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沙文主義 文章列表
#
沙文主義
約 2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義與「不義」─轉型正義與文化沙文主義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Justice)的基本定義及其根本精神在於「還原歷史真相」,還涉及臺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族群和解,甚至攸關政策的公平性和政府的責任。每個議題都關乎政府是否能面對歷史,是否能尊重我國社會的多元文化和價值。但目前執政黨的轉型正義正陷入文化沙文主義的謬誤。
邱泰達
2024-12-16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披著民主外衣的狼
民主,民主,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用民主包裝的劣質品充斥著!民主本來是讓人民脫離極權奴役的更好體制,卻也很容易被人性所扭曲,許多披著民主的外衣,但是裡頭卻是各樣私慾的產物,其實日子久了,也會漸漸露出馬腳來。
劉宗夏
2024-12-12 06: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風評
文化
風評:閩南語改台灣台語,欲去中國卻更中國
由於民進黨立法委員陳培瑜6月時的一場質詢,教育部近日預告,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預告期為60天。此舉引起社會不小的爭議,有學者認為乃「欲蓋彌彰」,也有人批評是「去中國化」,還有「乞丐趕廟公」之形容;不過民間台語團體則發表聲明,要求教育部正名,以「台灣台語」為學校教學正式名稱。
主筆室
2024-07-26 07:20
新聞
國際
文化
印度大選結果不如預期,莫迪做錯了什麼?《經濟學人》:「誤判種姓議題」是慘勝關鍵
儘管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modi)成功拿下第二次連任,但他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表現卻令人失望。執政聯盟不僅未能贏得莫迪預告的400席目標,甚至未能單獨過半,莫迪接下來的任期也將面臨執政挑戰。《經濟學人》13日細數莫迪在此次大選中的多項誤判,並點出其中最嚴重的一點,就是莫迪對印度政治的重要議題處理失當:種姓。
李岱青
2024-06-21 10: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未來領導人應高標準檢視自己性別意識立場
自從政壇、演藝圈爆發性騷擾事件以來,凸顯過去台灣雖作為亞洲性平等第一名國家的位置,但#MeToo延燒的結果,似乎我們國家一夕間從神壇滑落。我國很自豪出了一位女性總統,政府部門推動性別主流化政策較過去更為積極,但檢視目前三黨準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而言,很遺憾地柯文哲言論欠缺性別意識最為明顯,難怪最近民調柯文哲婦女選票掉得最凶,以下舉例柯式沙文主義言論如下—
陳祖輝
2023-07-26 05:40
新聞
政治
柯粉男女比例大失衡?林濁水酸:一群年紀輕的沙文男佔大宗很進步
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與網紅「館長」陳之漢16日於凱道舉辦「公平正義救台灣」遊行,根據加拿大籍記者寇謐將表示,716遊行參與者男女比例大失衡。對此,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表示,柯粉年輕人居多,又是男性佔多數,不就是一群年紀輕輕的沙文老男人嗎?
陳嬿婷
2023-07-17 18:12
風生活
文化
為何韓國女性社會地位低落?政壇明星、檢察官接連爆出性醜聞…過來人道出厭女文化的由來
日前美國影劇界發起的「MeToo(我也是)反性騷擾/反性侵運動」,也在韓國燒起了燎原大火,幾位涉案的名人與政要相繼中箭落馬或畏罪自殺,看得韓國人無不目瞪口呆,這把火相信還會繼續延燒,預期還會好戲連連。
時報出版
2022-11-12 17: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新竹媽媽事件透露的極端政治隱憂
「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句話每個人從小朗朗上口,但日前一名住在新竹的媽媽,喜歡分享生活育兒的大小事,這樣的人在路上隨處可見,卻因為臉書描述前新竹市長林智堅過去8年改變新竹的感想,不妨觀察林智堅推薦的候選人沈慧虹。沒想到因為民眾黨市長候選人高虹安的爭議事件,這位媽媽的臉書被放大檢視,引發柯粉和高虹安的支持者不滿,集體「出征」新竹媽媽的臉書,甚至恐嚇其家人,嚇得這位母親趕緊關版。
王秀敏
2022-09-29 13: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陳時中的「性別論述」─夫人干政的父系霸權
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在廣播節目中直指自己太太不會在臉書上干政,此言引來陳佩琪醫師反駁遭到汙衊,陳時中將其視為臺北市長柯文哲的附屬品,因其性別剝奪公共領域的發聲權力,已讓這類「性別論述」充斥父系霸權。
蔡哲明
2022-07-27 13:30
風生活
娛樂
影評/《鐵達尼號》真正悲劇主角是他!讓未婚妻一家豐衣足食,最後卻慘被戴綠帽
在我年輕的時候,鐵達尼號也是一種現象級的電影奇跡,在那個時候甚至流傳著:「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看《鐵達尼號》不哭者無情」。
方格子 Vocus
2022-04-02 16:30
新聞
國際
科技
經濟
「那麼多人遭受不正當對待,默默承受痛苦,這真讓人心碎」,歐美電子遊戲產業充斥「大男人主義」
不少電子遊戲廠商長期以來都容忍歧視女性的男性主導企業文化,其中包括行業巨頭動視暴雪。如今,隨著女權運動的持續開展,這個曾經大男人主義盛行的產業,也開始了變革。
德國之聲
2021-11-29 12: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民進黨對台灣民主的貢獻
人們常常會為了捍衛心中所追隨的價值而活著、奮鬥,也有些人是人云亦云,沒有深思那個「價值」,只是很表淺的隨波起舞,真的認真追尋心中價值的人,在過程中難免也會碰到「假東西」,外面的包裝好像是,但裡面的內容卻早已變質。
劉宗夏
2021-07-29 06:10
評論
國際
專欄
嚴震生觀點:J for Jingoist─愛國沙文主義能解決監控資本主義?
JforJingoist(沙文主義者),“Trump’s‘LoveItorLeaveIt”JingoismWasPredictableAllAlong”,NewYorkTimesMagazine,June15,2016
嚴震生
2021-07-25 05:50
新聞
政治
女性掌權是禍是福?呂秀蓮提「蔡英文、林鄭」:給大家很大啟示
目前香港大追捕仍未結束,緬甸政變的煙硝也還在瀰漫。前副總統呂秀蓮今(7)日出席2021婦女和平論壇時指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SanSuuKyi),以及台灣總統蔡英文都是女性。「女性掌握權力以後,是禍是福?」做對的、錯的事依然都有可能,所以在攻擊舊時代男性沙文主義的同時,也要超越女性沙文主義。
郭怜妤
2021-03-07 16:14
風生活
月收入要6萬、擁有百萬名車…男生參加聯誼必須符合其一條件!他:難道是想找一個提款機?
前年同婚法案過的時候,我記得有個異性戀朋友跟我說:「同婚都過了,以後是不是就沒什麼性別議題要談了啊。」,我記得我那時候苦笑回說:「性別議題永遠值得談。」,但那時候我並沒有多講什麼,因為我覺得總是會有不同的議題跑出來,提醒我們性別框架這件事情對人的綑綁沒有窮盡。
方格子 Vocus
2021-01-12 16:50
新聞
國內
國科會人社營20周年 創始人朱敬一談破除「理工沙文主義」
2000年,時任國科會人文處長的朱敬一號召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眾多學者,創辦「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以下簡稱「人社營」),轉眼人社營今年已邁向第20年,現職中研院院士的朱敬一今(20)日受邀回台大分享「過去20年人社營想要反轉的是什麼」。
郭怜妤
2020-11-21 18:38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文化
觀點投書:憑什麼閩南語可以自稱是台語?
黃士修因為陳柏惟酸廖國棟聽不懂台語事件,不服氣的說「我真的很討厭福佬沙文主義,憑什麼閩南語可以自稱是台語?」這個話雖尖銳,但卻道出了國家語言政策下的族群衝突。多元文化應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下;而統一的語言之於多元文化,好似澱粉在食物中角色。《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列「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然而在國會殿堂還發生這樣歧視的憾事,顯然這個法求其名而不著其實。怎麼解?強化推廣標準漢語,方可團結國人、屏除族群歧視的陋習。
阿寶JH Wei
2020-04-29 06:10
新聞
政治
挨批智障說詞 陳柏惟反酸:台灣擁核派由黃士修帶領非常可惜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先前受訪時提到健保議題,表示「2300萬人繳費給14億人使用沒道理」,遭到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痛批是「炒作種族沙文主義的草包」並指「腦袋正常的台灣人真的沒有辦法接受這種智障說詞」。對此陳柏惟回應,黃士修沒搞清楚當時講話的脈絡,對於台灣擁核派被連問答都看不清楚的人帶領,感到悲哀。
朱冠諭
2020-03-03 17:34
新聞
政治
張善政「蔡沒生過小孩」說惹議 新住民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多留意男性沙文主義言論」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昨出席「新住民午餐約會」期間,脫口「蔡英文沒有生過小孩不知道這個心」的講法引發爭議。小英發言人《一起吃早餐》直播節目,今(13)日時邀馬來西亞華僑、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羅美玲。羅美玲表示,台灣社會有許多未婚女性菁英,對國家社會的貢獻非常多,不輸給任何人,這樣任意否定女性,非常不公平,張善政唸過那麼多書,應該多留意自己的男性沙文主義言論。
黃信維
2019-12-13 13:23
新聞
國際
文化
愛情在新婚之夜終結:背負「處女情結」枷鎖的阿拉伯與穆斯林女性
在全世界,婚禮都是一件很受重視的事情。然而,在世界某些地方,這個充滿喜慶的儀式卻可能給人帶來創傷——對一些女性來說,新婚之夜是一種非她們所願的「終生難忘」之事。
BBC News 中文
2019-10-30 12:20
1
2