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威權政府 文章列表
#
威權政府
約 2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228事件率民軍對抗威權政府 二七部隊長鍾逸人病逝享嵩壽103歲
在228事件中帶領民軍對抗威權政府的二七部隊長鍾逸人,於1月14日因肺積水住進醫院,並於今晚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嵩壽103歲,親友得知後都感不捨及哀痛。
中央社
2023-03-20 20:29
風生活
娛樂
風歷史
文化
只看過《返校》嗎?8部關於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電影,帶你回顧台灣最黑暗的時代
從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到2019年上映的《返校》,三十多年來國片透過大時代的小人物,以不同視角回顧歷史,一步步喚起台灣人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的記憶。
呂柔其
2023-02-27 17: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藝文
歷史
觀點投書:在地獄中溫柔勇敢地前進─《流麻溝十五號》
前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黃敬棠
2022-11-13 13:40
新聞
政治
NCC修訂數位中介法「箝制言論自由」 林耕仁質疑棒球場標案將被消音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訂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針對網路言論進行管制,直到18日公聽會草案曝光後,引發民眾質疑聲浪。林耕仁出席111年新竹市環保志(義)工群英會,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數位中介法草案公告後,不僅引起許多數位平台業者一片質疑,認為法條明確性不足、存在許多模糊地帶,更讓一般民眾感到害怕,是否只要文章或留言與政府立場不一致就會被刪除,箝制人民的言論自由,民進黨政府為了控制輿論,不惜讓台灣走回威權國家的老路。
夏和宣
2022-08-20 21:08
國際
歷史
擔憂歷史教科書遭獨裁者之子竄改!菲律賓民眾搶買戒嚴主題書籍,保存馬可仕暴政真相
小馬可仕曾要求「全世界」應根據他的行為來判斷他的為人,而不是用他家族的過去來評價他本人。但目前看來,他希望人們忘記他家族獨裁貪汙的歷史。
蔡娪嫣
2022-07-19 22: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歷史
觀點投書:段宜康不懂蔡英文的心
蔡英文總統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典禮,席間致詞引起民進黨新潮流「大土鰻」諸多不滿,在臉書上發表「莫名其妙,無言以對。既然如此,當初何必要我們推動轉型正義?大家說不要只追究加害體制最底層的線民,應該追查下令監控、加害的人。現在總統去肯定那個威權體制最頂端的人,這又算什麼價值?從哪個面向來評價一個當政者,代表評價者的價值觀。難道我們會去肯定希特勒復興德國嗎?」等語,就蔡總統的致詞內容,段宜康真的有很多誤解。
林青弘
2022-01-28 13: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歷史
觀點投書:不應以單一事件,去脈絡化地評價蔣經國
我國第一座總統圖書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於上周揭幕。同時也開放蔣經國生前的居住地「七海寓所」,予民眾參觀。蔡英文總統受邀出席,引起政壇議論。藍營說她冒用了小蔣總統的神主牌;綠營則批評此舉不妥適,愧對民主先賢。無疑呼應了蔡英文總統在致詞時所言,「…否則,在台灣,蔣經國前總統永遠只是一部分人的蔣經國。有些人記得他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與安全感,而另外有些人,則記得他所代表的威權體制。」
黃上賓
2022-01-27 14: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偽善的循環─有罪沒罪這一班都是好寶寶
友人分享資深媒體人王健壯最近一篇文章,以「不要臉事件」與「駐德代表舉國旗吐血事件」為據,批評這屆政府精神分裂,沒有是非。該文簡言之就是在糾察「雙標黨」現象,然則塔綠班的雙標作妖,推陳出新,日日見報,只要還看新聞的正常人都難以無視,「沒是非」的癌細胞早已蔓延到整個社會,基本回天乏術了,此文何其晚矣。
雁默
2021-10-20 06:00
新聞
政治
馮世寬扯林肯拒中正紀念堂轉型 時力痛批:無視威權政府屠戮人民歷史
行政院促轉會日前提議移除中正紀念堂園區內的蔣中正銅像,退輔會主委馮世寬30日列席立法院業務報告時表達強烈反對,「沒有蔣中正去打古寧頭、保衛台灣,今天我們可以存在這個土地嗎?不相信這是全台灣人的意見」。對此,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發聲明痛批,軍方應遵行國家政策、真正面對歷史,而不是強詞奪理、甚至目無法紀。
鍾秉哲
2021-09-30 20:59
新聞
政治
遭網軍酸「你們家有多少個228版本?」陳佩琪諷:執政黨萬年執政
上周的228和平紀念日剛過,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才在臉書發文提到公公常在年夜飯桌上重談自己的228記憶和傷痛,但可能回憶失準、情緒交雜,每次總有些微差異。不過在柯文哲從政後,常常有網友罵「你們家到底有多少個228版本」,讓她感嘆,好像沒有統一版本就被打成萬惡不赦一樣。陳佩琪也質疑,為何對執政黨有意見就會被指是「唱衰台灣」?
郭怜妤
2021-03-06 21:06
新聞
國內
陳文成最後堅持曝光 陳翠蓮:他與特務針鋒相對,威權政府難以忍受
「陳文成沒有示弱、沒有屈服、沒有退縮、還滔滔雄辯,這讓威權政府難以忍受……」1981年7月2日夜間,留美菁英、台大數學系友陳文成遭警備總部人員帶走約談,隔日清晨離奇陳屍台大校園,史稱「陳文成事件」──過往人們往往以「真相不明」受害者看待陳文成。然而,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2日在陳文成事件39周年紀念晚會上致詞時,談起陳文成面對審訊不願屈服、堅持要民主改革的身影,以及其「生前最後一天」的堅持。
謝孟穎
2020-07-02 22:15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德國《時代周報》評中國:威權政府能實現工業化奇蹟,但成長率終將下滑
最新一期的《時代周報》以「炒作中國」為題,刊發了由該報發行人約菲(JosefJoffe)撰寫的評論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率下滑,這一切其實都在意料之中。威權政府能夠實現工業化奇蹟,但是之後的成長率不可避免地會下滑,中國也不例外。
德國之聲
2019-07-28 12:24
新聞
政治
國內
歷史
你的日記不是你的日記?促轉會發布紀錄片,那一年全台校園內「監控者」竟超過5000名…
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29)日發布紀錄片「不是自己寫的日記」,並找來80年代在校園中被監控的當事人閱覽當年的監視檔案,根據民國72年(1983年)的統計資料,全國大專校園內共超過5000名的「監控者」。
中央社
2019-05-29 12:09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進黨廉價的轉型正義
促轉會錄音帶事件重創民進黨政府形象,原為追求轉型正義以此促進和解的單位,竟然成為如古代東廠般的政治打手,促轉會高層將促轉會當成輔選機器,將侯友宜視為「不操作會很可惜」的對象。這樣的方向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因為早在今年初民進黨已經就鄭南榕、盧修一等人的過往作為打擊侯友宜的話題。然而打侯就可以還原歷史真相嗎?又可以促進誰的轉型正義?
陳以樂
2018-09-18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執政黨眼中的轉型正義僅是一場洞穴寓言
「洞穴寓言」為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著的理想國(TheRepublic)一書中的篇章。在該寓言中,柏拉圖藉其導師蘇格拉底之口,將人的感官世界塑造成一個地下洞穴的意象。在這地穴中,人們的脖子與大腿被捆綁於椅上,在其前方的是一堵矮牆,而其背後則佇立了一盞火光。由於人們被綑綁無法轉身顧望,因此僅能透過其背後的人所發出的聲音,以及他們藉由火光塑造於矮牆上的陰影,對這世界產生認知,猶如在看一場皮影戲一般。
葉宗林
2018-09-18 05:20
風生活
世界
言論緊縮》俄羅斯男子貼文諷國家「前途無亮」,竟吃上官司
俄羅斯男子尼基丁(EduardNikitin)2015年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一則關於國家前途無亮的笑話,3年後的今天,他卻因這則分享與另一貼文,被控極端主義面臨受審。
中央社
2018-08-28 10:25
新聞
政治
兩岸
李明哲蒙難一周年》聲援者:真正能抵抗中國玻璃心威權政府的,是李明哲所做的一切
「中國將他的髒手伸到台灣、但不僅限台灣,台灣作為最嚴重的受害者,要盡一切努力來抵抗!」2017年3月19日台灣民運人士李明哲於中國遭捕,而在事發後滿一年的今天,救援大隊與數個人權團體發起遊行,盼台灣人莫忘至今仍遭關押於中國的李明哲。社運人士、永社副秘書長洪崇晏表示,台灣的民主、自由與人權正遭掠奪與污染,能與之抗衡的,正是李明哲對民主的堅持。
謝孟穎
2018-03-19 19:58
新聞
兩岸
歷史
BBC專訪法蘭西斯福山:中國廢除任期制,將成其他威權政府榜樣
日裔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Fukuyama)的成名,源於蘇聯解體後的那本《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那個年代,福山對世界的看法正如他的書名一樣,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BBC News 中文
2018-03-05 13:10
新聞
政治
兩岸
美國若拋棄民主價值,徐斯儉:那憑什麼譴責北韓發展核武?
根據知名國際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House)1月的報告,全球自由度連續11年下降,全球民主退潮的現象受到關注。台灣民主基金會(TFD)執行長徐斯儉近日指出,全球政治秩序不只建立在武器和條約之上,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人類文明世界的標準之上,這個標準如果被破壞,「所有我們的信仰體系(beliefsystems)」都會動搖,這個問題令人「擔心到睡不著覺」。
石秀娟、謝孟穎
2017-09-12 08:20
風生活
世界
靜靜唱著國歌,竟被軍人開槍掃射… 韓國版的二二八,讓你從異國看見過往台灣人的淚
作為一名記者的使命是什麼?讓真相公諸於世,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也在所不惜,那是記者對「真相」的使命感!作為一名開計程車維生的計程車司機,他的使命是什麼?將乘客安穩的送達目地的,也許就是他提供的最好服務。可是,如果那是一趟不一定回得來的車程,你會願意載這個客人一程嗎?
薛怡青
2017-09-08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