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 文章列表
#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
約 2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陳偉華觀點:核嚇阻失效?印巴戰爭啟示錄
2025年5月,南亞地區兩大宿敵再度爆發戰爭,本次衝突危機源自鄰近克什米爾地區帕哈爾加姆(Pahalgam;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聯邦屬地)的恐怖襲擊事件。印度隨即發動「辛杜爾行動」(OperationSindoor),5月7日至10日夜間對巴國恐怖分子基地實施報復性軍事行動,印方暫停《印度河水條約》,並調整水資源分配,作為對巴基斯坦的施壓手段。巴方政府稱其引用《聯合國憲章》第51條,行使自衛權,對印度的侵略行為作出回應,指控印度無視巴方提出由國際調查人員進行中立調查的建議。
陳偉華
2025-05-15 07:10
評論
國際
專欄
何逸琪觀點:以鄰為壑或以鄰為禍─印度人在泰國旅行
阿西瑪開始意識到,身為外國人,就好比是一生的懷孕──一種永恆的等待,一種持續的負擔,一種持續的不舒服的感覺。…….就像懷孕一樣,阿西瑪相信身為外國人也會引起陌生人的好奇,同樣的憐憫和尊重。
何逸琪
2025-03-14 07:10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陳仲志觀點:從莫迪訪美看川普2.0與大國領導人互動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於今(2025)年1月20日「二進宮」後,在決策方面展現與首次執政截然不同風格,不論從人事提名到政策法案的簽署與執行,「二進宮」的川普2.0可說在速度與規模方面遠勝首次執政的川普1.0。然而,在此鮮明對比的情況下,對於川普個人而言,似乎還是有些難以改變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上映的電影《狂人法則》(TheApprentice)裡有著鮮明描述,亦反映在此次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Modi)今年2月訪美會晤川普的過程。
陳仲志
2025-03-01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專欄
董玉莉觀點:印度是台灣振興國際觀光的潛力客源
國旅的狀況不如以往,面臨衰退的壓力。除了結構性問題之外,短期的振興之道就是吸引國際觀光客。日前,印度企業AsianPaintLimited在2月9日至25日辦理來台獎勵旅遊,共有六個梯次的800位印度旅客來台,預估可望帶來至少3000萬元經濟效益,顯示印度旅遊消費潛力。
董玉莉
2025-02-13 07:00
評論
國際
專欄
陳偉華觀點:川普版門羅主義與印度避險戰略
2025年1月20日,川普總統第二屆任期正式拉開序幕,「新版門羅主義」(NewMonroeDoctrine)和「孤立主義」兩項政策原則預期將交織成為川普2.0的外交主旋律。過往,門羅主義的核心內涵強調拉丁美洲為美國勢力範圍,反對歐洲列強等外來勢力對美洲的干預,形塑美國外交傳統,而孤立主義代表著美國將減少對全球事務的直接干預,專注於拉丁美洲的內部整合。
陳偉華
2025-02-07 07: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商業
經濟
李思嫻觀點:印度大國抱負─從模糊性到更加果斷的全球角色
如果說2023年是全球對印度投以高度關注的一年,尤其莫迪總理主辦G20的優異表現讓世界對印度充滿期待,那麼2024年則是世界大選年,印度和美國的選民在2024年表達了對現狀的不滿,尤其是印度的年輕人對就業和經濟不平等的失望,以及美國對通脹的厭倦,導致川普的回歸。
李思嫻
2025-01-17 07:0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方天賜觀點:成長率下修、外資撤離!印度經濟不行了嗎?
印度的經濟在近期表現不佳,引發外界擔憂,認為印度經濟似乎失去推進的動力。印度央行在12月6日將2024年度國內生産毛額(GDP)成長率從預期的7.2%下調至6.6%。主要原因是第三季(7-9月)的成長率因夏季暴雨和物價成長等因素而衰減至5.4%。印度央行對10-12月GDP成長率也不樂觀,將其下修至6.8%。亞洲開發銀行(ADB)於12月11日公布的《亞洲發展展望》(AsianDevelopmentOutlook)報告則將印度2024年經濟成長預測從先前的7%下調至6.5%,歸咎於印度第二季經濟成長放緩、工業產出疲軟及食品價格上漲。該報告也將印度2025年的成長預測從先前的7.2%下調至7%。
方天賜
2024-12-27 07: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王遠洋觀點:印度人的美國夢─移民制度與人才需求之間仍然存在矛盾
身兼作家、譯者身份,移居美國的鍾芭拉希莉(JhumpaLahiri)出生於英國倫敦,父母親來自加爾各答,在舉家遷至美國後,於波士頓大學獲文藝復興研究博士學位。在她的小說作品《同名之人》(TheNamesake)中,有一段對男主角果戈理的父親阿碩可、母親愛希瑪兩人在相親過程中互動的細膩描述。
王遠洋
2024-11-21 07: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朱祥中觀點:印中和平促經濟,信任基礎待釐清
印度外交部秘書唐勇勝(VikramMisri)10月21日表示,印度和中共已就具爭議的喜馬拉雅山邊境地區巡邏問題達成協議,以解決4年來的軍事對峙。同日,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在新德里電視台(NDTV)主辦的媒體活動上表示,「我們就邊境巡邏問題達成了協議,並已恢復到2020年的位置。如此一來,我們可以說,我們與中共的脫離接觸進程已經完成。」
朱祥中
2024-10-30 07:1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陳偉華觀點:莫迪平衡外交對於俄烏終戰的意涵
在俄烏戰爭持續近千日之際,澤倫斯基(VolodymyrZelenskiyy)於九月底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訪問華府兩陣營總統候選人,分別向拜登總統、賀錦麗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提出結束戰爭的「勝利計畫」(VictoryPlan)。澤倫斯基或許考量到美國總統大選,其結果或將改變華府當前對烏克蘭軍事支援的政策立場。同時,烏克蘭盟邦將於本月12日在德國拉姆施坦(Ramstein)召開例會,屆時澤倫斯基將正式提交「勝利計畫」,基輔稱該計畫旨在闡明如何以公正方式結束戰爭的具體步驟。
臺灣印度研究協會
2024-10-17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公共政策
專欄
李思嫻觀點:印度「人口販運」悲歌─美國《人口販運報告》之評比
翻閱2024年美國國務院出版之《人口販運報告》,印度的評級仍然維持在第二級(Tier2),這意味著儘管印度政府尚未完全達到消除人口販運的最低標準,但已經展現出顯著的努力,以符合國際標準。
李思嫻
2024-10-10 07:00
評論
國際
專欄
魏玫娟觀點:印度的婦女席次保障法案及其性別平等之路
印度近幾年來廣受全球注目,特別是莫迪2014年擔任總理以來所強調的經濟發展跟擴展外交。幾個主要國際投資機構報告指出印度可望於2030年超越日本、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相關研究也指出印度與中國競逐代表全球南方國家的領導地位。
魏玫娟
2024-09-27 07:1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方天賜觀點:印度調整對中國的經貿政策─從「中國加1」到「中國加 I」
自2020年的加萬河谷流血衝突後,印度對中國投資採取嚴格的管制措施。根據統計,從2000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間,中國對印度直接投資僅有25億美元,占印度這段期間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僅0.37%。不過,許多跡象顯示,雖然國內仍有不同異議,但印度政府有意逐漸鬆綁中資的限制。
方天賜
2024-09-11 07: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陳華昇觀點:國際強化經濟安全趨勢下的印度產業經濟發展契機
近年來由於受到美中經濟對抗加劇、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及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等因素影響,世界政經情勢瞬息萬變、國際之間競爭激烈且合縱連橫。而為維護國家經濟與科技優勢,降低經濟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或區域之風險,世界主要國家皆開始重視經濟安全。
陳華昇
2024-08-30 07:10
評論
國際
專欄
朱祥中觀點:美國總統大選發展走向給印度的難題
當美國總統拜登發布退選消息之際,從國內到國外之政治人物、媒體、智庫,甚至連競選團隊與支持民眾,鮮有神色不變者。美國《外交事務》於7月22日就此事訪談哥倫比亞大學全球政治研究所的資深學者TimothyNaftali時,他表示當一場選舉可能改變一個超強國家或其領導者對國家利益的定義時,國家戰略將受到相當的質疑,顯示總統宣布退選之際,確實是一個危急的時刻,從國際體系來看,這個決定為各國領導人的籌謀策劃增添了不確定性,也因事發於美國,情況更為危險。畢竟,一場選舉決定一個國家精英定義國家利益的權力,實屬罕見,對大國來說,可謂前所未聞。這個答案相信對於處於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的各方來說,極具說服力,但對印度亦復如是。
朱祥中
2024-07-31 07: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科技
郭偉山觀點:莫迪第三任期以發展半導體產業為印度「大國夢」續航
繼印度聯邦部長2024年3月9日公布,下一階段半導體計畫重點置於晶片設計生態系統,用以支持內部10種晶片組的設計、製造和封裝等整個製程,以及總理莫迪(NarendraModi)3月13日表達半導體產業是臺印戰略合作重要領域等種種作為,凸顯莫迪第三任期致力爭取印度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占有一席之地之強烈企圖。
郭偉山
2024-07-26 07:10
評論
國際
專欄
陳偉華觀點:再次東進─印度以國際法實現南海戰略
2024年印度大選落幕,印度人民黨(BJP)未能贏得絕對多數,由其主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獲得執政權。此意味著莫迪總理(NarendraModi)在第三任期中,在強勢領導下仍需要納入更多聯盟夥伴的政策意見。印度專家評析,印度大選的結果不會對其與周邊鄰國雙邊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新一屆的全國民主聯盟的執政時期,具有延續性的印度外交內是否仍將有一定程度的轉變?目前的觀察重點是,印度外交仍將圍繞以「印度教特性」(Hindutva)為中心的強勢立場,抑或回應外界對印度「民主弱化」的擔憂,在外交立場上變得較具有妥協性?特別是,在當前地緣政治持續結構性變化,印度又可能會利用那些機會和槓桿,爭取展露頭角的空間。
陳偉華
2024-07-22 07:1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陳秉逵觀點:莫迪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政治意涵
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SCO)近期於哈薩克首府阿斯坦納舉行元首峰會,甫獲連任的印度總理莫迪以國會開議為由,改派外長蘇杰生代表。印度七年前正是在哈薩克擔任輪值主席時加入SCO,莫迪缺席峰會實不尋常,況且國會開議在過去不曾妨礙莫迪出訪。著名學者與觀察家BrahmaChellaney認為此舉顯示印度對SCO已經失去興趣,主要原因是中國在組織內的影響力隨著俄羅斯衰弱而驟增,SCO偏向中俄的立場也讓印度在與西方國家交往時感到為難。
陳秉逵
2024-07-12 07:10
評論
國際
專欄
李思嫺觀點:由G7峰會觀察為印度外交政策重點
日前6月13義大利舉辦了「七大工業國會議」(G7),印度總理莫迪應邀前往並出席會議,此次是莫迪展開第三任總理任期後,首次出訪的國際多邊會議。儘管在甫落幕的大選中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獲得議會過半數席位,必須仰賴友黨的支持組成聯合政府,莫迪仍然是繼尼赫魯之後完成三連霸的領導人,其迅速恢復個人外交,於G7會場中熱烈與主要大國領導人暢談國際情勢,並且不諱言將印度定位為新興南半球領先國家的雄心。
李思嫺
2024-07-05 07:10
評論
國際
專欄
魏玫娟觀點:2024大選印度人民黨是否擄獲印度女性選民的心?
印度相關的研究中性別一直是重要的面向。以經濟發展來說,儘管印度女性積極參與經濟活動,但主要集中在非正式經濟部門;從社會與文化面向來說,印度重男輕女的文化一直被認為是女性遭受性暴力、缺少發展機會的主要原因;從政治參與跟賦權的角度來看,自獨立以來印度女性選民的投票率一直低於男性選民的投票率,儘管差距日益縮小,而印度女性在政治場域如內閣跟國會的比例遠低於男性。
魏玫娟
2024-07-01 05:45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