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文明衝突 文章列表
#
文明衝突
約 1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風評
觀點
文化
經濟
風評:脫中入北?賴清德的末日狂想曲
大罷免、驅趕陸配、境外敵對勢力、台積電赴美投資、解放軍圍台軍演、股市隨著川普(DonaldTrump)的喜怒變換紅綠……如上各種讓人難以喘息的重大事態,在短時間內一一真實上演。網路上不少人以「末日景象」來形容我們每天面臨的處境,異常紛亂,無比不安。
主筆室
2025-04-11 07:2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文化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賴清德演說裡的魔鬼,比「互不隸屬」更殺的「神秘數字」
賴清德總統上任已滿7天,回顧一周前他的就職演說,台派叫好又叫座,但更多人是對這份「準台獨宣言書」既驚訝又擔憂。後者的感受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才就任7天時間,立法院裡裡外外吵成一片,有理說不清;台海周邊又被解放軍用「聯合利劍」圍了起來,雖然拜登(JoeBiden)「再」承諾「出兵保台」,可是美國航母「雷根號」卻在南海「隔岸觀火」。
張鈞凱
2024-05-27 06: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賴清德「兩國論」走向「文明衝突」 趙春山:大陸有「這2招」對付台灣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提及兩岸「互不隸屬」,引起中國大陸方面嚴厲批判。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做出解讀,賴清德就職講話試圖切斷台灣與大陸的連結,恐陷入「文明衝突」,兩岸變成「非我族類」的鬥爭,而且內容展現出「活生生」的「兩國論」,未來中國大陸將採「圍點打援」與「孤立台灣」的應對做法。
張鈞凱
2024-05-22 15:57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習近平「不搞意識形態對抗」?《經濟學人》:「全球文明倡議」北京說一套做一套,恐加劇全球分裂
今年3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執政10年以來的第4個全球性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並承諾全球文明對話合作。
陳艾伶
2023-05-02 1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圍堵遏制VS.融合共生─文明衝突下的大國博弈之道
美中兩強所開展的大國博弈正日益陷入「修習底德陷阱」的敵意螺旋之對抗困境中。美國作為進攻方,是以「圍堵遏制」作為競爭之主軸;中國作為防守方,則以「融合共生」為其基調,並指出中國大陸所追求的是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之天下為公的境界。
約博
2023-05-01 14:00
評論
藝文
歷史
專欄
黃吉川觀點:古希臘「悲劇」的起源—文明衝突的歴史典範
西方近代文明的建構,一向以繼承基督教丶羅馬法及希臘文化自許。更進一步,當英國統治印度後,藉由搜集到的梵文及巴利文手稿,以西方的視野來重新書寫古印度宗教文化。法國拿破崙皇帝為跟上此帝國風,其主動征服埃及,並帶領専家學者破解埃及文,並以重建古埃及文明自許。而對於和西方基督教文明長期對峙的伊斯蘭教,整個西方學界,無不以重寫伊斯蘭文明為職志。這就是薩依德「東方主義」論述的重點。
黃吉川
2022-06-19 15:0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這是一場將影響未來數十年的文明衝突:《中美爭鋒》選摘(2)
從1980年代開始,中國經歷了令人目眩的經濟發展,目前,中國正力圖超越美國成為領導世界經濟的勢力。由於夥伴國家的保留態度,北京的絲綢之路計畫(一帶一路)没有最初設想的那麼大展鵬圖,然而,無論如何,確實加深了中國在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市場渗透。與此同時,美國終於意識到,現在,中國是其主要競爭對手了。
董尼德 PIERRE-ANTOINE DONNET
2021-11-11 05:10
新聞
國際
「共和國正進入黑暗時刻」!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發生恐怖攻擊,警方全面搜捕恐怖分子
中歐國家奧地利首都維也納2日晚間發生恐怖攻擊,多名武裝分子在街頭開槍掃射,並與警方交火,至少造成4位平民遇害、1名槍手遭擊斃、15人輕重傷。整起攻擊事件的執行非常「專業」,目前尚無任何組織承認涉案,至少1名凶嫌在逃,奧地利總理庫爾茲警告說:「共和國正進入黑暗時刻。」
閻紀宇
2020-11-03 07:34
新聞
國際
見證東西文明衝突交會!聖索菲亞博物館變回「清真寺」?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將做出關鍵裁決
土耳其最高行政法3日即將決定,是否將知名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土國伊斯蘭主義者多年來一直希望恢復清真寺用途,但世俗派與東正教徒都加以反對,但在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近年力挺下,改建恐怕已成定局,這座見證千年來東西文明碰撞的建築,也成為土耳其最美麗的政治戰場。
王穎芝
2020-07-02 19: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阿共悠著點 勿挑起文明衝突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日前以「世界進入多事之秋,台當局須悠著點」為題發表社評,警告台灣疫情期間「勿太過火」、「勿謂言之不預」;當天並伴隨機艦繞台,提升「文攻武嚇」力道,被視為中共對台動用武力、準備開戰的信號。
李武則
2020-04-19 05: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歷史
中美貿易戰》不只是經濟交鋒,美國鷹派要以「文明衝突論」掀起新冷戰與新圍堵
史金納(KironSkinner)是美國政壇與學界(相對)少見的黑人保守派健將,系出另一位黑人保守派重量級女性學者、小布希時代的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Rice)。今年4月29日,史金納在華府智庫「新美國」(NewAmerica)的一場論壇上指出,美國正與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文明、非常不一樣的意識型態」進行鬥爭,對美國而言是史無前例。她指的是中國,中國共產黨政權。
閻紀宇
2019-06-29 09:4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劉君祖專欄:霸權思想根深柢固,中美對抗不只是文明衝突
中美兩大國之間的衝突競爭愈演愈烈,原先各方矚目期望達成階段協議的期限又生變。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在私人網站上放話,疾言厲色施壓要大陸低頭接受美方希望的協議,北京礙難同意苛刻的條件,雖仍派代表團赴美周旋,顯然無法取得共識。一場提高關稅的貿易大戰等於已經爆發,雖說又有甚麼過渡階段云云,明眼人都看出此事很難善了,而且並非只是貿易戰那麼單純,實質上已是總體戰的層次。
劉君祖
2019-06-09 05:5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中美貿易大戰,台灣應該怎麼選邊站?吾爾開希:台灣早就選好邊了
美中貿易戰下的台灣,地處「科技島鏈」的最前線,華為生死存亡的關鍵是不是台積電?台灣在這場「文明的衝突」中站隊選邊,又可能面臨怎樣的風險?海峽論談邀請八九年北京學運領袖吾爾開希與國際政治金融專家汪浩深入分析。
美國之音
2019-05-27 09:28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中美貿易戰》文明衝突、意識形態、政權本質、種族因素……專家解析兩大強權競爭根源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表示,真正的文明之間不應也不會發生衝突對抗,算是不點名地回應美國官員有關美中競爭是不同文明及不同意識形態爭鬥的說法。美中競爭的根源到底是什麼?是文明?價值觀?意識形態?政治體系?還是地緣政治?抑或兼而有之?
美國之音
2019-05-19 16:00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紐西蘭清真寺大屠殺凶嫌是什麼樣的怪物?當過健身教練、曾經周遊列國、著迷基督徒與穆斯林宗教戰爭史
持槍血洗紐西蘭基督城兩座清真寺,造成至少50人死亡、50人輕重傷的澳洲籍槍手塔蘭特,在行兇前寫下長達74頁的「屠殺宣言」,自稱為「白人至上主義者」,且犯案後毫無悔意。《美聯社》17日起底塔蘭特,發現他曾經多次造訪土耳其、保加利亞、匈牙利以及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等國,著迷於宗教衝突以及基督徒和鄂圖曼帝國的戰爭史。
魏嘉瑀
2019-03-18 09:3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閻紀宇專欄:文明衝突的先知,侵略強權的幫兇──當代最具影響力伊斯蘭學者路易斯
伊斯蘭教和阿拉伯世界與當代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在這個領域最具影響力與爭議性的一位學者,卻既不是穆斯林也不是阿拉伯人,學術生涯黃金時期甚至無法踏上阿拉伯地區。英國猶太裔學者柏納.路易斯19日以101歲高齡病逝,但他究竟是伊斯蘭教與基督教衝突的先知,還是為侵略強權張目的幫兇,抑或兩者皆是,至今難以論定。
閻紀宇
2018-05-29 06: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國如何誤判了川普,導致美中關係的「硬著陸」
美中關係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有一個過程,並非突然而至。我從2014年開始,就撰文提醒外界注意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並指美中進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此乃因為在歐巴馬後期,美中關係出現惡化狀態,這種惡化不是由某個突發事件導致的短期關係變壞,而是總體性的。其中一個突出表現,是習近平向歐巴馬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一直未獲美方回應。
鄧聿文 獨立學者
2018-04-24 16:36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觀點
多維觀點》「銳實力」背後的西方焦慮與文明衝突
有一場21世紀的文明衝突正出現極具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過去兩個月西方世界開始颳起一股「銳實力」(SharpPower)風暴,矛頭對準的,便是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兩個非西方強者。
吳婷
2018-03-14 05:10
評論
國際
閻紀宇專欄:川普白宮的革命家、文明衝突的教主
「事實就是,一場重大戰爭正在進行,而且禍延全球。以現今的科技、媒體、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垂手可得而言,它注定要成為一場全球性的衝突,我認為我們今日就必須面對。」
閻紀宇
2017-02-15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