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政黨也改變了方向。當所得與財富開始集中在頂層,且政治競選活動的成本飛增,過去仰賴(向上傳達會員觀點的)州與地方性組織的政黨,開始變形成為由上而下的大型募款機器。在屈服於競選經費飛增的壓力之前,共和黨早就跟大公司、華爾街、富裕的贊助者的偏好緊密結合,現在連民主黨也變得跟同樣這些有錢利益團體亦步亦趨。民主黨眾議員科埃略(TonyCoelho)洋洋得意地說:「不論企業喜歡與否,他們都必須跟我們打交道,因為我們是多數。」自科埃略於一九八〇年代擔任民主黨國會競選活動委員會主席之後,就開始對美國企業敲詐勒索。科埃略的民主黨很快就跟共和黨從企業界與華爾街金庫取得的捐款不相上下,但是,假定大公司得依靠民主黨國會及這些公司對兩黨的慷慨大方,被證明是一種浮士德交易(Faustianbargain)。民主黨仰賴大公司在一九九四年變得明顯,許多民主黨議員投票反對柯林頓總統的醫療保健計畫,因為他們的企業贊助者反對這項計畫,數日後的大選中民主黨遭到選民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