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毒素 文章列表
#
毒素
約 11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醫療健康
真實版「以身試毒」:自願被咬和注射毒液18年,美國男子變身蛇毒血清人體資料庫
「以身試毒」一詞,對於來自美國的男子提姆・弗里德(TimFriede)而言,就是他過去長達18年的真實經歷;而他所測試的毒,並不是一般想像的管制藥物或麻醉劑,而是各種可能置人於死地的蛇毒。他合計經歷超過200次被蛇咬,外加注射超過700次親自提煉、來自全球最致命蛇種的毒液,如今弗里德血液中已經存在能對抗多種毒蛇的抗體,成為醫學界重要的血清材料供應者。
李靖棠
2025-05-03 17:48
風生活
新知
不沾鍋用錯竟藏致命毒素?專家警告:出現這「2現象」,快換鍋!
不沾鍋因為好清潔、少油煙,成為現代家庭廚房必備神器。不過,你知道嗎?即使是標榜安全的不沾鍋,使用錯誤也可能釋放有害物質、加速鍋具損壞。本文整理食藥署與專家建議,教你從「開鍋」開始正確養護,避免常見NG行為,讓你的不沾鍋用得安心又耐久!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8 14:55
風生活
千萬別用這3種洗碗精!醫警告增加癌症腦瘤機率,毒素累積在肝臟排不出
許多人為了身體健康,或者想節省荷包就會在家裡煮飯。做菜一定有鍋碗瓢盆要清洗,因此好用的洗碗精就十分重要。對多數民眾來說,去油力強、不傷手、用量省是十分重要的訴求。不過,森美學牙科診所院長許志龍醫師表示,挑選洗碗精選擇對的成分也很重要,否則恐把毒素累積在肝臟,甚至造成癌症。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2 10:40
風生活
健康
車子裡放1物「近半車主得血癌」!譚敦慈曝2類衣服、食物也中鏢,毒素不知不覺全吸入
甲醛長期以來被視為潛在的健康危害來源,從家具裝潢到日常生活用品無一倖免。不只可能引發過敏與皮膚刺激,更被列為致癌物。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及「無毒教母」譚敦慈提醒民眾,甲醛其實就潛藏在我們最常接觸的三大類物品,包括衣服、食物與汽車內裝。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9 12:33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想變美差點奪命!4旬女網購美容針慘「肉毒桿菌中毒」 自費22.6萬買抗毒素
一名家住北部40多歲女性,3月下旬透過網路購買肉毒桿菌素用於美容,隨即由賣家親自到府注射於個案的額頭及臉頰,不料3日後個案卻陸續出現吞嚥困難、唾液分泌障礙、眼瞼下垂、肌肉無力及全身倦怠等症狀,送醫一度因呼吸困難插管,使用呼吸器入住加護病房。最後只好自費22.6萬元購買抗毒素,事後病情轉好拔管,目前仍住在一般病房治療中。衛生局仍在追查賣家及藥品來源。這也是國內首例醫源性肉毒桿菌重症個案。
黃天如
2025-04-16 08:20
風生活
健康
世界
進口食用毒油被運來台灣!含汙染物質和毒素,7產品被驗出重金屬、致癌物
食藥署今(8)日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有多項日本進口產品出包,如羊栖菜、葡萄籽油等,違規原因包括被檢出重金屬無機砷、致癌物縮水甘油脂肪酸酯等,全數遭邊境攔截。
中央社
2025-04-08 17:54
風生活
健康
消費
毒食材流入小吃店、連鎖餐飲!黃麴毒素超標店家一次看,毒物專家曝比砒霜還毒
清明節即將到來,北市衛生局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針對潤餅皮專賣店、知名商圈或廟宇周邊祭祀食品販售店等場所進行食品抽驗,共計抽驗49件產品,檢驗結果5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10.2%。
黃慈語
2025-04-01 13:04
新聞
國內
每年近千人遭毒蛇咬傷 疾管署提醒「5要5不」原則
今年是蛇年,但一旦真的與蛇面對面時,還是必須提高警覺,避免被蛇咬傷。疾管署指出,清明連假即到來,民眾至野外或山區掃墓,應做好自我保護,例如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要」打草驚蛇;但勿主動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避免在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時段於蛇類出沒的地方逗留。
黃天如
2025-03-27 19:20
風生活
健康
不沾鍋用冷水沖減短壽命!廚具製造商曝3大保養方法,不怕毒素全吞下肚
許多人在買廚具時喜歡不買不沾鍋,因為不容易沾黏、比較容易清洗,做菜時也不用加那麼多油,符合現代人崇尚健康的趨勢。不過,其實不沾鍋在使用上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70年日本廚具製造商「和平freiz」指出,在清洗不沾鍋時必須要等到鍋內溫度冷卻之後才能進行,否則會破壞塗層,造成不沾鍋使用壽命縮短。
黃慈語
2025-03-21 10:05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保溫瓶可以裝茶泡咖啡嗎? 專家揭3大NG使用禁忌,小心毒素細菌全都喝下肚
保溫杯既方便又環保,許多人習慣天天使用,但保溫杯如果沒有確實清洗乾淨,不僅容易滋生細菌,對健康有害,也會影響保溫杯的使用壽命。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建議,保溫杯內的水最多裝到八分滿,以免杯蓋塑膠泡在熱水裡,材質容易老化。
梁珈瑄
2025-03-17 09:50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保溫瓶最多能裝幾分滿?專家揭4大NG使用禁忌,小心細菌、毒素通通吞下肚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習慣自帶保溫瓶,然而若使用方式不當,可能讓細菌滋生,影響健康。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提醒,保溫瓶的使用須注意4大重點,包括裝水不宜過滿、每日清潔瓶身與杯蓋、徹底瀝乾,以及含糖或蛋白質飲品需盡快飲用完畢,才能確保衛生與安全。
王若桐
2025-02-25 11:07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水果只壞掉一小塊,能削掉繼續吃嗎?醫曝正確處理方式!最慘下場恐腎臟壞掉致癌
知名連鎖果汁品牌「日春木瓜牛奶」近日爆食安危機!前員工爆料指控,總部要求門市對於收到的腐爛木瓜,只需挖除壞掉部分即可繼續使用,消息一出震驚消費者。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示警,發霉水果含有毒素,吃下去後不僅傷腸胃,還可能致癌,「一口發霉水果,可能就是慢性中毒的開始」。
王若桐
2025-02-21 10:53
風生活
新知
健康
保溫瓶可以泡茶裝咖啡嗎? 醫師曝4大NG使用方式,小心重金屬、毒素通通喝下肚
冬天一到,許多人喜歡帶保溫瓶裝熱水、熱茶飲用。對此,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就提醒,有2類飲品建議不要裝進保溫瓶,也不能用鋼刷清洗內部,否則輕則導致不鏽鋼外露、生鏽,重則使瓶內釋放毒性,危害健康,請民眾務必留意。
吳欣蓉
2025-02-03 14:06
風生活
健康
保溫杯可以拿來裝咖啡嗎?7大飲品千萬別裝!細菌暴增30倍毒素全下肚
天氣轉冷,不少人都會選擇使用保溫瓶,隨身攜帶,喝一口溫水,冬天最為養生。但注意並非所有飲品都適宜放入保溫瓶中,部分容易滋生細菌,也有飲品隨時可引發爆炸,曾經就有人放紅棗水,炸傷眼球,即看內文了解不能放入保暖瓶的飲品名單!
U Lifestyle
2025-01-22 11:20
新聞
國內
未滿1歲女嬰罕見染肉毒桿菌中毒 疾管署籲做好這步驟防止毒素吃下肚
疾管署今(21)日公布一例肉毒桿菌中毒案例,個案為北部未滿1歲女嬰,平日僅食用母乳及水果泥等罐裝副食品,去年(2024)12月底陸續出現便秘、食慾不振伴隨活動力下降情況。今年(2025)1月上旬症狀持續而就醫,並轉住院治療,隨即出現眼皮下垂、四肢無力症狀等症狀,懷疑可能是肉毒桿菌中毒,遂將女嬰糞便檢體送驗,證實此乃國內近10年來第3例1歲以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案例,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
黃天如
2025-01-21 18:30
風生活
新知
保溫杯可以裝茶、咖啡嗎?專家曝6大NG使用方法,小心把毒素重金屬通通吃下肚
天氣開始轉冷,許多民眾都會用保溫杯為飲品保溫,不過,你知道有6類飲料不宜放入保溫杯內,除了會把毒素吃下肚以外還可能造成爆炸!或是讓飲品變質、顏色殘留等,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預防被保溫杯燙傷或炸傷?以下有4個小妙招務必學起來!
香港01
2024-12-08 09:30
風生活
健康
茄子降三高、防失智營養高,但「6類人」千萬別吃!1毒素恐致關節惡化
現代人的生活多趨於靜態,常常攝取過多的熱量,營養卻不均衡,導致不少疾病找上門。泉源診所院長、新光醫院腎臟科前主任江守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上表示,曾有一名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民眾,原本病情控制得宜,豈料某日關節炎突嚴重發作,甚至痛到連筷子都無法拿,詢問後發現,原來他前幾天有大量食用茄子,「這類食物有可能會加劇關節炎的症狀。」江守山提醒,茄科植物含有茄鹼,濕疹、蕁麻疹、呼吸道症狀、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及腸炎等患者,皆應暫時避開,以免產生不適症狀。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1-11 16:27
風生活
新知
小蘇打粉千萬別用來清洗1種鍋子!專家示警5大清潔禁忌,小心把毒素霉菌通通吃下肚
小蘇打粉功能多,可以用來製做糕餅、浸發食材、去頑固污漬......不過,雖是天然清潔劑,看似萬能,但原來卻是一些鍋具餐具的剋星,胡亂使用,反而去污不成,還會令鍋具報銷。
香港01
2024-11-11 10:38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新知
超商即食雞胸肉藏神經毒?營養師示警:「這1動作」超NG,恐把毒素通通吃下肚
雞胸肉低脂、有豐富的蛋白質,是許多健身人人士、飲食控制者的好夥伴,超商也抓準商機,推出各種調理風格的真空包裝即食雞胸肉。營養師蔡正亮提醒,像即食雞胸這類「真空包即食食品」,若未經妥善加熱,可能會誤食肉毒桿菌等毒素,嚴重情況下甚至有致命風險,建議民眾最好加熱後再食用。
王若桐
2024-09-26 18:06
風生活
美食
新知
白米洗完泡水是錯的?譚敦慈曝少做「1步驟」,容易變質毒素全下肚
米飯是華人重要的主食來源,但從挑米到保存,有不少細節要注意。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在節目《健康2.0》上指出,台灣氣候炎熱,室溫下泡米,反而會製造易於細菌生長的環境,因此泡米最好放在冰箱泡。此外,沒吃完的米也盡量放在冷藏保存。在挑米時,譚敦慈建議,購買真空包的米,洗米時洗到水不混濁為止。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8-25 15:02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