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印花稅 文章列表
#
印花稅
約 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消費
最高省4萬元!發票兌獎稅務局教1招「讓獎金增加」,還能快速自動入帳
為鼓勵民眾索取發票,防止商家逃漏稅,台灣於每兩個月會進行一次統一發票的兌獎,民眾可以根據發票號碼對照公佈的中獎號碼,查看是否中獎,是許多人生活中的小確幸,不過,依據印花稅法規定,按中獎金額需要課徵千分之四的印花稅,除非民眾於消費時以雲端載具儲存發票,並設定獎金自動匯款至指定帳戶,將享有免繳印花稅的優惠。
江庭榛
2025-02-05 14:51
新聞
國內
財經
財劃法讓地方政府更有錢,娛樂稅、印花稅可以廢了嗎?財政部長一句話表態
財劃法修正三讀通過,中央將新增釋出逾3000億元財源給地方,立法院財委會今天通過臨時提案,要求財政部3個月內提出廢除娛樂稅、印花稅等地方稅目的書面研議報告。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整體地方稅制是否調整,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中央社
2024-12-25 14:42
新聞
國際
財經
房地產
經濟
獅城房市熱潮再起:新加坡房價比疫情前大漲30%,限購政策遭遇嚴峻考驗
新加坡身為高人口密集的城市國家,當地可說是全世界最難壓制、管理且昂貴的房地產市場之一,政府必須利用多種限制和政策,才能讓僧多粥少的星國房產環境,維持在一個平衡與「可接受」的範圍,不會衝擊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進而導致輿論不滿和反彈。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指出,新加坡剛剛經歷了一場房市熱潮,許多新建案湧入大量競標者,甚至打破過去十多年來,銷量最好的單一月份紀錄。
李靖棠
2024-11-23 08:32
風生活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金融熱議》房價暴跌三成,港府取消15%印花稅、自斷金脈,為何仍救不起東方之珠的困境?
港府上周宣布重磅消息,取消多種印花稅,希望能在短期內,提振房地產交易。新措施包括:取消了存在10年之久的一系列購房限制,其中包括對非永久性居民徵收15%的印花稅,以及對已擁有一套住房的購房者徵收7.5%的印花稅,房仲業者美聯(Midland)的股價,因此飆升了35%。
金牛幫幫忙
2024-03-05 13:1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獨》刮刮樂幸運刮出百萬!中獎者分享密技:照1表格買就對了
台灣彩券昨(4)日公布6款兔年新春刮刮樂,「2000萬超級紅包」新台幣2000萬元頭獎有7個、二獎「200萬元+賓士休旅車」共10個、三獎100萬元多達850個,頭獎至三獎獎項皆創歷史紀錄。
社群中心
2023-01-05 11:59
風生活
新知
刮刮樂怎麼買中獎率最高?曾開出百萬頭獎彩券行老闆親揭背後6內幕,原來有秘訣
農曆春節期間,民眾購買彩卷、刮刮樂試試手氣,已成為全民運動,位於文山區木柵路上,曾開出刮刮樂百萬頭獎的彩券行老闆林志嘉也針對購買過年刮刮樂分享以下6種祕訣!
黃子瑄
2022-01-29 09:3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首購族必看》買賣房要繳的稅有多驚人!不想成為房市韭菜,節稅撇步要記牢
房市熱,價格飆,在「屋主市場」裡想買賣房屋,買方可別光只算頭期款,屋主賣房,賣價該訂多少?別忘了還有稅金等「硬成本」,一般來說房屋交易時,買方要負擔契稅、印花稅以及地政登記規費等稅務,而賣方則是負責土地增值稅以及財產交易所得稅或房地合一稅。此外,地政士指出,雙方可能還有仲介費與履約保證等費用要共同支付,因此建議買方在交易前應先仔細試算,以免存款不足。
591房屋交易網
2021-11-20 07:00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稅務紓困再擴大 印花稅可緩繳
新冠疫情衝擊經濟,台中市政府相繼推動紓困九箭及十方等方案,其中租稅緩繳措施包括使用牌照稅、房屋稅、娛樂稅及地價稅分期與延期繳納,已協助分期或延期繳納稅額達4億2千萬餘元,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雖全國警戒降為2級,經濟仍待復甦,市府再擴大稅捐紓困範圍,增加印花稅緩繳措施,也讓業者安心防疫。
王秀禾
2021-07-30 18:16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獎項多2億4,500萬元!多對一次獎還免印花稅,你的發票上雲端沒?
你應該知道的是:雲端發票可設定自動歸戶,不必再跑一趟實體通路領獎,且可省下印花稅千分之四;此外為鼓勵民眾使用,政府設有「雲端發票專屬獎」。
smart智富
2020-01-25 09:0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不知台灣賦稅人權現況的立委,請勿輕言修法!
立法院九月開議後為了廢印花稅、開徵囤房稅等問題爭論不休,雖然是為維護地方權益或居住正義而論戰,但因為台灣稅制問題沉痾至深,許多細節宜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所以很期盼委員們能對台灣賦稅人權現況多些瞭解,方能避免讓無辜百姓再次受到傷害。
張雅平
2019-11-17 05:20
新聞
政治
「取消印花稅卻每年舉債200億」 柯文哲:債留子孫,典型騙票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9)日出席郭家軍立委參選人李縉穎的競選總部開幕,致詞時針對取消印花稅議題,重批民進黨政府「這就是典型的騙票」,並稱每年200億缺口就是舉債,「典型的債留子孫」。
方炳超
2019-11-09 13:44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離岸風場陸續動工 彰化、苗栗上億稅收入袋
台灣離岸風場陸續開工。苗栗的海能風場、彰化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風場今(8)日陸上工程都動土,2座風場也強調都將在地繳稅、回饋地方,苗栗、彰化1年已收到億元以上的印花稅,其中沃旭更因此成為彰化史上單一年度繳最多印花稅的企業。
尹俞歡
2019-11-08 16:47
新聞
政治
反擊中央嗆聲「請勇敢列廢止清單」 國民黨再轟綠營選前政策買票「大撒幣」,列3點要求回應
立院國民黨團質疑執政黨選前「大撒幣」,行政院回應若認為覺得哪項應刪,可「勇敢列一份廢止清單」。對此,國民黨團今(5)日在清單中,提出廢印花稅、補助台商回台投資借款利率、大型農機補助3項,要求政院出來回應,「我們歡迎他們隨我們起舞」。
潘維庭
2019-11-05 11:42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蘇貞昌眼中有多少財政紀律!
行政院長蘇貞昌手上編出近年少見平衡的總預算,讓小英總統可誇口「這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但實質上,蘇貞昌對財政紀律的漠視與破壞,數倍於過去政府,而且既造成嚴重不公平、更可能遺禍多年。
主筆室
2019-10-19 10:17
新聞
政治
印花稅廢除台北市少了49億 黃珊珊赴立法院拜會朝野立委溝通配套
日前上任的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18)日赴立法院拜會以前擔任議員時的同事,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吳思瑤。對此,何志偉受訪時表示,黃珊珊有表達未來若有事情,她可以是與市府的窗口,不論是合作或是政策都可以討論。對於選舉,何志偉指出,黃珊珊有表達選舉不一定是競爭,也是要合作,認為黃珊珊是代表台北市長柯文哲來遞出橄欖枝,釋放出一些可以合作的空間;何透露,他現場手沖咖啡給黃喝,黃珊珊上次喝咖啡已經是四年半前,此次也象徵她喝下「和解咖啡」。
黃信維
2019-10-18 13:30
新聞
政治
國內
「公務員加薪3%是中央要的,北市府卻因此遭監院糾正」 柯文哲怒:心裡圈圈叉叉,實在太扯了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參加柯粉見面會時,暗酸民進黨「吃相難看」,引起討論。隨後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指前人的努力「不容任何人來恥笑或者講風涼話」。而柯文哲30日受訪時再度反酸「老百姓自己有眼睛」、「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許玲瑄
2019-10-01 08: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從數據看廢除印花稅,財團是最大受益者
蘇貞昌院長今年5月接見工商協進會代表,會中建議廢除印花稅,院長指示研議後,財政部以極高效率完成評估,定調印花稅已是「老掉牙」的稅,同時一口咬定存在重複課徵的問題,緊接著日前行政院院會通過「印花稅法廢止案」,列為立法院新會期優先法案,行政單位討論時間不過數月即拍板定案,足見蘇院長雷厲風行就是鐵了心要廢,財政部罔顧專業依著上級長官半吊子的見解推動,想必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實在很需要工商協進會的選票。
張皓
2019-09-19 05:20
新聞
政治
郭台銘退出國民黨「沒特別意見」 柯文哲:希望台灣有機會脫離藍綠泥淖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2)日宣布退出國民黨,2020大選將與其合作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被問到郭台銘退黨議題時表示,個人的態度是,以台灣的長遠歷史來看,希望說有一個機會可以脫離藍綠泥淖,這是他個人的衷心期望,其餘沒有太特別的意見。
方炳超
2019-09-12 14:42
新聞
政治
財經
印花稅法廢止 財政部:財劃法修法前 將透過統籌分配稅款全額補助地方政府差短
行政院院會今(12)日通過《印花稅法》廢止案,這項減稅案係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年5月在工商協進會早餐會,承諾企業大老,日前蘇揆出席全台2萬家機車行電動車訓練的活動上,再度「建議」財政部對於一般民眾代步的「輕型機車」減稅,相關的減稅建議,已經讓財政部疲於奔命,儘管行政院方面承諾,印花稅廢止後,中央政府將比照過去土增稅減半,與遺贈稅調降,由中央全額補助地方差短,但今天行政院院會,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仍然在院會中表示,希望中央能夠確實做到,顯示藍營地方首長,對於財政部以統籌分配稅款補助差短的承諾,仍有疑慮。
林上祚
2019-09-12 14:08
評論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百年老稅不是廢印花稅的正當理由
行政院證實廢除印花稅是行政院的主張,而且冠以「進步」之名,實質上其理由則是全盤接受企業界的說法。這是一個企業與政府降稅施惠,各取所需的「典範案例」。
主筆室
2019-09-05 07: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