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次貸風暴 文章列表
#
次貸風暴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國內
房地產
新青安淪炒房幫兇?限貸令強碰20年最大交屋潮 郭正亮示警:當心次貸風暴
新青安房貸政策點燃房市熱潮,在央行總裁楊金行邀請各大銀行「喝咖啡」後,部分銀行開始收緊房貸條件。對此,前立委郭正亮於節目《亮哥快評》中批評,總統賴清德選前的政策買票工具,上路1年就淪為炒房幫兇,史上最嚴格限貸令碰上20年來最大交屋潮,可能構成台灣版「次貸風暴」。
蔣帆威
2024-08-28 10:4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免頭期款」政策恐成「台式次貸」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針對青年購屋提出「555方案」,用意當然是搶青年票,不過這種狀似「嘉惠青年」的德政,往往可能傷害總體金融面,甚至對貸款者而言也未必有利,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成為「台式次貸」。
主筆室
2023-12-14 07:30
風生活
37歲男從沒工作過!自豪傳授2招爽當「啃老族」,網一面倒罵翻:這樣真的開心嗎?
現代社會低薪、高房價愈來愈多啃老族、躺平族出現,近期就有一名37歲男子發文分享,自己從來沒工作過,一直在家啃老,他的家人最後也只能習慣接受,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以自身經歷,教大家如何啃老。貼文一出,隨即引來許多網友批評。
黃子瑄
2022-06-07 00:28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名人真心話
重磅專訪
政經解密
名人真心話1》房價為何越打越高?許嘉棟:資金氾濫,再怎麼打效果也有限
國內房價持續飆漲,房價所得比逼近歷史高點,中央銀行祭出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房價依然持續高漲。前央行副總裁、現任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許嘉棟直言,「在資金氾濫的情況下,再怎麼打房,效果總是有限。」
謝錦芳
2022-01-03 1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熱議華爾街
300字讀電子報》資金鏈將崩?建商靠購屋者頭期款過活,中國特色的「次貸風暴」恐一觸即發?
中國政府嚴控建商的融資管道,一些中國房地產公司,越來越依賴客戶的頭期款周轉。雖然中國房價仍高,但不少許多開發商,因疫情原因,已經負債累累,頭期款竟成為最重要的現金來源,這樣的情況,讓外界憂慮越來越深,如果建商拿錢落跑,災情會更嚴重。
金牛幫幫忙
2020-12-15 13:50
新聞
國際
新冠病毒衝擊更甚金融海嘯!專家:相比之下,2008年恐怕只是「扮家家酒」
歐美投資專家警告,新冠病毒引發的信用緊縮可能造成一大波企業破產,規模之大,2008年金融海嘯相比之下只是「扮家家酒」的程度。
王穎芝
2020-03-20 19:08
新聞
國際
財經
歷史
科技
全球景氣持續看漲?2010年代這五大失敗 小心成為各國隱形危機!
雲霄飛車般刺激的2010年代即將離去,相比10年前全球金融海嘯的愁雲慘霧,全球景氣也慢慢復甦。但回顧十年發展,繁榮背後仍潛藏不少警訊,奠基於債務上的榮景、貧富差距加深及氣候變遷等等,持續挑戰全球的危機意識。
王穎芝
2019-12-31 08:40
新聞
國際
財經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七年期車貸陷阱:美國中產階級負擔不起買下的車
如今,走進一家汽車經銷商據點,出來時你可能就背上了一筆七年期的車貸。
華爾街日報
2019-12-04 11:27
風影音
國際
財經
道瓊指數創百年新高、美國經濟強勢成長 為什麼川普支持率就是拉不起來?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第一天就承諾要將工作找回來,推動經濟成長。7月份美國經濟表現也相當強勁,非農業就業新增20.9萬人,失業率則降為4.3%,達到16年最低水平。道瓊工業指數2日收盤更突破22000點,創下131年來新高。
魏嘉瑀
2017-08-05 17:57
新聞
國際
財經
聯準會宣布「縮減資產負債表」,那是什麼意思?五個QA看懂聯準會縮表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簡稱聯準會,Fed)14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至1.25%的水準,同時公佈了收縮4.5兆美元資產負債表的計劃。聯準會主席葉倫表示,如果美國經濟增長符合預期,聯準會可能會更快執行縮表計劃。比起升息等傳統貨幣政策,聯準會「縮表」這一非傳統貨幣政策似乎相對陌生,究竟什麼是縮表?會帶來什麼影響?。
國際中心
2017-06-15 17:25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楊建銘專欄:新創泡沫與相關係數
2008年由雷曼兄弟引爆的金融危機,不少媒體習慣稱之為次貸風暴,直到現在都還有不少文章在討論那些其實負擔不起房貸、卻透過次級信貸借款買房子的消費者。在這種論述框架中,借款者或多或少在論述者眼中背負了一種原罪:「如果大家都理性消費,不借款買自己負擔不起的東西,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就沒辦法投機,就不會有這場風暴了。」
楊建銘
2016-04-08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