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台灣銀行家雜誌 文章列表
#
台灣銀行家雜誌
約 2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張嘉伶觀點:全球大選年的重中之重─灰犀牛衝進白宮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根據《經濟學人》估算全部的選舉將涉及全球過半人口(41.7億人),且當中約有20億人能投票。《彭博》則從經濟角度估算,指出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產值42%的國家,將選出新領導人。其中,重中之重就是11月美國總統大選,不論是現任的拜登(JoeBiden)或者是強勢席捲再來的川普(DonaldJohnTrump),誰入主白宮,會影響全球經濟灰犀牛?政治引領經濟變化最寫實的焦點已上演!
張嘉伶
2024-07-12 07: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彭勝本觀點:借鏡英國─優化台灣防漂綠規範
近年來,ESG商品大行其道,ESG議題也已列入企業董事會議程項目中。如何辨識和防範ESG商品標籤背後是否有「漂綠」(Greenwashing)疑慮,成為各國監管機構的關注要點。
彭勝本
2024-05-04 06:2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徐千婷觀點:利率的一小步,日銀的一大步
一輛奔馳在直線賽道上的大車要進行過彎,需要相當的把握與過人的技術,因為掌握方向盤的人不僅要克服物理上的慣性,還要提防周遭的人車是否能夠及時應變。今年3月19日,上任不到一年的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KazuoUeda)發動了一次政策大轉向,政策公布後金融市場水波不興,締造了一次平順的歷史性過彎紀錄。
徐千婷
2024-04-11 05:4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吳嘉隆觀點:美國月利率會議的弦外之音
美國聯準會(Fed)在3月的利率會議上,沒有展開升息循環之後的第一次降息,這有符合市場的預期。市場更關注的,當然是聯準會所提供的經濟預測,還有利率路徑的指引,也就是所謂的利率點陣圖。
吳嘉隆
2024-04-04 07:0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蕭俊傑觀點:核心系統轉型釀風波─金融業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國內知名保險業者曾耗費巨資想做好核心轉型,但因為經驗不足,加上合約模式不適合,導致上線後重大缺失頻傳,衝擊商譽。但核心系統轉型是必走之路,如何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蕭俊傑
2024-03-23 07:0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林啟超觀點:降息,在路上?
美國在歷經2年的高壓緊縮信用下,降息確實對經濟及市場都有暫喘口氣的作用,避免造成景氣衰退風險,但有無升息太少引發的通膨復燃風險,遂成聯準會最後能否師出有名的觀察重點。
林啟超
2024-03-11 07:0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銀行家觀點》:信評、經濟資本與壓力測試
在高通膨、高利率的年代,一家企業(包括銀行)的信評相當重要,不同信評之間借貸成本的差異就非常可觀,好的評比即代表體質健康、倒閉機率低,值得投資,資金取得相對簡單便宜。
曹添旺
2024-02-14 06:1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黃崇哲觀點:讓「六項金融政見」開創金融新局
選舉激情落幕,台灣將又是一個新的階段發展。新的執政團隊在延續過去的施政成果上,繼續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的回應台灣人民需求,將是民主體制的最大目的,也是我們的最大期待。
黃崇哲
2024-02-12 07:1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蔡佩蓉觀點:普惠金融的進步與挑戰─看見金融詐騙與它們的產地
詐騙猖獗,嚴重傷害消費者對金融系統的信任。政府應排除金融服務中的主要障礙,金融業則需與各產業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提高識別和預防詐騙行為的能力,積極為消費者打造一個值得信賴的金融環境。
蔡佩蓉
2024-02-11 06:5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右本沖觀點:數位基礎建設創造經濟乘數
印度政府致力於數位公共基礎設施,將數百萬尚未擁有銀行帳戶的人納入金融系統,尤其是釋放中小企業和婦女的經濟潛力,將是印度政府接下來創造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右本沖
2024-02-10 07:1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銀行家觀點:當金融助推高齡化社會轉型—給後代最佳禮物
高齡化議題一向被視為國安層級的挑戰,但社會探討這項議題時,卻仍多以傳統的銀髮思維主導政策與產業方向,亦即聚焦對經濟負面衝擊、退休金不足等。事實上,金融才是健全高齡化社會的關鍵觸媒。
蘇偉華
2023-07-19 05:5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科技
AI
右本沖觀點:銀行界的三大動態改變—人工智慧、電子錢包、跨界合作
今年雖然有中小銀行風暴,卻也是銀行界發生變革的一年,新的AI技術應用將讓銀行挖掘出潛在的價值。
右本沖
2023-07-15 05:4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陳鴻達觀點:金融業成為政治性網攻新目標
烏俄戰爭改寫了網路攻擊的教科書,利用網路資安能力當作武器,攻擊敵對的金融機構,以遂行其政治目的,恐成為一種新常態。
陳鴻達
2023-07-12 05:50
評論
兩岸
財經
專欄
艾西亞觀點:即使中國經濟重新開放,淨利差縮小也可能使銀行利潤無法重新回升
中國的銀行不僅是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實施政策的重要管道。它們不但是最大的信貸提供者,而且產權都掌握在國家手中,有一部分則為地方政府所有,這表示政府無論要實施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會把銀行當成首要工具。
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
2023-07-07 07:0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葉國俊觀點:美國拉攏盟友抗衡中國—供應鏈重組與友岸外包成顯學
歐美與中方在供應鏈風險、人權保障、使用奴工、體制差距等方面的歧異不易化解,因歐美等國對於中共對外發展戰略與因應之道已有定見,除非後者改弦更張,否則前者也沒有更動的必要,甚至還得加快腳步以有效制衡。
葉國俊
2023-07-06 07: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經濟
銀行家觀點》印度的全新面貌對台灣有何意義?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位處重要性日益崛起的印太地區中心,可以成為穩定日益脆弱的地緣政治關係的要角。
Alicia Garcia Herrero艾西亞
2023-03-12 15:1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傅長壽觀點:歐盟推MiCA法案會改變虛擬貨幣的未來嗎?
歐盟的這部新法律,至少將讓數位資產交易在當地變得更透明、更能預測,這對台灣有重要意義。
傅長壽
2023-03-11 14:40
評論
財經
專欄
經濟
孫維德觀點:台美貿易協定,可導向金融產業再提升
BTA有助於模糊商業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為台灣和美國建立對外關係基礎,同時迴避正式承認的爭議;消費市場的整合可以幫助台灣建立在地的、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擁護者。
孫維德(David Stinson)
2023-03-09 15:0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黃崇哲觀點:從麵粉走到地瓜粉─台美合作新篇章
攸關我國下階段經濟發展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由於談判進展遠較預期順利,將可望針對「貿易便捷化、反貪腐、中小企業、良好法規、服務業國內規章」等五大議題先行簽署協議,而其他議題再以堆積木的方式,一步一步的架構起台美間的高標準貿易規範,以具體方式深化經貿關係。此外,這項協議的簽訂更將作為我國爭取與其他雙邊、多邊貿易協議對話的基礎,為台灣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成長動能。
黃崇哲
2023-03-05 15:00
評論
國際
財經
軍事
專欄
孫維德觀點:日本擴軍大業可能遭遇經費問題
去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幸遭暗殺,但他提出的兩項目標也先後實現。日本的戰後歷史進入了新的一頁。
孫維德
2023-03-04 14: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