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若雲泥這句話很重,但這正是個人讀了今年美國商會及歐洲商會白皮書及相關發言的感覺。昨天美國商會,繼續其優良傳統,發表了其一年一度的白皮書,其中對能源政策之建言極為中肯。針對能源政策之建言,白皮書開宗明義指出臺灣需要穩定、可靠及具價格競爭力的能源。並進一步指出穩定可靠的電源對一般民眾,高科技產業及一般工業用戶都極為重要,昂貴的電價不但傷害製造業,並將對經濟成長造成影響。不用說供電中斷,即使降壓供電都會對高科技產業造成資產及製造的損失。白皮書中對能源供應安全也提出建言,其中對政府將氣電供應增加為50%極表關注,指出依頼如此高比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發電,在惡劣氣象條件或敵意軍事封鎖的情況下,台灣都難了承受。針對再生能源,白皮書「提醒」政府要有足夠的備用機組(暗示當然又要花大筆銀子)來補足再生能源看天吃飯的不穩定特性。白皮書中指出目前政府如此急就章的推動能源轉型及再生能源其代價就是高昻的電價,這將使台灣工業與鄰國相較失去競爭力,不但將使外國投資卻步,甚至會影響本國企業投資。美商對政府的能源政策實在沒有信心,白皮書很誠懇的呼籲政府應保留核電選項,防止若能源轉型失敗,台灣不會䧟入一片黑暗。以上建言針針見血,也完全呼應工總白皮書之建言。個人十分敬佩美國商會對台灣能源情勢掌握極為準確,也十分珍惜台灣有此諍友。反觀歐洲商會的白皮書,基本上只有一個重點,大力鼓吹再生能源,埋怨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緩慢。白皮書中甚至極為厚顔的謊稱雖然太陽能及風能為間竭性能源,但在夏日尖峰可有效供應電力。歐洲商會有沒有好好查一下去年夏季尖峰時,風力到底提供了多少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