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大阪川習會 文章列表
#
大阪川習會
約 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中美貿易戰惡化:北京宣布停止購買美國農產品後,川普推遲發放對華為的出口許可
彭博社週四(8日)援引知情人報導稱,在中國宣布停止購買美國農產品後,川普政府推遲了發放對華為出口許可的決定。
美國之音
2019-08-09 12: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中美貿易戰停火破局》川普怒責習近平言而無信,將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
中美貿易戰狼煙再起,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底在大阪G20峰會達成的停火協議,1日宣告破局。川普透過推特宣布從9月1日起,將對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
閻紀宇
2019-08-02 02:28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美貿易磋商復談疑觸礁,川普又在推特擺架子 華春瑩回應:是誰出爾反爾,大家有目共睹,呵呵
攸關貿易戰大局的中美貿易磋商31日在上海復談,這也是大阪G20峰會以來,中美財經官員首次面對面會晤。不過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方代表萊特海澤、財長馬努欽在鏡頭前握手後,首日磋商卻匆匆結束,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又在推特擺起架子、要中國「談快點」,中美貿易談判似乎有個「壞的開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對此回應:一年多來是誰在出爾反爾,我只想呵呵兩聲。
國際中心
2019-07-31 16:25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7月30日,中美上海復談!大阪「川習會」後雙方代表首次見面,川普放話:我不急著達成協議
美中貿易戰走走停停一年多,下周又將重回談判桌。美國白宮24日表示,美中將於7月30日重啟談判,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馬努欽將前往上海談判,中方代表則由副總理劉鶴領導。
國際中心
2019-07-25 12: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產業觀點
經濟
川普何時將華為移出實體清單?美國國會草擬法案:沒有我們點頭,永遠不可移出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兩黨議員星期二(7月16日)推出新法案,試圖正式為華為出口禁令制定立法,此舉預計將進一步打擊華為在全球5G開發的計劃。
美國之音
2019-07-17 09:48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川習友誼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川普透露貿易戰短空警訊,自承「兩人緊密友情不再」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在白宮舉行「美國製造日」活動,除了誇耀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政績,也重彈「中國崛起」應當歸功美國(沒有對中國課徵重稅)的老調。不過當川普談到他與習近平的友誼,卻表示兩人關係「已不再那麼親密」。川普每每拿川習交情說嘴,如今中美貿易戰火方歇,川普卻把兩人友情往壞裡說,中美貿易戰的短期走向恐不容樂觀。
國際中心
2019-07-16 16: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美貿易戰內傷浮現?中國GDP成長率降至27年新低,《人民日報》吹口哨壯膽:國民經濟「穩中有進」
中美貿易戰在大阪川習會後好不容易稍見緩和,但在雙方交火一年後,對中國經濟的負面效應終於浮現——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2019年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6.2%,不但低於上一季的6.4%,也比雷曼兄弟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第一季(6.4%)還差。包括《路透》與《日本經濟新聞》都強調,這是中國經濟有統計數據以來的27年新低,在大規模減稅政策之後,中國的經濟刺激措施恐已捉襟見肘。
李忠謙
2019-07-15 12:21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習近平說好要買美國農產品的,根本就沒有買!」川普推特抱怨:我們好失望
6月底的大阪川習會讓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暫時降溫,川普說暫不加稅、還要放過華為,習近平則說要買更多美國農產品,雙方在日本關西可說是一團和氣。不過如今兩個星期過去,雙方的承諾實現的怎麼樣了呢?川普一度放話要再加的重稅確實沒加,不過華為仍被列在「實體清單」,至於習近平的採買承諾呢?川普11日在推特抱怨:到現在還沒看到訂單,呼籲中國「趕快下單吧」!
李忠謙
2019-07-12 14: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美恢復貿易磋商,川普隨即奉上伴手禮:免除110種中國進口商品的高關稅
在大阪川習會後,原本劍拔弩張的中美貿易戰出現轉圜餘地,中美貿易磋商也在9日重新上線—中方代表劉鶴、鍾山與美方代表萊特海澤、馬努欽通話,就如何落實大阪共識交換意見。美國政府更向中國送上伴手禮:9日起免除110項中國產品的高額關稅,商務部長羅斯也宣佈考慮發放對華為的貿易許可。但中美貿易磋商的前景如何?中美雙方熟悉內情的人士都不表樂觀。
李忠謙
2019-07-10 15:34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如果川普打電話給你,你接不接?」任正非接受《金融時報》專訪:不希望華為被列入中美貿易磋商,跟川普也沒什麼好談的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日前成為「大阪川習會」的焦點之一,遭到斷供的華為更獲得川普口頭「特赦」,但短期內美國究竟會如何處置這個「國安威脅」,目前仍不甚明朗。英國《金融時報》5日刊出任正非專訪,這位華為創辦人說,他不願意見到華為被列入即將恢復的中美貿易磋商,也表示不願與川普直接溝通華為問題,而華為會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
李忠謙
2019-07-05 19:49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川普未再追殺,中國的經濟警報解除了嗎?《日經》:沒有,因為微軟、蘋果、惠普、亞馬遜、任天堂,都在準備撤離中國
大阪川習會6月29日落幕,震撼全球市場的中美貿易戰也出現轉圜餘地:雙方同意重啟貿易磋商,美方也暫緩加徵新關稅,連針對華為的禁令都可望一併解除。在川普暫緩追殺之下,中國經濟看似柳暗花明,但《日經亞洲評論》3日說國際大廠已被中美貿易戰嚇壞,包括亞馬遜、谷歌、微軟、蘋果、惠普、索尼、任天堂,都正在準備將產線撤離中國。
李忠謙
2019-07-04 13:36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川普到底放過華為沒有?美商務部未將華為移出實體清單,科技大廠只能繼續觀望
美國總統川普在日本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就華為問題向中國做出通融後,美國科技公司在是否能向這家中國電信巨頭銷售產品的問題上一時摸不著頭腦。
美國之音
2019-07-04 11:56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川普真的要放過華為嗎?華為:我們還在等美國商務部對我們解禁
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告訴記者,美中貿易談判已經開始,其結果必須對美方有利。與此同時,華為稱,還在等待美商務部放鬆採購的命令。
德國之聲
2019-07-03 17:4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財經
川普解禁華為:這是深謀遠慮的戰略佈局,抑或是暴衝總統的災難性誤判?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六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宣布放寬對華為的限制,允許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售「不違反國家安全問題的設備」。
美國之音
2019-07-03 14: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美貿易戰》大阪川習會後,BBC盤點中國反制美國的「殺手鐧」
川普和習近平在近日大阪20國峰會期間雖然有過會晤,並表示願意重啟貿易談判,但是雙方的立場似乎並沒有明顯軟化跡象。美中媒體在分別分析川習會意義時,有的認為大阪川習會是華盛頓尋求為貿易戰降溫;也有專家指出,其實或許美國意識到中方仍然握有反制美國的「殺手鐧」。
BBC News 中文
2019-07-02 14: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風評
風評:大阪「川習會」成果─回到5月原點,風險依舊
舉世矚目的G20峰會中舉行的「川習會」落幕,美國不對中國加徵新關稅,雙方重啟談判,中美兩國都取得下台階,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則得到喘息機會。但深入看,事情本質毫無改變,一切回到5月的原點─甚至可說回到去年阿根廷G20峰會時,未來風險依舊。
主筆室
2019-07-02 07: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美貿易戰重啟談判,白宮鷹派怎麼看?川普首席經濟顧問:短期內不會有結果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星期天(6月30日)表示,美中恢復貿易談判「是很重要的大事」。他同時表示,美中之間短期內還無法達成貿易協議。
美國之音
2019-07-01 10:54
新聞
國際
科技
中美貿易戰停火》紐時分析:關稅威脅仍然存在,中國恐將痛失「世界工廠」地位!
歷來第5次「川習會」29日在日本大阪登場,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後,中美雙方同意重啟貿易談判,談判期間美方不再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新關稅,川普更鬆綁對中國電信業鉅子華為的禁令,讓美國公司得以繼續販售裝備給華為。
鍾巧庭
2019-06-30 15:00
新聞
國際
中美貿易戰重啟談判》《華郵》:中國與華為成最大贏家,美國鷹派是最大輸家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在日本大阪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舉行第5次「川習會」,經過約1小時的會談後,雙方同意重啟談判,且川普宣布,不再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新的關稅,同時解除中國通訊科技大廠「華為」購買美國產品的禁令。《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中國和華為成了最大贏家,美國對中鷹派則是最大輸家,但中美經貿關係仍存有變數。
簡恒宇
2019-06-30 13:49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美貿易戰真的停火了嗎?學者:共識不具體,休兵不可靠!
川普與習近平29日就美中貿易衝突達成了「共識」,這是否意味著延續一年多的貿易戰告一段落?貿易戰陰雲下的全球經濟,今後還將面臨哪些變數?德國之聲就此專訪德國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InstitutefortheWorldEconomy)所長菲爾貝爾邁耶(GabrielFelbermayr)教授。
德國之聲
2019-06-30 09: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