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學術界 文章列表
#
學術界
約 3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大國博弈
川普讓美國學術界開始「逃亡」?憂法西斯獨裁陰影籠罩,常春藤教授接連「遠走多倫多」
美國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哲學系教授史坦利(JasonStanley)因為擔憂美國的政治環境,決定離開美國、前往加拿大的大學任教。他3月26日告訴英國《衛報》,他擔心美國正逐漸走向「法西斯獨裁」。
李岱青
2025-04-01 14:27
新聞
國際
兩岸
恐中症上身?美共和黨眾議員擬修法,要全面禁止「中國公民」取得學生簽證
新一屆美國聯邦政府與國會,近期又多了一項「恐中和反中」的政策,接下來要針對的對象是學生簽證(Studentvisa)。由來自西維吉尼亞州(WestVirginia)的共和黨眾議員萊莉・摩爾(RileyMoore)提案,她認為中國共產黨(CCP)正利用美國簽證制度,試圖竊取美國各領域機密,指控中國籍留學生從事間諜行動,協助北京竊取機密和危害美國國家安全,要透過這份法案、徹底禁止中國公民獲取學生簽證入境美國的權利。
李靖棠
2025-03-13 15:37
風生活
即時
台灣為何養不出諾貝爾獎?千億科研預算恐成泡影!學者揭「這股力量」拖垮學術發展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20日)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指出,台灣投入科研數十年,卻仍未培育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真是丟臉」。他強調,日本已有多位獲獎者,依照比例台灣也應該有所斬獲,顯然出了問題,他認為,問題不在體制僵化,而是大學長年受繁瑣法規束縛卻不改革,導致學術發展受限,學校應負起責任。
周育信
2025-02-20 14:23
風生活
即時
學術界最大騙局!她用「死亡證明」偽造UCLA學歷,連騙2所頂大…台大靠1招識破
曾因假造學歷遭判刑的前逢甲大學教授陳杏圓,近期竟試圖應聘台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的教職,但在第一輪資格審查即遭淘汰,她的詐騙手段也曝了光,對此,台大強調,造假行為違反學術倫理,但因陳杏圓並非台大教師,學校不予評論。
周育信
2025-02-12 11:08
財經
風書房
念到博士,就一定要在學術圈工作?美國教授親身經驗教你成功跨界,找到新機會
找工作就是自我推銷。若想成功,你必須呈現出一個符合資格、條件亮眼的自己,向對方表明你是誰、你能帶來什麼,以及你和其他應徵者有何不同。在面試時,「做初階工作的話條件太超標、做高階工作又不夠資格」的觀念,可能會是你遭遇的最大挑戰。這把雙面刃深深威脅著大多數脫離學界的人。若不想踩雷,你需要知識和靈活變通:一旦理解這種觀念如何產生的,以及為何如此普遍,你就能巧妙閃避雷區。
臉譜出版
2025-02-01 07: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你是否只能停在辱人小丑的胡鬧階段? 談學術爭論的倫理
學術論戰和學術爭論,對全球學術界進步發展是一件好事,都如果淪為「黑來黑去」的人身無意義攻擊,那只會淪為代表你不只沒學問,連品格都很低下,自己害自己陷入「缺學問+缺德」雙重人生困境,所以就算是學術論戰和學術爭論,也需要有學術倫理的規範,不然最後只會變成為滿足各自面子、爭勝虛榮心的胡鬧吵架,最後根本沒有得到所謂的學問,只是吵到變成法庭見,持續內耗。
張天泰
2024-11-10 05:30
風生活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迎戰6G、AI晶片需求!國科會推學術界3大專案,延續台灣半導體領先優勢
國科會表示,半導體是6G、AI等科技的核心,以台灣半導體實力為利基,將能開創新興應用,並透過推動3大學術界半導體專案計畫等方式,可望使台灣2035年半導體產業不論是製程、設備、材料、晶片設計,都得以延續領先優勢。
中央社
2024-03-30 09:10
新聞
政治
不滿國民黨三度落敗開改革第一槍!學術界發動連署提「青年接棒」4大主張
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三度失利,今(5)日學術界開第一槍發起連署,提出倡議「開放國民黨:我們的改革主張」,具體主張分別是開放的組織、開放的智庫、開放的理念、開放的決策。期盼通過這4項主張,國民黨能夠實現青年接棒、社會對話、重建使命、和內造民主的目標。
呂品萱
2024-02-05 19:0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林繼周觀點:大學並沒有脊梁!
在今年初台大管中閔校長卸任的前一天,筆者有幸隨同學長前往台大校長室與他合影留念。2個多月之後,管校長和楊渡合著的《大學的脊梁》出版,很快便榮登三家網路書店銷售冠軍。
林繼周
2023-08-02 05:50
VIP
國內
調查
重磅專訪
政經解密
重磅專訪1》想當學術界逃兵卻成台大校長 陳文章親曝影響他至深的兩個人
台南新營有一座玄天上帝廟,台大校長陳文章小時候就住在廟旁,爸爸騎三輪車出去賣東西、媽媽經營小店鋪賣碗盤。陳文章小時候不愛讀書,有次考到全校前5名,朝會上台領獎得到很大鼓勵,從此奮發向上。陳文章說,「媽媽雖然沒上過學,卻是影響我最大的人,她讓我學會勇敢迎接挑戰,永遠樂觀。」
謝錦芳
2023-06-01 08:40
新聞
政治
陳明通喊林智堅論文抄襲是「冤案」 王鴻薇批:根本是學術界的敗類
國安局長陳明通日前在立院不滿遭國民黨團指對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掩護圓謊,當場反駁「林智堅的案子,很確定是一個冤案」,引發討論。對此,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當選人王鴻薇表示,陳明通已經誇張到令人覺得不可置信,台大真的要處理陳明通,敗壞學術倫理,根本是學術界的敗類,現在還高居在政府的殿堂。
陳彥羽
2023-01-11 22:55
新聞
地方新聞
新竹
政壇抄襲歪風連環爆 清大周卓煇:縱容學生抄襲的就是學術界首惡
國內政壇學術抄襲歪風連環爆!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民眾黨前立委蔡壁如、桃園市長鄭文燦、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等人接連被撤銷碩博學位,後續未爆彈更讓政界人心惶惶。如何遏止清消這股歪風,在清華大學任教34年的周卓煇教授認為,「不要求學生遵守學術倫理,不要求學生尊重著作權法,反而縱容學生抄襲的,違反學術良心,製造學術破口,應該就是學術界的首惡!」
方詠騰
2022-12-06 17:31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選舉過後,這個孱弱的學術界會改變嗎?
類似陳明通的教授,在臺灣的公立大學中並不稀有。陳明通絕不是開先鋒的第一人,也不會是最後一人。許多不同學術領域中(如教育、工程、生命科學、資訊科學)都有這樣的人物,只不過外界不清楚。之前媒體偶爾也會披露類似的情事,因為不牽涉到政治或顯眼的政治人物,所以沒有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這些不被外界知曉的陳明通們,對其所屬領域及整體社會造成的負面結果,仍然不可小覷。希望有媒體和相關單位(教育部、立法院或監察院)能展開較全面的調查,針對臺灣學術界的亂象作深入了解。
諄筆群
2022-10-10 13:50
新聞
政治
林智堅抄襲非單一特例?苦苓爆「學術界內幕」:3種人躺著也中槍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因論文抄襲爭議退選,引起各界熱議。對此,作家苦苓14日在臉書透露,在職專班研究生的普遍生態,只要是「有助理的在職生」,例如公司老闆、民意代表、醫生基本上就不會自己寫論文。
陳煜
2022-08-15 00:59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有關「論文門」─請蔡英文總統直球對決
真的是有完沒完啊,不是說真金不怕火煉的嗎?看看當時總統蔡英文是如何評論高雄市議員李眉蓁的真假論文說法?坦白說,果若真有「那本論文」就請坦率拿出來「直接砸向」那些質疑者的臉上去,相信台灣沒有人會反對,又何須將學術等級的論文給「保密30年」呢?不懂、不懂、不懂,因為很奇怪,所以筆者一定要說三次。
胡文琦
2021-09-02 05:30
新聞
政治
批總統府辯護蔡英文論文門「侮辱學術界的智商」 林環牆:英國校方也有共犯
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林環牆日前指控,總統蔡英文1984年申請政大教職所寫的博士論文題目,和國圖版題目迥然不同,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日前回應,蔡英文在表單上寫的是論文PARTTWO的名稱。對此,林環牆痛批,這樣的說法是在侮辱學術界的智商,更是在羞辱蔡英文自己。
羅立邦
2021-08-30 15:35
新聞
國際
兩岸
謀我之心不死!中國學術界推「統一台灣」三策:下策武統、中策和統、上策智統
中國當局上周日(1月10日)刊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其中再次提到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BBC News 中文
2021-01-18 10:04
新聞
國際
解讀》「令和大叔」民調驟跌為哪樁?6名學者落選「日本學術會議」會員,菅義偉遭質疑報復反安倍勢力
接替安倍晉三、成為令和時代第二位日本首相的菅義偉,9月16日就任以來頗受大和子民喜愛,新政府開張的支持度竟拉高到74%(《日經》、東京電視台聯合民調,9月17日發表),比起安倍下台前的低迷民調不可同日而語。這位高齡71歲、出身東北農家的「令和大叔」(其實叫他「令和爺爺」更為貼切),雖被稱讚具備「人品可以信賴」、「有安定感」等優勢,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的民調數字卻從高點急凍為55%(NHK民調,10月12日發表)。菅義偉做錯了什麼,惹的日本民眾如此反感?日本學術會議風波的處理失當,咸認是他上任後遇見的第一個挑戰。
詹如玉
2020-10-17 10:30
VIP
國際
政治
新新聞
報復反安倍,菅義偉向學術界宣戰
日本首相菅義偉向日本最高的官方學術研究機構「日本學術會議」宣戰!日本共產黨機關報《赤旗》十月一日獨家報導,日本學術會議提出的一○五名新會員名單裡,有六名學者被刷掉。過去會議提出的名單從來沒有被政府推翻過,因此引發學界與媒體以保衛學問自由為名,進行強烈抗議。
甘粕代三
2020-10-16 19:00
新聞
政治
國內
調查
「學術界奧斯卡」預算上限100萬卻編200萬 立委爆教育部「帶頭違法」
有「學術界奧斯卡」之稱的國家講座,近年因前台大校長楊泮池的論文事件曾陷爭議,如今又爆爭議。國民黨立委萬美玲發現,教育部編列明年度預算時,疑將國家講座預算「浮編」,法定100萬元的獎助金,教育部卻編列200萬元,質疑身為教育主政機關帶頭違法,讓教育界蒙塵。
羅暐智
2020-09-26 08: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