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吳介民 文章列表
#
吳介民
約 5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徐勉生觀點:脫中入北就是一場騙局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不久前在民進黨中常會提出「脫中入北」構想,獲得賴清德的高度讚賞。「脫中入北」可望成為民進黨當前的工作主軸。
徐勉生
2025-05-02 06: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專欄
吳永毅觀點:關稅霸凌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賴總統投書呈現的心理錯亂
賴清德總統為了向揮舞關稅屠刀、霸凌台灣的美國川普總統「求饒」,以〈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ARoadmapforDeeperTaiwan-U.S.TradeTies)〉為題,投書給「彭博社」,並於4月10日刊出。這封白紙黑字的英文「降書」[1],讓台灣在國際社會顏面盡失、毫無尊嚴可言,不但自證了不可思議的病急亂投醫,更暴露了民進黨為討好川普、不惜公開拋棄前抗中保台的盟友拜登政權的勢利嘴臉。我們要如何理解這種不顧為台灣帶來災難、極度愚蠢的危機處理和談判手腕?
吳永毅
2025-04-14 06: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風評
觀點
文化
經濟
風評:脫中入北?賴清德的末日狂想曲
大罷免、驅趕陸配、境外敵對勢力、台積電赴美投資、解放軍圍台軍演、股市隨著川普(DonaldTrump)的喜怒變換紅綠……如上各種讓人難以喘息的重大事態,在短時間內一一真實上演。網路上不少人以「末日景象」來形容我們每天面臨的處境,異常紛亂,無比不安。
主筆室
2025-04-11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夏珍專欄:天不佑台灣
天佑台灣,一場關稅風暴,在川普宣布暫緩實施九十天後,烏雲散去大半,連跌三天的股市迅猛回升;天不佑台灣,關稅危機才進入「冷靜期」,國內政治立刻又進入「大罷免模式」,前兩天才召集朝野協商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專案報告後的周末,繼續他的大罷免宣講,只是主軸從總預算案替換為川普關稅;意思是,未來三個月,台灣明面上要做好談判準備,實際上朝野都得做好罷免與反罷免的政治動員準備,政治喧擾還是主旋律。
夏珍
2025-04-11 06:20
新聞
政治
重申沒有計劃對美採取關稅報復 賴清德:以自身經濟實力立足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祭出32%高關稅,自今(9)日生效,行政院日前也祭出880億紓困方案因應,並邀集朝野會商。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今日在中常會指出,台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他也呼籲朝野政黨要共同以國家發展為己任,團結一致、為台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
賴慧津
2025-04-09 17:04
新聞
政治
台積電不再能「護國」?吳介民提「矽盾2.0」:赴美反而帶來新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頻繁施壓台灣半導體產業,要求台積電先進製程晶片擴大在美國生產,引起各界擔憂「護國神山」被掏空,台積電對台灣的「矽盾效應」被瓦解。對此,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吳介民提出,雖然台積電赴美設廠造成疑美論出現,但也可能帶來新機會,像是延伸台灣在全球的影響力;並提出「矽盾2.0」概念,以協力角度補充「矽盾1.0」的嚇阻思維。
許詠晴
2025-02-20 09: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科技
觀點投書:晶片換獨立?現在不是開放「祖產零元購」嗎?
中研院研究員吳介民投書美媒「外交官」,鼓吹「矽盾2.0」,稱透過供應鏈融入全球生產網絡,可提升台灣在國際經濟安全中的作用,並確保台海和平。
雁默
2024-09-18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黃維幸觀點:評「全球台灣」VS.「中華帝國」─寫給願意和懂得的人看
從事哲學的目的何在?不過是導引蒼蠅飛出瓶子而已。 --維根斯坦(Wittgenstein)--(PI,§309)
黃維幸
2023-11-16 07:10
VIP
評論
國際
國內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吳介民談「全球台灣如何抵抗中華帝國」
中研院社會所的吳介民研究員上週在台大法學院談「全球台灣抵抗中華帝國台灣的地緣政治時刻」,包括民進黨與民眾黨的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柯文哲,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瑜,政務委員羅秉成都親自與會、上台致詞,顯見在兩岸兵凶戰為之際,「台灣的地緣政治時刻」確實是各界關注的題目。
李忠謙
2023-10-24 06: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吳永毅觀點:誰說反戰是侵略國的特權? 駁斥一個總統級的抄襲
這也許是臺灣特有的政治景觀,思想者可以和完全執政的當權者站在同一個舞台,表演著自己才是憤青和孤勇者的悲壯戲碼。
吳永毅
2023-06-02 06:5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2024大選對決定台灣未來至關重要」《經濟學人》談國民兩黨面臨的難題
台灣將於2024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6日刊出台灣特別系列報導的《經濟學人》直言,這次選舉對決定台灣未來有很大的影響,並提到民主進步黨(民進黨)憂心戰爭話題衝擊選情,因此軟化要傳遞的訊息;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則是除了持續與中國共產黨(中共)對話,無法明確表達新的兩岸策略。
簡恒宇
2023-03-08 14:00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評
風評:綠委打臉蔡英文,「撐香港」攏是假?
自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運動以來,不停蹭香港熱度、標榜「撐香港」的蔡政府,終於在日前研擬放寬香港白領來台就業定居的規定,但在民進黨立委林靜儀等質疑國安疑慮下,於5月1日上路前夕,緊急喊卡,甚至可能無限期擱置。因反送中撿到槍而獲利的「辣台妹」蔡英文,號召大家支持《時代革命》紀錄片撐港挺台的呼籲言猶在耳,如今,綠營立委直接打臉總統,直接拆穿了自己「撐香港」的政治口號。
主筆室
2022-05-04 15:20
政治
吳介民批林靜儀擋「撐港法案」遭出征 劉仕傑嘆:點評政策就要被嘲諷
政府擬於5月1日放寬港澳白領專業人才來台資格,不過民進黨立委林靜儀日前質詢時,質疑台灣是否需要這些人才,建議新制度應有更好配套,不要倉促上路。對此,中研院研究員吳介民批評,「台灣跟香港人一起努力」是這樣在施作的嗎?立委應更謹言慎行、多做功課。結果該則貼文引起網友兩極討論,前外交官劉仕傑則感嘆,吳介民只不過是寫下了對政府援助港人政策的批評,就要承受網路上莫須有的標籤或嘲諷。
羅立邦
2022-05-01 05:57
VIP
政治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林佳龍、鄭文燦、鍾佳濱 為何當年學運世代選擇民進黨開始政治生涯
最近「黃偉哲爪耙子事件」、「林佳龍拒選新北市長」、「鍾佳濱投入屏東縣長選舉」、「賴勁麟疑涉內線交易」等學運世代的政治新聞占滿版面,也反映出這個世代已經逐漸掌握政壇的核心力量。
陳柔縉
2022-03-20 17:00
新聞
政治
兩岸
我拒簽一中承諾書迫撤駐港 經民連促立院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
因香港政府要求我駐香港經濟文化辦事處派駐人員簽署「一中承諾書」,陸委會在香港派駐人員被迫撤回台灣。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經民連對中政策組召集人吳介民今(22)日指出,除要顧主權、護人權,勇敢迎戰中共極權外,立法院也應儘速通過《港澳條例》增訂第60條之1「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經民連研究員江旻諺則指出,應同時檢討《港澳條例》,從「限縮港資比照外資來台要件」開始。
潘維庭
2021-06-22 19:05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專欄
陳至潔專文:從邊陲體驗中國影響力
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的二十週年,當中國在2001年成為世貿組織會員國時,西方政府與中國觀察家普遍預期中國將因為與國際組織及其規範密切互動而引發有意義的國內政治改革,中國政治將朝向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民主制度而推進。然而在二十年後的今日,我們發現中共政府不僅沒有開始民主改革,反而在政治上更加保守集權,對社會與輿論實施更嚴厲更全面的監控,在對外政策上更是日益強硬、積極擴張其勢力與影響力。
陳至潔
2021-04-24 05:4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吳介民專文:作為依變項與自變項的中國
關於「國家形成」的文獻可謂汗牛充棟,為何我們還需閱讀這本書?
吳介民
2021-02-20 05:50
VIP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帶著「反中共同體」,越來越多香港學者來台
九月的開學季,一些台灣大專院校的課堂上多了來自香港的老師。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曾在接受《新新聞》專訪時提到:「這段期間,香港學者或在港國際學者詢問來台任教的人數顯著變多。」
李佳穎
2020-09-11 09:30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台灣怎麼撐香港?吳介民:在自我保護、戰略互助與人道救援間找到平衡
《港區國安法》彷彿納管全世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觸法;任何煽動、協助、教唆或以金錢資助港獨、台獨、藏獨或疆獨的口號與行為都將觸法。法案祭出之後,台灣民眾則相互警告不要前往香港、不要在香港轉機,甚至要避免前往與中港簽署引渡合作的五十二個國家。
李佳穎
2020-07-10 10:30
新聞
政治
兩岸
「美中對抗下,香港柏林化」 吳介民:台灣要務實、細緻、小心
因應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版國安法》,民進黨1日中常會,邀中研院研究員吳介民以「香港局勢、台灣對策」進行專案報告。據轉述,吳介民報告中引用冷戰時的柏林危機狀況,認為美中對抗情勢下,香港現已經「柏林化」,台灣要找到平衡感,要務實、細緻、小心。
顏振凱
2020-07-01 16:47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