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慢性病 文章列表
#
慢性病
約 19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重大疾病高危險因子 國健署提醒「定期測量血壓」掌握健康狀況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更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與腎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高危險因子。更甚者,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結果,2023年國內十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均名列前茅。
黃天如
2025-05-14 12:27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健保擴大給付骨質疏鬆藥品 還沒骨折就可用藥 13萬人受惠
你知道嗎?隨著國內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骨質疏鬆已躍居慢性病排行第四大威脅。健保署長石崇良(7)日表示,健保自今年3月1日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範圍,且「超前部署」,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給付。根據健保統計,一年可新增13萬人受惠,健保每年將增加挹注超過8.65億元。
黃天如
2025-05-07 20:5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別被體重數字騙了!「瘦胖子」死亡風險比肥胖者高5成 年紀愈大愈危險
許多人知道肥胖與慢性病的關聯,但你以為體重正常就代表健康嗎?全球約有45%的人屬於所謂的「瘦胖子」(MetabolicallyObeseNormalWeight,MONW)即代謝性肥胖但體重正常的族群。值得警惕的是,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研究顯示,這些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且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黃天如
2025-03-31 15:18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長期喝酒傷腦部!戒斷出現譫妄更嚴重 血液「1指數」上升死亡率高達20%
酒癮是一種慢性病,具高復發率,而個案在停酒初期會歷經各種酒精戒斷症候群,其中又以震顫性譫妄最嚴重,因此早期識別並及時啟動治療十分重要。然而過去醫學上缺乏準確的檢測指標,來判斷酒癮者是否會發展成震顫性譫妄。北市聯醫松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與國衛院研究員劉玉麗研究發現,血中的一個蛋白分子-神經絲輕鏈的濃度在酒癮個案體內顯著高於健康受試者,而其不但可望作為震顫性譫妄的預測標記,甚至可以用來代表腦神經損傷程度的指標。
黃天如
2025-03-28 20: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新冠重症再增9例!4旬女接種過疫苗、無慢性病 染疫呼吸衰竭進加護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我國仍在低點上下波動,惟併發重症病例持續增加,所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9例新冠肺炎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其中就有7例未接種JN.1疫苗。
黃天如
2025-03-11 15:59
風生活
健康
健保新政策3/1上路!擴大給付「2族群」受惠,條件資格一次看
編按:健保署自3月1日起擴大SGLT2抑制劑用於給付糖尿病的健保給付範圍,適用於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給付前提須要看2數值和1條件,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強調,條件是患者要參加照護網(腎病共照網)。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補充,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介於25~60、尿中白蛋白尿/肌酸酐比值(UACR)介於200~5000之間,且參與健保署早期CKD與Pre-ESRD照護計劃的患者,即符合健保給付資格。
優活健康網
2025-02-28 11:00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冬天家裡常開除濕機!1疾病很多民眾都中了,醫師曝最理想室內溼度避免變成慢性病
不少人冬天會在室內使用除濕機保持乾燥,但過度乾燥卻有可能導致呼吸道黏膜水分流失,降低保護功能,引發呼吸道不適等症狀,有醫師指出,這種情況格外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若不及時控制更可能發展成長期慢性症狀。
王宇薇
2025-01-21 14:51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環境
日本
流感病例飆13萬人次!高燒患者擠爆門診…醫揪「共同特徵」: 幾乎都去過這國家
秋冬季節到來,呼吸道疾病進入高峰,上週全台類流感門急診人次增至12萬7357人。對此,專家表示,近期診間大多數高燒患者確診為流感,尤其以曾到日本旅遊者居多,因此建議準備前往日本的民眾及早接種流感疫苗,並提醒疫苗需1-2週才能發揮足夠保護力。
黃卓霖
2025-01-10 12:17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即時
健康
衛福部推「免費健康檢查」滿足1條件省千元!4大項目一覽…住家附近醫院都可做
新福利!衛福部宣布,自2025年起,年滿30歲的民眾可憑健保卡至配合醫療院所進行健康檢查,涵蓋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驗、腎功能測試及健康諮詢等4大服務,每案補助880元,符合特定條件者最高可享1250元補助。
黃卓霖
2025-01-09 16:34
新聞
政治
國內
北市新冠死亡數高流感5倍!4類高風險族群染病更嚴重 醫籲「快打疫苗」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好發的季節,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從2023年10月至今年9月,過去1年內台北市新冠死亡人數為流感的5倍,且在10月間就新增2例新冠死亡,呼籲高風險族群民眾追加接種新冠JN.1疫苗,也建議「左流右新」同時接種雙疫苗以提升保護力。
張大任
2024-11-05 21:4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高風險族群當心!流感+帶狀疱疹恐成今年秋冬雙重威脅,慢性病患風險翻倍 醫籲今年秋冬積極預防流感、帶狀疱疹,打造雙重防護!
公費流感疫苗今日正式開打,為預防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政府每年也積極呼籲50歲以上、特別是慢性病患等族群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然而,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慢性腎病、糖尿病、免疫系統受損(有癌症病史)等,單單預防流感是不夠的,另一個常被忽略但同樣具威脅性的疾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也需格外留意。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指出,50歲以上、尤其免疫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也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對象,隨著年齡增加,帶狀疱疹的感染風險會顯著提高,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1],因此更應及早預防。
唐可欣
2024-10-11 14:29
新聞
政治
健康委員會》健保財務撐得住嗎?石崇良:與商保互補可行性評估年底出爐
總統賴清德今(22)日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健保署長石崇良針對健保永續議題進行報告。石崇良指出,健保財務面臨嚴峻挑戰,而健保資源有限,國人平均有3.46張的商業保險,今年已委託國衛院研究「商業保險保單和健保互補可行性」,預計結論會在年底論壇出爐,屆時再做進一步的健保、商保合作。
羅立邦
2024-08-22 19:48
新聞
國際
你是這18億人的其中一個嗎?WHO:全球越來越多人缺乏運動,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
根據本周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近18億成年人因缺乏運動而面臨罹患糖尿病、痴呆、中風、癌症等病的風險。
德國之聲
2024-07-01 13:27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健保藥價調整「9成老藥被砍」4月上路!600萬慢性病患沒藥用 醫嘆:離死亡不遠
衛福部健保署從今年4月1日起將調整藥價,雖預計節省新台幣55.3億元的支出,但藥師公會指出,這次調降的藥品中,超過9成都是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且大多數屬於慢性病用藥,擔憂這些藥品因價格調低而退出市場的話,將影響高達600萬慢性病患者的用藥權益。
陳怡穎
2024-02-23 13:43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高血壓常是自己吃出來的!「5大食物不鹹」卻有大量的鈉,早餐麵包也上榜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力foodNEXT
2024-02-09 10:30
風影音
下班經濟學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哈佛醫師公開:做對一件事,癌末奇蹟逆轉?!
你知道只要做對一件事,就能扭轉癌症和慢性病嗎?今天邀請到哈佛醫師許瑞云和鄭先安醫師來告訴大家,幾乎所有的病,都不是「藥物」治好的!想要健康怎麼吃?怎麼做?讓專家告訴你!
下班經濟學
2024-02-02 18:00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想降三高不用一直吃藥!營養師曝「吃對1零食」遠離慢性病,還能補充蛋白質、維生素E
許多人愛吃零食,然而有些零食卻含有大量的糖或鹽,吃多了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嫚嫚營養師表示,餅乾、糖果等零食,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所組成,也是引起代謝症候群、超重、肥胖等慢性病的原因之一,不過只要以堅果取代,就可以降低風險,而且堅果也是蛋白質、纖維、維生素E的豐富來源。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1-26 13:33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燙秋葵要不要去蒂頭?農糧署曝正確煮法!加碼曝4種料理方式,別再只會加醬油
許多民眾喜歡吃秋葵,不僅能幫助消化,還可以預防慢性病,農糧署指出,秋葵營養價值豐富,有助腸胃蠕動,不論是蒸、炒、烤、拌等料理方式都可以,但建議保留蒂頭,以免營養流失。
簡沛晴
2023-09-06 14:40
風生活
健康
60歲婦無慢性病,竟因「熱心鄰居1舉動」昏迷送急診!醫師嘆台灣人這習慣:真的很危險
身體不適時,千萬不要自行診斷或隨意服用藥物,以免造成嚴重後果!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低血糖而陷入昏迷,被送進急診室,不過她本身無慢性病史,為何會突然昏迷?經查,原來是因為吃了鄰居的血糖藥所致。
蔡惠芯
2023-06-26 17:01
風生活
財經
品味生活
讓癌症變慢性病!魔法子彈 客製化疫苗當紅 商機逾3000億美元
這幾年隨著健檢觀念的普及與新藥發展,使得癌症診斷時間可望提早及獲得控制的比率逐漸上升。醫師普遍認為,讓癌症朝慢性病化有效控制。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姜乃榕表示,在癌症前期,通常會以開刀加上術後放化療處理,若診斷時已面臨無法開刀的狀況,整合多種如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等已是趨勢。
陳麗茹
2023-05-15 13:00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