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敏感詞 文章列表
#
敏感詞
約 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AI
「台灣是主權國家嗎?」實測DeepSeek中英版本:同一個問題,卻有兩種答案
德國之聲分別用中文和英文分別對DeepSeek就一系列話題進行了測試,從政治到經濟,到藝術,再到LGBTQ+權利,來評估中文和英文狀態下DeepSeek的回答有無差異性。
德國之聲
2025-02-03 14:16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大批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面對送上門的流量,這群洋用戶也會被言論審查嗎?
隨著TikTok「不賣則禁」的大限將至,美國大量「TikTok難民」在短短幾天內,湧入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RedNote)。
德國之聲
2025-01-16 10:2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台灣新聞比深圳新聞少!」香港國安法4周年,台灣新聞如何在香港媒體上「消失」?
香港,曾經是兩岸之間重要的資訊交流平台,但《香港國安法》實施4年,台灣議題在香港變得敏感。一天之內,「台灣總統賴清德」的稱謂在香港媒體上集體消失了。5月20日,賴清德就職上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當日前夕,香港《明報》和《信報》還是稱他為「候任總統」。5月21日,他在上述媒體突然變成「台灣領導人」,或被直呼其名。
BBC News 中文
2024-07-02 22:24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共大規模封殺討論,「梁靜茹」、「可惜不是你」都成敏感詞:李克強病逝為何讓習政府如臨大敵?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的突然去世引發了中國各個社交媒體平台對相關討論及其嚴格的審查,評論區關閉,相關關鍵字被封。但還是有不少中國網民用各類方式紀念這位被他們認為是習近平時代最後一位代表著改革開放道路的高級官員。
美國之音
2023-10-30 18:00
財經
科技
商業
文心一言獲准上線 如何回應「敏感詞」?
百度等4家中國公司31日獲准向公眾推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類似於ChatGPT的服務。DW試用發現,機器人會中止包含「習近平」等敏感詞彙的提問對話。
德國之聲
2023-09-02 18:16
風生活
兩岸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中國熱議》草木皆兵!564個新「敏感詞」,被加進中國監管行列!連用諧音「細頸瓶」,暗稱「習近平」都不行!
《中國數字時代》最近公布了一份洩露內部文件,顯示在2020年的兩個月裡,中國年輕人愛用的社群平台「小紅書」的監管單位,悄悄增加了564個「敏感詞」,全是對這位中國國家主席的代稱。
金牛幫幫忙
2022-10-18 22: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德國之聲獨家:資訊傳輸未加密,甚至內附敏感詞清單—北京冬奧官方APP暗藏資安風險
作為防疫措施之一,北京冬奧會的所有參與者都必須記錄個人健康狀況。主辦方提供的一款名為「冬奧通」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可以實現這一功能。但是,德國之聲獨家獲得的一份安全研究報告顯示,這款軟體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德國之聲
2022-01-19 23:0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政經解密
林庭瑤專欄:高虹安的語言遊戲,「塔綠班」的神奇魔力
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在《哲學研究》舉了蓋房子的例子:當建築師向工人說「石板」,身旁工人遞出了「石板」;兩人都說同樣一件東西,對工人來說是心理圖像,但對建築師而言是指揮行動。維根斯坦要指出的是,語言不只是描述事實,而且可以創造行動,因此語言與行動的相互結合構成了「語言遊戲」。最近民眾黨立委高虹安玩了一次「諧音梗」的語言遊戲,網上高唱〈塔綠班之歌〉,召喚出綠營群起反擊的社會效應。
林庭瑤
2021-09-25 14:1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武漢疫情一週年》李文亮、方方、張展......回顧中國噤聲言論、改寫新冠歷史的2020年
2020年伊始,中國政府就已面臨兩大主要挑戰:一種未知的疫病,威脅著全國各地的民眾;以及網上排山倒海的言論,向世界傳遞著正在中國傳播的疫情真相。
BBC News 中文
2020-12-31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他就像從小說《一九八四》走出來的主角......微博審核員現身說法!刪帖封號與五毛洗地的言論管制日常
劉力朋曾在中國做了十年的內容審核員,今年三月來到美國。近日,他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講述中共的網路審查體制是如何運行的,各個權力機構是如何一起打造網路「真理部」,從而實現言論控制與思想控制,實現極權主義統治的。他的經歷使人聯想到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
美國之音
2020-08-13 12:1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重慶遇80年最大洪峰,中國政府如何應對?洪水資訊竟成「敏感詞」,三峽大壩安危持續引發關注
中國南部近日遭遇連續強降雨,長江流域多處出現洪澇,重慶甚至遭遇80年來最大洪峰,數萬民眾被緊急轉移。中國應急管理部證實,截至6月23日為止,已有26個省市區受災,長江流域全面進入主汛期。不過有四川民眾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現在洪水相關資訊已成網路「敏感詞」,政府不准人民「散布不實訊息」。
國際中心
2020-06-24 17:15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官媒偷改新聞標題被抓包:1月報導還稱「武漢肺炎」、「武漢病毒」,風向變了「敏感詞」被消失
據推特網友發文,中國官方媒體已竄改過往的網路英文報導,「武漢肺炎」這個舉世皆知的名詞,已被修改為「與冠狀病毒相關的不明肺炎」。
中央社
2020-03-26 13:27
新聞
國際
兩岸
疫情中的牆國》生物課「涉黃」秒被封、歷史課不能談獨裁 中國老師直播教學屢遭網管屏蔽:課本全是敏感詞!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當前,中國各級學校全面延後開學日程,許多學校也紛紛改採線上教學模式,讓教師透過視訊直播等方式遠端授課,響應當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不料,在中國日趨嚴格的網路審查制度下,教師授課內容「涉嫌敏感」遭平台封禁,直播畫面瞬間消失的「災情」頻傳,#醫學生上網課有多難的標籤,日前也成為微博的熱門話題。
鍾巧庭
2020-03-05 18:3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白白胖胖」不是政治敏感詞
《儒林外史·第六回》:「把趙氏急的到處求神許願,都是無益。到七日上,把個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
主筆室
2019-10-30 0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思沙龍專訪》在中國的歷史課堂上,十年文革用45分鐘就說完:李振盛用十萬張相片對抗社會的集體遺忘
「全世界都知道文化大革命期間發生了什麼,只有中國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攝影師李振盛曾這麼說,在他的祖國,文革至今仍是不可多談的敏感話題。在中國社會的集體遺忘之下,明年就要80歲的李振盛,帶著自己在文革時期留下的無數相片,走遍全球超過60個城市,最遠到地球另一端的墨西哥和巴西,要讓文革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記憶。
鍾巧庭
2019-06-21 09:2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30年前的那一夜,到底解放軍哪些部隊殺進北京城?吳仁華獨力還原歷史真相,徹底破解19支戒嚴部隊番號
30年前,吳仁華是一位中國政法大學的助理研究員,頂著北京大學文學碩士的頭銜,憑藉著古典文獻專業整理法律古籍整理。這位學院高牆裡的年輕文人,在風起雲湧的1989年也毅然投入了民主運動,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與無數學子、民眾一同靜坐,期盼更加民主的中國早日到來。
李忠謙
2019-05-19 09:10
新聞
兩岸
歷史
成為「敏感詞」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他的猝死釀成天安門事件,30年後依舊遭到冷處理
1989年4月15日,74歲的胡耀邦因突發心肌梗塞而去世。隨後,民眾對這名1987年被迫辭職的中共前總書記的悼念活動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了大規模的示威抗議運動,遭致鎮壓。胡耀邦的辭世也因此被認為是「六四事件」的一條導火索。而此後的30年,中共官方對胡耀邦的態度也非常微妙。
德國之聲
2019-04-15 19:30
風生活
世界
敏感詞彙有300萬個!中國特色「網路審查員」不但要懂六四、劉曉波,連空椅子照片也要注意…
中國為數龐大的網路用戶及嚴格的審查規範,催生出人數快速成長的職業-網路審查員。這些大多才20幾歲的審查員,原本對天安門事件等一無所知,必須經過密集培訓和通過考試才能工作。
中央社
2019-01-04 12:07
新聞
國際
兩岸
為了飛進中國,閹割版谷歌「蜻蜓」蓄勢待發!專家:隱私保護不足,對市場也沒吸引力
最新消息顯示,谷歌為重返中國市場醞釀的搜索服務「蜻蜓」可以從技術上收集用戶的手機號碼和搜索歷史記錄,讓中國當局追蹤查詢敏感信息的用戶成為可能。技術專家表示,這在中國早已經是家常便飯。問題是會有多少中國用戶會選擇「閹割版」的谷歌。
德國之聲
2018-09-18 11:03
新聞
兩岸
科技
谷歌重返中國傳言再起:員工揭露「龍飛」秘密計畫,自動過濾「人權、民主」敏感詞
美國媒體報導,谷歌計劃把搜索引擎帶返中國,在中國推出一種符合當地法規、可審查內容的搜尋器,過濾有關「人權、民主、宗教、和平示威」等中國政府限制的內容。人權組織表示,如果谷歌真的為了中國市場而推出過濾性搜尋器,將是「互聯網自由黑暗的一天」。
BBC News 中文
2018-08-03 14: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