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排碳大戶 文章列表
#
排碳大戶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明年281家公司得繳碳費!彭啟明曝「榜首」台積電天價金額
環境部將從2025年開始推動碳費制度,業者要在隔年繳交前一年的費用,環境部長彭啟明今(24)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預估台積電可能會是繳交碳費最多的公司,但相較於整體營收來說,影響非常小,另外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也預料會分別繳約5億元左右的碳費。
馮建棨
2024-10-24 18:54
風生活
理財
商業
環境
省電就是省錢!到底該如何省碳費?專家一文揭發企業省碳費方法
強盛公司從事金屬製造業務,算是用電大戶,且類別一加類別二的直接排放,一年超過25,000噸甚多,自然也是排碳大戶,之前為了強化企業形象,加入RE100,採買了約10%的綠電。公司最近將永續部從廠務部獨立出來,招募了新人小琳統籌所有跟企業永續相關的業務,小琳一到任,第一個任務就是要處理環境部準備要對排碳大戶課徵碳費。
綠學院
2024-03-12 14:46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產業觀點
商業
碳有價時代來了,排碳大戶怎麼辦?台泥推出低碳建材,第一個客戶是這家大建商
全球碳有價時代來臨,身為排碳大戶的建築及公共工程產業首當其衝。瞄準全球營建減碳趨勢與商機,台泥率國內水泥業者之先,推出全系列低碳產品,並且拍胸脯保證「減碳不減強度」,首波鎖定重視ESG的上市企業、建設公司與營造商,第一個客戶即是富邦集團旗下的富邦建設。
林彥呈
2023-10-30 15:17
新聞
國內
財經
產業觀點
商業
經濟
台灣要收碳費了,群創總經理:負毛利、景氣循環股產業應緩徵或調整徵收來源
邁向2050淨零碳排,今年初立法院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2024年起將對排碳大戶開徵碳費,雖然詳細費率與徵收對象仍未明朗,許多業者卻已感到壓力重重。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建議,政府規劃徵收碳費,對於負毛利、景氣循環股產業應予緩徵,或是調整徵收碳費來源。
林彥呈
2023-07-17 16:30
風生活
環境
誰需要取得碳排放許可?專家帶你認識「碳權賭場」的2大玩家
八月的賭城拉斯維加斯,你這輩子長這麼大終於第一次玩俄羅斯輪盤,非常興奮,大概有些新手運吧,幾個小時之後你手上多了一些籌碼,你忍不住在桌邊歡呼了起來。
綠學院
2022-08-18 18:41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高市環保局邀排碳大戶 協助產業研商淨零策略、自治條例
為達2050淨零排放,高雄市環保局今(4)日召開「產業淨零大聯盟暨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交流會議」,現場及視訊與會單位包括中鋼、中油、台電、日月光及群創等高雄市各產業龍頭以及相關事業單位及產業公會代表,會議針對產業淨零大聯盟運作及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草案)修正內容進行討論。
徐炳文
2022-08-04 22:50
VIP
國內
財經
調查
新新聞
科技
減碳玄機2》歐洲邊境碳稅來襲 287家排碳大戶課碳費,台灣靠供應鏈減碳能過關?
2023年歐洲碳關稅即將試行,台灣為了避免出口商品碳足跡過高,準備透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對287家排碳大戶課徵「碳費」,作為與歐盟協商的籌碼。這種「抓大放小」策略,無非是希望大型製造業(尤其是電子業)共同約束供應商減碳。然而,台灣綠電供應不足,絕大多數綠電憑證被台積電一家「吃電怪獸」買走95%,同樣是「吃電怪獸」的面板業,友達光電目前的內部碳定價只有1099元,遠低於歐盟每噸碳排徵收60至70美元,台灣真能靠碳費頭過身就過?(系列2之2)
林上祚
2022-07-04 17:10
新聞
國內
財經
經濟
疫情急,減碳也很急!台灣2024年起徵收碳費, KPMG黃正忠:一定要從徹底盤查排放做起
風傳媒2022趨勢論壇《零碳新經濟》5/27同步線上直播
周岐原
2022-05-10 19:41
財經
科技
重磅專訪
產業觀點
商業
VIP
「排碳大戶很有興趣!」專訪中研院長廖俊智,從一個小玻璃瓶,看台灣減碳技術創新
風傳媒2022趨勢論壇《零碳新經濟》5/27同步線上直播
周康玉
2022-05-10 17:00
新聞
國內
財經
調查
下班經濟學
德國直擊》加速減碳成企業首要任務!水泥、鋼鐵業如何撕下「排碳大戶」標籤?
熱浪、冰川融化、超強颱風,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加速減碳,已經成為政府及企業的首要任務。
尹俞歡
2019-11-06 08:10
新聞
政治
財經
調查
用核電能減碳?綠盟:別忽略排碳大戶責任 魏國彥:再生能源、天然氣都有上限
台大風險中心比較馬、蔡能源政策在2025年的碳排放量,發現由於前後朝對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的發電佔比目標不同,導致馬政府在啟用核四的情境下,電力系統碳排放量仍高過蔡政府未啟用核四的情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洪申翰認為,這項計算證明用核電就能減排只是迷思,更不該因非核忽略碳排大戶的減碳責任;曾任環保署長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則強調,再生能源、天然氣都有設置限制,蔡政府應說明評估過程及代價。
尹俞歡
2017-11-21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