
軍事
天下大亂,金正恩正在考慮開戰嗎?BBC:七位北韓問題專家這麼看
北韓問題專家一向是謹慎的,他們力圖避免製造恐慌。但最近,兩名專家在這個圈子掀起了一陣波瀾。
BBC News 中文
2024-01-25 19:00
新聞
國際
軍事
專家談沖繩對美軍的戰略意義:能對西太平洋採取任何軍事行動
面對來自中國、北韓和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壓力,美國陸海空三軍正在加強訓練,改進裝備並強化與盟國的合作。
德國之聲
2023-11-27 10:04
新聞
國際
兩岸
華府智庫學者談「拜習會」:意在表明美中仍是「負責任大國」,美國對台灣可能更「收斂」
習近平與拜登在峇里島的面對面會談是否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果?中美雙方的對話是否能有助於理解對方的意圖?就此,德國之聲採訪了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部專注美中關係的資深研究員馬安洲(AndrewSmall)。
德國之聲
2022-11-16 22:30
新聞
國際
文在寅打給拜登的第一通電話:兩人就北韓問題達成共識,對無核化加強合作及溝通
據南韓青瓦台發言人康珉碩12日表示,南韓總統文在寅於同日上午致電美國新任總統拜登(JoeBiden)祝賀其當選,並進行為時約14分鐘的電話對談。雙方就解決北韓核問題達成加強合作與溝通的共識,並商定在明年1月拜登正式就任總統後,盡快安排舉行會談。
詹如玉
2020-11-12 14:16
新聞
國際
拜登若選上總統,美國還會支持台灣嗎?日經:拜登政府將重建盟友信任,但挺台力道可能減弱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Biden)如果在11月3日的大選中勝出,這對亞洲意味著什麼?他會是歐巴馬2.0,還是延續川普在亞洲的政治遺產?美國大選僅剩兩週時間,太平洋兩岸的政策制定者無不關切這個問題。畢竟拜登目前在民調暫居領先,他如果乘勢當選,勢必得面對川普過去四年在亞太地區所留下的重大影響,這些問題包括美中貿易戰、美中科技戰、北韓問題、南海爭議,當然還有台灣。
李忠謙
2020-10-23 08: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軍事
歷史
面對美中兩強爭霸,亞太國家該如何選邊站?李顯龍投書《外交事務》,談「岌岌可危的亞洲世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6月4日出版的《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撰文,細數亞太國家在中美爭霸之下的為難處境。李顯龍在這篇〈岌岌可危的亞洲世紀〉中指出,中國在1970年代的中美建交與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快速崛起,也讓亞洲的美式和平(PaxAmericana)受到挑戰。不過李顯龍強調,就算目前的解放軍再強大,也無法代替美國在東南亞扮演的安全角色,東南亞國家更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而美國與中國所做的戰略選擇,除了將形塑全球秩序,也對亞洲的繁榮與和平(或說「亞洲世紀」的到來)影響深遠。
李忠謙
2020-06-05 15:56
新聞
國際
日韓領導人訪北京:文習會、安習會先後登場,文在寅與安倍晉三今王不見王
南韓總統文在寅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兩人23日先後抵達北京訪問,不過兩人23日的行程巧妙錯開。文在寅與安倍雖然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碰面,但是這兩人並未在北京聚首。不過隨著24日的中日韓峰會登場,文在寅與安倍晉三也將在成都舉行暌違15個月的日韓峰會,使日韓關係陷入低潮的貿易戰能否出現轉機,也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
李忠謙
2019-12-23 20:42
新聞
國際
兩岸
日本外交政策》為解決北韓問題,安倍晉三將與中國越走越近
安倍晉三連任自民黨總裁,中方對此表示祝賀,更期待10月的安倍訪華行程。而日本資深記者認為,安倍期盼與中國合作,解決兩項「北韓問題」。
德國之聲
2018-09-24 21:1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軍事
北韓問題未解、貿易戰爭開打、反中浪潮高漲 中美關係2018年深陷危機
紐約亞洲協會舉行專家對2018年熱點問題預測。專家認為,美國最終將尋求談判解決北韓危機,美中關係將陷危機,亞洲地區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反華情緒將會高漲。北韓核危機貫穿2017年,也是專家對2018年預測的熱點之一。
美國之音
2017-12-17 17:3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林原觀點:北韓問題有「解」嗎?目前美國外交很難找到「解」
11月29日,北韓成功試射「火星-15」型洲際彈道飛彈。這是自9月15日試射飛彈後,時隔75日再次試射。此舉牽動亞太局勢,尤其導致東北亞局勢進一步緊張化。美國對此必須做出反應,但其所為其實並無多少「新意」,包括與韓國展開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由高級官員進行戰爭「放話」(比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說,與北韓進行戰爭的可能性日漸增大)、要求中國切斷對北韓的石油供應等等。然而,此類做法尚不足以真正迫使北韓讓步。而這凸顯美國外交的局限性,那就是在北韓問題上近乎找不到有效解決辦法。
林原
2017-12-12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川普訪華稱「貿易逆差不怪中國」 促習近平盡快解決北韓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訪華的美國總統川普會晤,聚焦兩國貿易及北韓核問題。川普說,貿易問題上「不會怪責中國」,又相信中國可「簡單快捷地」解決北韓問題。習近平表示中美會繼續深入探討處理貿易不平衡,並就朝鮮半島問題加強協調。
BBC News 中文
2017-11-09 16:29
風影音
國際
美利堅皇帝駕到!川普成首位在紫禁城用晚膳外國領袖 「國是訪問+」強化川習私人友誼
美國總統川普的首次亞洲行程來到第3站:中國,而川普在第1站的日本受到熱情款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川普幾乎是形影不離,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社論卻酸,日本極力討好美國的行為,是因為「缺乏自信」,但川普到了中國,中國則是祭出「國是訪問+」高規格待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婦親自帶川普遊覽紫禁城,更讓川普成為中共建政以來,首位在紫禁城用晚餐的外國元首。
簡恒宇
2017-11-08 20: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德國學者看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習近平將更強勢,川普或因北韓問題放棄台灣
習近平大權在握對於中共乃至中國社會意味著什麼?北京是否會在十九大後拿出新的對台政策?對此,中國近代史問題專家韋唐仕(ThomasWeyrauch)接受了德國之聲采訪。
德國之聲
2017-10-17 12:12
新聞
國際
軍事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川普唱反調:一定要和平解決北韓問題!
德國大選前夕,德國總理梅克爾接受了德國之聲的獨家採訪。她對美國總統川普在聯合國大會對北韓發出「徹底摧毀」的威脅提出嚴厲批評。她指出:「我不讚成這種威脅。我必須得說,我代表自己和德國政府:我們認為,任何形式的軍事解決方案都是不合適的。我們主張外交努力。必須盡力推動這一點。我認為,制裁措施及其實施是正確的回應。在處理北韓問題上,我覺得其它的方式是錯誤的。所以在這方面我和美國總統有著明顯的分歧。」
德國之聲
2017-09-21 18:30
風影音
國際
人工智慧比北韓還危險!科技大亨馬斯克:可能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北韓日前第6次核彈試爆成功,引發全世界關注與討論,科技大亨馬斯克4日也推文發表看法.但他直指,比起北韓,人工智慧發展更加危險,甚至可能是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因,而這並非他第一次表達對人工智慧發展的憂慮。
楊舒晴
2017-09-07 08:0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諸國各有所需 北韓問題苦無出路
北韓上週再度試射導彈,其殘骸落到日本的專屬經濟海域(EEZ),反映川普上任以來對平壤的「胡蘿蔔與大棒」毫無作用。當然,不排除平壤對自己的軍事水平有所吹噓,然而,隨著北韓的導彈和核武技術不斷發展,出現足以攻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可是,擁有全球最強軍力的美國,似乎對這個「小國」無計可施。
黃樂祈
2017-08-08 06:20
風影音
國際
軍事
對北韓鷹派與鴿派領導人會面:川普與文在寅對北韓問題「同調不同步」
韓國總統文在寅今天早上與川普總統針對北韓問題,美韓貿易問題等,進行會談,之後川普總統並在白宮玫瑰園當中發表強硬講話。同時白宮外有針對文在寅總統的抗議者。美國之音記者黃耀毅今天早上參加了在白宮玫瑰園的記者會,我們請他來介紹。
美國之音
2017-07-01 19: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香格里拉對話》美國防長提防衛台灣、未提「一個中國」 川普政府打什麼算盤?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3日在新加坡出席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時,罕見提到台灣,引發人們猜測,美國新政府對台灣政策可能生變。
美國之音
2017-06-05 19:30
新聞
國際
求助中國解決北韓問題 川普政府交換條件:延後對台軍售
《華盛頓郵報》8日的一篇評論稱,美國對台軍售因川普需要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合作而前途未卜(inlimbo),美國官員、國會議員和專家都擔憂,川普可能又給中國一個不對等的讓步。
美國之音
2017-05-10 10:5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