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司改國是會議 文章列表
#
司改國是會議
約 13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潛逃犯鍾文智、朱國榮的律師都是「他」 劉靜怡驚呼:而且是蔡英文的司改委員
重大潛逃醜聞近年來不斷爆出,包括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與股市炒手鍾文智都接連棄保潛逃成功,重創司法威信。而《菱傳媒》報導指出,這2位潛逃的重大經濟罪犯之間,有2點巧合重疊,其中一點就讓台大國發所長劉靜怡驚呼,原來這兩咖的律師相同,而且是前總統蔡英文召集的司改國是會議委員?
張大任
2025-04-09 14:35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柯文哲困境─圖不了天下利
政治沒有後悔藥,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卸任市長八個月,還糾纏在京華城、台智光、北士科「三大案」,所謂「三大案」能不能真成案,還在未定之天,不過議員追著不放,檢調扣著不結案,就是懸在他頭上的三把刀,算不算何時會落下,讓他不殘也傷。最尷尬的是,他還在受訪時脫口而出,「對啦,圖利,哪個地方不合法?」
夏珍
2024-08-02 06:2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鬼月談洗冤錄,判決書上沒有寫出的結局
「本部虛心傾聽、審慎研酌、與民同行」,法務部對於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六周年」記者會所提建言的官方回應,讓筆者憶起多年前阿根廷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首肯的第一部影片《謎樣的雙眼》,內容講述退休書記官對於橫跨長達4分之1世紀命案的懸念與冤案真相,以塵封25年的案件來探討1999年南美洲的政治氛圍,該片以倒敘手法描述,層層抽絲剝繭還原現場,探討動用私刑的人性議題,更提出值得省思的司法人員的執法倫理與良心呼喚。
皓瀾
2023-09-10 05:3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李俊億觀點:調查官勾結黑道天理難容之後呢?
2020年11月曝光的法務部調查局毒品滅失案,震驚社會。案經桃園地檢署調查發現,調查官勾結毒販,歷經8年才東窗事發,估計侵占扣案毒品3萬顆一粒眠、K他命524餘公斤,並販賣獲利超過1.6億元,日前起訴相關人員。行政院長蘇貞昌於7月30日之治安會報表示,這類違法犯紀案件,天理難容。語氣堅定,但不知是否有改革決心?
李俊億
2021-08-03 06:5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VIP
新新聞》小英競選政見一句「人民參與審判」,引爆法界陪審、參審大戰
一個美國婦女的先生在三年前死於一場瘋狂槍擊案,她認為槍枝公司不該生產武力過於強大的槍枝,決定和槍枝公司對簿公堂,但財大氣粗的公司卻利用陪審團制度的漏洞,砸錢委託專家事先調查並挑選陪審員,還用盡各種手段試圖操弄陪審團。這是知名法律驚悚片《失控的陪審團》(RunawayJury)的情節。
侯柏青
2020-07-16 11:0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民團、司法院為陪審參審對撞,總統為何公親變事主
陪審制與參審制之爭遲遲未有定論。高層表示,司改國是會議對此有過很充分的討論,總統不會偏聽哪一邊的意見,正因顧忌介入,蔡英文請來呂太郎,讓司法院直接對民團說明,「只是最後不合你願,就說她介入司法。」
楊舒媚
2020-07-15 17:0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蔡英文總統捅了司法的馬蜂窩
總統與大法官的距離應該有多遠?最近成了熱門議題,因為三月底一場與民間司改團體的會面,急召已經轉任大法官的前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儘管總統聲明強調絕無「喝斥」情節,但經在場人士還原,不論是言語或臉色,多數認為「確有不豫」,對象不論是呂太郎或現任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都有總統是否逾越「憲政分際」的爭論。
主筆室
2020-07-09 07:2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主任檢察官用票選,暗藏人情攻勢
每年六月份是檢察人事升遷的關鍵期,各地檢近日都忙著舉辦推薦主任檢察官的投票活動。近年來,法務部長幾乎都按照各地檢的排序名單來勾選派任對象,因此能否擠進署內「安全名單」,成為更上層樓的關鍵原因。
侯柏青
2020-06-19 10:0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許宗力強推國民法官,民團拋陪審制奇襲司法院
二○二○年三月下旬,司法院、行政院第二次將官方會銜版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參審制)函送立法院審議,司法院長許宗力的政見只差最後一哩路。
侯柏青
2020-05-15 10: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觀點
許玉秀專文:唯一符合正義的方案-參審與陪審一併試行
上個星期四(2020年4月23日),應邀參加一場立法院司法與法制委員會召委李貴敏立委召開的公聽會,這是在2017年8月12日召開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之後,再度有機會參與國家權力機關針對陪審制與參審制如何選擇的討論,而這一次也是以司改國是會議第四組召集人的身分參加。
許玉秀
2020-05-01 07:10
新聞
國內
司改國是會議早定調「通姦除罪化」決議 司法院刑事廳長:以國家刑罰權介入通姦罪,正當性已薄弱
以《刑法》239條約束人民情感之「通姦罪」究竟有無違憲?憲法法庭今(31)日在18位地方法官聲請釋憲下展開言詞辯論,也邀請法務部、司法院等機關到場陳述意見。儘管法務部踩穩立場指「通姦罪」意義係「為了維護婚姻家庭與社會制度需要」、應視民意決定是否廢除,司法院刑事廳廳長彭幸鳴則表示,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已做出決定廢除《刑法》239條與《刑事訴訟法》239條「可對配偶撤告」但書,只是立法期程受各種因素影響,必須徵詢法務部、行政院、還要立法者議決,是否最後能有法案仍是未定之天。
謝孟穎
2020-03-31 18:1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通姦罪釋憲大辯論登場,法界挺除罪、七成民意反彈
二月二十一日,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在網站上公告,三月底即將召開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司法界人士看到題目不禁眼睛一亮,原來大法官這次瞄準的人權靶心,赫然是各界爭論不休的老問題──通姦罪。
侯柏青
2020-03-26 18:0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素人檢察審查會,暗藏鄉民正義密碼
八月二十六日,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在司法改革半年報記者會上宣示,下半年的重點目標之一就是加強全民監督司法,拋出推動「國民檢察審查會」的決心。
侯柏青
2019-09-27 11:5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國民法官內雙軌制拼裝車,訴訟也搞一國兩制?
二○一七年底,司法院宣布推出《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要讓素人(國民法官)參與審判。司法院為此耗費鉅資在各地法院模擬將近一年半的時間。不料,近日卻頻頻傳出司法院為了拚草案過關,和法務部及強烈主張陪審制的民間團體展開密室協商,傾向評議過程安插入台灣獨創的「內雙軌制」,這些謠言嚇壞一票法界人士。
侯柏青
2019-05-30 14:50
新聞
國內
菜市場名悲劇!她提告不成還被控「濫訴」,只因檢察官把140個「淑芬們」告的全算她頭上
菜市場名錯了嗎?2015年,新北市張淑芬女士因為控告潘男恐嚇、誹謗等罪,遭潘男學姐傅女於個人臉書留言希望撤銷所有告訴,否則「不要小看這些事未來會造成的傷害力」,張淑芬心生畏懼提告傅女恐嚇,最後得到一紙不起訴處分書,理由是,檢察官鍵盤一查,發現系統名為「張淑芬」的提告紀錄有140筆,把「張淑芬們」的提告都算在新北張淑芬身上,指出其濫訴,之後新北張淑芬竟也收到陌生「張淑芬們」的案件資料。
謝孟穎
2018-09-17 11:40
新聞
國內
被性侵移工遭檢察官質疑「妳為何沒咬斷他陰莖」 民團怒:到底腦袋是什麼?
「法政系統的人到底腦袋是什麼?要多久才能改變?這是我非常憤怒,也不能理解的!」2017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召開至今屆滿1年,今(13)日「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舉行記者會檢視司改改革成果,其中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天主教新竹教區越南外勞配偶辦公室神父阮文雄,特別提起移工遭受性侵時的司法困境。紀惠容表示,許多司法人員對性別沒概念、不懂受害者處境,質疑移工為何不求救、為何不咬傷陰莖反擊,讓她非常憤怒。
謝孟穎
2018-08-13 15:05
新聞
政治
國內
司改國是會議將滿一週年 台灣陪審團協會批評:蔡英文司改成績死當
總統蔡英文去年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12日將是總結會議一周年,今(10)日台灣陪審團協會,對蔡英文執政以來的司改成效,公布民調結果,顯示有9成以上的民眾,對蔡的司改不滿意、沒信心,甚至認為司改國是會議失敗,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鄭文龍對此批評,蔡英文的司改成績,「不只不及格,還是死當。」
王貞懿
2018-08-10 19:3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報告司法改革半年進度 許宗力:從訴訟救濟機制做起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結會議在去年8月12日召開,並於去年9月8日發布成果報告。司法院、行政院等單位今(12)日發布司改首次半年進度報告,讓各界了解司法院與行政院轄下法務部及其他相關部會,在這半年內推動改革的情形,司法院長許宗力指出,訴訟救濟機制是司法系統的基石,改革該由此做起,司改是一種憲法委託,甚至是憲法誡命。
陳宇
2018-02-12 17:48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監委推司改,只會越矯越「歪」!
新科監委陳師孟在立法院人事同意權審查過程中,屢發驚人之語,不僅要利用監委職權好好修理國民黨遺毒未清的恐龍法官,更直指扁案司法不公,誓言調查。
黎家維
2018-02-04 05:40
評論
政治
風評
風評:柯文哲錯了!媒體不負責提供盛世幻象的麻醉劑
媒體是現代社會的守望者,這是新聞傳播學的基本原理,在傳統媒體的年代如此,進入網路時代,這個「古典價值」依然不變,「守望者」的作用在吹哨、在示警,而非淡化危機,粉飾太平。不過,當媒體主要監督對象─政客─把「媒體亂象」四個字掛在嘴邊,就像「不吃飯會餓」般的膝射式口頭禪,媒體往往成了「政治亂象」或「社會亂象」的替罪羊。
主筆室
2018-01-31 07:2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